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人在职场越来越成熟的表现:心硬、言少、性冷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1-25 20:32| 查看数: 43|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ciyu

工作的归工作,成长的归成长,生活的归生活。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心理学家马洛斯说过一个观点:

“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保持冷漠,它可以帮助你节约能量。”

说实话,不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很难悟透这个道理。

现在我对这个见解有切身感受,心硬一点,话少一点、性格冷一点,才是打工人成熟的表现。

01

心硬

读者问作家@老杨的猫头鹰

“为什么我一直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非但没有积累人脉,还常常费力不讨好?”

他答道:

“那是因为你总是牺牲自己的精力,去讨好别人。却忘了与人交往最好的方式,不是有求必应,而是熟不逾矩。”

老杨在刚工作时,也曾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请求,承担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但他渐渐发现,自己的妥协和退让换来的,是别人的得寸进尺,最后吃力不讨好。

对人事事必有回应,只会扰乱自己的磁场,让自己不堪重负。

职场里活得最累的人,就是那些不懂拒绝的人。

不想让别人为难,最后为难的都是自己。

其实毕业工作的头几年,我也是这样心软的老好人。

比如刚进公司时,自己初来乍到,觉得要给同事留下好印象,一些分外差事不仅没有拒绝,还笑着说会尽早完成。

结果不到一个月,打印材料、绘制表格、分发文件……那些我从一开始没有拒绝过的琐碎工作,几乎都成了我的分内之事。

再加上本职工作,我每天都被折腾得焦头烂额。

还有一次,已经约好朋友下班后出去看电影、吃大餐。

但有同事打感情牌,软磨硬泡,恳请我帮忙修改述职报告,我不好意思拒绝,留在公司加班改报告。

最后呢,一边是因为爽约,惹得朋友心情不好,一边被那位同事嫌弃有几处改得有问题。

当时的我,为啥会不好意思拒绝呢?

因为我会觉得毕竟同事之间,狠不下心。

现在想明白了,小事杂事往我身上推的同事,为难我改述职报告的同事,又何曾考虑到我的感受。

现实中,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陷入误区。

职场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与谁搞好关系。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能做事的人,比会做人的人更重要。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别苛责自己冷漠,要怪就怪那些同事没分寸。

拒商,是我们必须修炼的能力。

毕竟你的时间、你的专业、你的精力,是你最核心的资产。



02

言少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合作了超过半个世纪,他们是彼此最知心的朋友。

但芒格却说:“我和沃伦在工作时谈论的,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

这是大佬教我们的职场生存法则:在职言职。

单位是逐利之所,在讲利益的地方多嘴多言,往往容易引来祸端。

人心难测,人性更是经不起推敲。

你把同事当朋友,同事把你当对手,真心换假意,最后大概率会遍体鳞伤。

今天在茶水间随口点评一句领导的做事风格,明天就可能被添油加醋地传到领导的耳朵里。

向所谓的办公室朋友掏心窝子吐露的家长里短、职业规划,转身就可能成为全公司皆知的谈资,并且成为一些有心之人的把柄,在你升迁的关键时刻,变成背后射来的冷箭。

工作那么多年,这些事情我都已经司空见惯。

职场没有树洞,只有黑洞。

少说话,多干事,哪怕你说得没错,也会卷入乌烟瘴气的办公室斗争中。

正如作家冯唐所说,上班管好嘴是职场第一等的学问,管好了嘴就避免了职场中80%的麻烦事。

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用私人交情的尺度,丈量利益关系的距离。

你不必知道同事的房贷多少、婆媳关系如何,就像同事也不必清楚你的感情状态、家庭矛盾。

厘清工作边界与私人交情,这种边界感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也是成长的要求。

稻盛和夫很佩服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煤炉工。

这个工人从不参与同事间的任何聊天,整天像个哑巴一样烧煤炉。

但十几年后,他却凭借这份踏实,当上了事业部长,还深受员工敬爱。

稻盛和夫感慨:“原来踏踏实实干活,也能成就一个人。”

祸从口出,事以密成。

管住自己的嘴巴,克制分享欲,就是职场的成长法则。



03

性冷

职场作家萧雨写《向上管理》的时候,接触过很多中高层领导。

他发现这些“职场大佬”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有点冷”。

他们独来独往,很少扎堆,很少谈及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起初,萧雨觉得这些人多少有点职场冷漠症。

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才恍悟,这种性子冷恰恰是他们步步跃迁的原因。

无论在什么单位,合群似乎成为一种社交正确。

我们热衷于每一个饭局,混迹于每一个圈子,以为赢得人缘、攒些人脉,可以让自己的职场之路顺风顺水。

实际上呢,你正在用最宝贵的、可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去交换那些脆弱不堪、一碰即碎的人情。

当一个人想通过社交破局时,其实他就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任何一种关系的本质,都是价值交换。 当你没有价值时,所有的关系都是空的。

而我们自身真正的价值,无一例外,都诞生于孤独的坚守和深度的工作之中。

卡耐基有个叫惠登的朋友,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销售员,被分配到偏僻的罗德岛加油站工作。

这里的员工也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

但惠登不一样,从第一天起就勤勤恳恳干活。

别人约他打牌喝酒,他从来不去应酬。别人扎堆聊天侃大山,他也不去凑热闹。

如此格格不入,自然招来很多同事的闲言碎语。

惠登毫无反应。他既不生气,也不着急,就那么一个人默默地工作。

一次,一位运营经理来岛上度假。

惠登抓住机会,把他对加油站的改革方案交了上去。

经理一看,发现惠登不仅对设备升级很有思路,还提供了筹资方案和利润测算。

经理将方案发到总部,总部领导在一番讨论后采纳了惠登的方案,并任命他为加油站站长。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热情的合群,会让自己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流失。

真正清醒且有定力的人,会主动选择远离喧嚣,将所有的情感能量和智力资源,倾注于自身的成长。



经济学家马克·瑞维拉在TED演讲时,分享过一张图片。



图片中的人们都坐得很近,却又被分隔在各自的空间里。

我觉得这恰恰就是我们与同事最好的关系分寸:工作之内紧密合作,工作之外互有边界。

说白了,所谓要心硬、要言少、要性冷,其实就是工作的归工作,成长的归成长,生活的归生活。

职场是修罗场,亦是修道场。

从今往后,只关注工作与成长,不在乎他人,这是一种自保,更是一种智慧。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洞见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