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从现在开始,停止喂养任何人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0-7 00:02| 查看数: 119|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物理学上有一种定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是说,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但是它会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遵循这个定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比如时间、精力、运气。

这些能量是有限的,当你不断把自身的能量转移到他人身上,自己就会逐渐变得能量匮乏。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守护者,经营好自己,从不喂养他人开始。



看过一个新闻,一位30岁的妈妈拼命考上研究生,最后却选择放弃。

当身边人问她原因时,她回答:放不下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父母,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好东西都捧给孩子;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成长,辞掉高薪工作在家全职带娃。

这样的情况,孩子培养成才倒还好说,可大多数情况是自己牺牲越多,孩子越想逃离。

到头来,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学习上也偷懒摆烂。



对此,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说过:

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她自己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虽然是妈妈角色,却一直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主。

她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而她的女儿看到妈妈如此努力后,开始朝着妈妈的方向奋斗,最后考上牛津大学。

她女儿说:

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榜样。

人到中年,我们每天活在父母的角色里,一点点丢失最初的自己。

殊不知,过度牺牲,换来的只会是透支和怨怼。



就如在《人民日报》看到的那段话:

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只有当你把力气收回来浇灌自己,守好自己的能量场,多为自己赋能时。

你才有可能为自己,也为孩子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活出积极绽放的状态。



在@武志红上读过一个故事。

小莉结婚后,发现婆婆做饭时有个习惯:

无论熟食还是生食,喜欢把食物反复急冻,又反复解冻,循环使用。

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做法,所以小莉给婆婆科普了很多厨房知识,委婉提醒她应该一次性解冻,一次性用完。

可是,这些话在婆婆眼里却变了味。

她不耐烦地说:

你不喜欢吃就不吃,我这样吃了大半辈子都没事。

对此,小莉既困惑又无语:

明明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为什么她却如此固执,不肯改变呢?

评论区有个网友@乐天派解释:

父母大半辈子形成的思维定式,岂是我们三言两语就能动摇的?

尝试改变父母,90%以上的人都会陷入一场注定徒劳的拉锯战。



正如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的一个观点:

不要试图和父母争论,不要把辩论的欲望放在父母身上。

于父母而言,他们有自己的时代认知局限,很多问题是他们本人都无法理解和感知的。

再者说,就算父母有心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心理学家曾总结出一个规律,是说: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90天;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需要180天;一个成人价值观的形成则需要14年。

执着于改变父母,既是对父母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能量消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很多时候,与其花大把精力改变父母,导致双方都不愉快的结局。

不如放下执念,学会与他们和解,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将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也能更理性地面对家庭关系。

而这些看似对父母“妥协”的瞬间,也并非软弱,而是参透了与父母相处的真相——

家是休憩的港湾,不是争出孰对孰错的谈判场。



以前看过一句话,永远不要去拯救你的伴侣。

这是亲密关系中不可违背的一个原则。

因为当你开始试图拯救对方时,那会是你痛苦的开始。

博主@丹丹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和丈夫结婚后,发现对方每天沉迷打游戏,一打就是一整夜,导致第二天精神不好。

所以,她劝说丈夫改掉这个坏习惯。

先是对丈夫动之以情:

每天打游戏,我们都没时间谈心了,多影响我们感情啊!

后来,又听从网友的建议,对丈夫晓之以理:

每天晚上熬夜伤害身体,会让人变得脾气暴躁、发福秃头,身体会吃不消的……

可劝说没有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反而自己因为丈夫的事情每天一肚子气,去医院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

后来,她索性撂挑子,不再用救世主的心态拯救对方,而是收回自己的精力,每天晚上自己读书、锻炼、早睡。

时间久了,丈夫竟开始觉得不好意思,悄悄减少游戏时间。



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一书中写道:

如果你和你老公三观不合,那就把他当作一个普通朋友,他想干嘛就干嘛,不要总是想着去改变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改不掉的,不必自寻烦恼。

因为当你开始拯救对方时,轻则让夫妻关系走向破灭,重则承受对方的因果,影响自己的人生,让生活彻底乱了套。

最好的婚姻,向来不是谁拯救谁,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并肩前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里面有多少雷区只有当事人知道,你若贸然去挖掘和修正,只会引爆更多的雷点。

不如看淡对方的言行,关注自身的需求,各自独立成长;

不如收起对伴侣的过高期待,经营好自己的下半生。

这时候,你会发现,那些被伴侣透支、消磨掉的生命能量全都慢慢回来了。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我们总免不了和周围人打交道。

但有时候,不必要的社交一定要果断舍弃。

上周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个观点尤其认同。

周末时,和家人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苏州旅行,所以直到周一上班,心情一直不错。

午饭时,坐在对面的同事A突然走过来吐槽她老公家的事情。

见状,另一个同事B找借口离开了,我当时心软,就坐下来听她讲完发生在她身上的憋闷事。

半个小时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了。

我呆坐在原地,还没从她憋屈的故事里走出来。

但我敢肯定,我的好心情是彻底被打断了。

都说想要变得开心的关键一步,远离熟人的情绪宣泄。

过度在意别人或过度接受别人的干扰,自身的情绪能量就会被消耗,从而影响自己的好状态。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从早到晚各种忙,累了一天后好不容易下班,却还要硬听朋友遇到的倒霉事;

吃到一家好吃的餐厅,兴冲冲地跟闺蜜分享,她却给你讲碰上的烂人烂事;

一个美好的周末,总有人给你打不合时宜的电话,让你忍不住内耗生闷气。

这些让你负面情绪爆棚的瞬间,一次次将风霜雨雪堆积在心里。

久而久之,便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直到某一刻彻底把你压倒。

所以啊,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好情绪去喂养任何人。

这不是冷漠,而是现实。

因为长期牺牲自己的快乐去迎合他人,最终只会亲手造就一个不开心的自己。

所以,请大家记住:

任何时候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帮助别人前先顾好自身”,时刻告诫自己“没有人离不开你”。

若感觉有人吸食你的能量,适时远离、及时撤退,这才是普通人情绪自救的大智慧。



弘一法师曾说:

如果想要自己的能量场干净起来,就不要随意与他人产生纠缠。

记住一句话,我尊重你的命运,更理解你的局限,无所谓你的行为。

生活中,想要自己过得好,心情愉悦畅快,建议从今天开始,停止喂养任何人。

卸下对他人的殚精竭虑,把能量都用到自己的“刀刃”上。

置顶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

如此,才能真正过上我们想要的人生。

点个,愿每一个人都能护好自己的能量石,活得自在且逍遥。

作者 | CC

主播 | 楚翘,治愈系主播。喜马FM:楚翘_诗歌之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十点读书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