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易胖体质的人,建议查查3种激素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11-13 11:38| 查看数: 31| 评论数: 0|

吃得比以前少,每天坚持锻炼,体重却不降反升……有人自嘲是“喝水都长胖”的体质。

其实,所谓的易胖体质,很可能是身体里的激素在捣乱。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解读,并告诉你冬季怎么做才不容易长胖。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娟

易胖体质可能是激素在捣乱

激素就像身体的指挥官,调控着我们的能量消耗、脂肪储存和饥饿感。如果以下几种激素失调了,身体就容易发胖。

No.1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着全身的能量代谢,就像汽车的油门,调控身体代谢速率。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犹如给身体按下了慢放键,各个系统的运转都会变得迟缓。身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即使吃得不多,也容易囤积脂肪,还会时常感觉怕冷、乏力。



No.2

皮质醇

正常生理情况下,皮质醇是有利身心的,比如调节炎症反应、让人迅速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长期压力大会让它持续升高,不仅让人渴望高糖高脂食物,还会优先把脂肪堆积在腰腹部,形成“压力胖”。

No.3

胰岛素

身体对胰岛素反应迟钝(胰岛素抵抗)时,会更倾向于把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存起来,尤其是内脏脂肪,让人感觉“喝口水”都要长肉。

如果长期被肥胖困扰,尤其伴有易疲劳、怕冷、月经不调、或肚子越来越大等情况,建议找内分泌医生做个全面评估,查一查上述激素水平是否正常。

3 个指标衡量真正的胖瘦

人体重量由骨骼、肌肉、脂肪、内脏等构成,只知道一个人的体重,并不能断定他是“胖”还是“瘦”,还需要了解其脂肪、肌肉组织的占比。

我们常说的“胖”往往是脂肪太多,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由于体重的复杂性,判定方法也有很多种。

体重指数(BMI)

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²)]来判断是否超重。

对国人而言,BMI介于18~24为正常,超过24即超重,超过28就属于临床意义的肥胖。其中,28~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以上为重度肥胖。

同等重量下,脂肪的体积约是肌肉的1.4倍。两个体重、身高都一样、BMI也相同的人,也有可能一个看起来较胖,一个却是精瘦。因此,BMI并不适用于运动员、从事重体力活动、水肿等类型的人群。



体脂率

体脂率是最诚实的胖瘦标准,它反映了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平均体脂率为:男性15%~18%,女性22%~25%。当男性脂肪比例超过25%,女性超过32%,体脂率与疾病之间联系就会显现。

体脂率超标,才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肥胖”。要想获得精准的体脂率,需要运用专业的体脂仪,但使用不同器材会有数据上的偏差。

腰臀比

这个指标测内脏脂肪更准确,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不同人的身体囤积脂肪的部位也有“偏好”,有的人是腹部,有的是四肢,还有人是臀部。如果四肢不胖,肚子很大,就是最危险的腹型肥胖,也称中心性肥胖。

此类人群的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直接压迫内脏,会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疾病风险。

腰臀比=腰围÷臀围。正常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臀比超过0.90,女性超过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怎么才能在冬季控好体重

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进入多吃少动的季节,会更容易发胖。不过,冬天其实是减肥的好时期。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消耗更多能量以对抗低气温,能量消耗大约比夏季提高3%~7%。另外,冬季人体基础代谢率也会提高,可以减掉更多的脂肪。

人类和哺乳动物中,体内脂肪可分为两类,即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如果一个人日常摄取热量过多,多余的热量主要储存在白色脂肪中,从而导致肥胖。相比之下,棕色脂肪是一种能够产生热量并消耗热量的脂肪组织。

人体中的棕色脂肪越多,减肥也就越容易。这种神奇的脂肪在寒冷的环境中,会被诱导出来。



不让体重失控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日常做好以下几点。

学会增加饱腹感

控制食欲,能减少多余热量的摄入,一些小的改变有助增加饱腹感:

  • 早饭吃够蛋白质,如一个鸡蛋或一杯牛奶;
  • 午餐与晚餐之间可吃点水果或坚果;
  • 吃饭前先喝点汤,每餐中要保证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如糙米、红薯、燕麦、鲜香菇等。

养成运动习惯

光靠控制饮食,减肥或许太痛苦,也不易坚持,因此结合运动非常重要。

运动强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规律运动才是最重要的。建议运动减肥的人,每次运动1~2个小时,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低于中等强度运动,以中速跑、跳绳等有氧运动为主,再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

经常监测体重

随时观察体重变化,研究发现,准备减肥的人,每天称体重者一年减掉体重的3%,且一年后仍能保持减下来的体重;不常称体重者几乎没变化。当然,也不要过分关注体重,以免产生焦虑心理。

保持足够睡眠

缺觉是导致肥胖的一个危险因素,醒着的时候多摄入的能量(每天约300千卡)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增加饿素分泌。

早睡早起,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有助增强机体代谢,预防因内分泌失调引起肥胖。▲

本期编辑:吴梦瑶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生命时报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