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孩子晚上几点入睡最好?睡几个小时足够?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样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5-9-21 09:51| 查看数: 84| 评论数: 0|



好好休息才能好好学习。管理好睡眠,就是自律的开始。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作者 | 秋秋

来源 |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我们小时候,从来没觉得,睡觉会是问题。冬天六点、夏天八点,天都黑透了,村里又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哪里都黑漆漆的,吃完饭没事就睡觉去。

现在的孩子呢,学校作业、兴趣与补习班再加上孩子放松、阅读的时间,每天躺床上就十点以后了。

放假作息混乱也足够让家长头疼:动不动就熬到十一二点。

孩子不睡,不仅他容易崩溃,大人也容易崩溃啊~

谁不想早点实现孩子的“睡后自由”呢?



睡觉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我们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对大脑是一种保护性机制。睡眠状态的好坏,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1. 睡不够的孩子,免疫力受影响

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睡足睡饱,才能保障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孩子的免疫系统紊乱,容易生病,造成内分泌失调、发胖,还会引起心理问题等。

2. 睡不够的孩子,学习受影响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睡得少、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对孩子的大脑具有持续而广泛的负面影响,最终将产生包括注意力下降在内的多种认知过程的缺陷。”

好好睡觉,有助于被消耗的大脑皮层得到恢复,对大脑皮层有保护作用。其实,我们睡眠期间也具有获得新信息学习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在《夜脑:在睡眠中自动学习的秘密》一书中解释说:

“睡觉时大脑会自动对记忆进行清理,扔掉没用的事实和数据,并把白天一直试图记住的信息储存起来。”

人睡觉时,海马体会整理学习的信息,对于所学内容和记忆有加强作用。也可以这么说,睡觉是学习的一部分。

如果睡眠不充足、睡眠质量不好,影响日间记忆、认知和注意力,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3. 睡不够的孩子,脾气暴躁

良好而有规律的睡眠,有利于孩子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相反,则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想想你没睡够但是被各种事情打断睡眠的话,是不是气鼓鼓?

遇到一点小事都想发脾气。

想想大人失眠后,是不是精神萎靡、很难快速融入工作,也更容易焦虑、烦躁、不安?

孩子也是一样。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摆脱睡眠焦虑:

关于睡觉的几个误区

1. 一定要睡够**小时?

国际公认的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建议:

  • 4个月到1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12-16个小时
  • 1-2岁的孩子每天11-14小时
  • 3-5岁每天10-13小时
  • 6-12岁每天9-12小时
  • 13-18岁每天8-10小时

说实话,这算是睡眠的理想状态了。在现如今,家庭快节奏、孩子课业压力大,很多孩子的睡眠时长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时长是基因和生理状况决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睡够推荐时长,否则也就不会诞生“睡渣”和“睡神”的称呼了,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状况来调整合适的睡眠时长。

喜欢睡觉的不是懒,不喜欢睡觉的也不要焦虑,合适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看睡眠时长,不如看睡眠质量。

最直观的判断标准:

孩子早上起床顺利,睡眠还不错;根本喊不醒,多关注下孩子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吧!

2. 所有人都要早睡早起?

健康的睡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入睡较快,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二是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会频繁醒来,不被多梦打扰。

家长也不用因为孩子或者自己的睡眠问题而过分焦虑。如果睡眠习惯睡眠时长相对固定,就算晚睡晚起,也不算熬夜。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属于不同的睡眠节律,每个人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作息方式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习惯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睡太晚,可以把睡前没做完的学习任务放在早起后的时间;孩子习惯晚睡晚起,要保证不迟到,也要在醒后避免赖床。

3. 孩子必须午睡?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午睡。

如果孩子入睡困难,躺半小时都很难睡着;

不午睡,不影响下午的活动;

午睡后,晚上入睡时间延迟、夜间睡眠减少,以及睡眠质量差,不午睡,晚上能更好入睡。

这一类孩子就是不需要午睡。

因此,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午睡,更不要因此对孩子批评、责骂。

午睡适合小睡。

大人也有这种经历,中午哪怕睡10分钟,或者只是迷迷糊糊打个盹儿,好像就能扫去疲倦,一下午都能头脑清晰,效率极高。但如果是睡俩小时好像仍觉得无力、困倦。

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吃过午饭后小睡半小时即可。幼儿园的孩子则需要的时间较长,一到两个小时都是可以的。

如果睡得过长,不仅会影响下午的精神状态,也会导致晚上迟迟睡不着。




几种方法,让孩子好好睡觉

1. 想让孩子早睡,家长也要(假装)早睡

现在的家长工作、事务、娱乐很多,忙到十一二点的爸妈不在少数。

如果全家灯火通明,想让小家伙早早去睡,即便再怎么苦口婆心“还不睡,明天上学要迟到啦!明天上课要没精神啦!”,也是不可能的:

你们都不睡,我为什么要睡?

想想身边有老人带孩子的家庭,孩子总是能早睡早起,为什么?

因为老人一般不熬夜,总会早早睡下,在这种作息习惯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养成这种习惯。

如果实在有需要忙的事情,可以先营造一个睡觉的氛围,等孩子睡着了再忙。毕竟孩子睡着了的世界,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连加班、做家务都更有干劲了。

2. 白天有充足的运动

白天的运动会让孩子在晚上更容易进入睡眠。不仅如此,运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氧量,减轻心理压力,帮助调节情绪,从而改善睡眠。

小孩的精力旺盛到无法想象。白天如果活动量太少,精力没有被消耗掉,晚上入睡就特别困难。

白天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跑跑跳跳,消耗一下体内的“电量”,哪怕带孩子在室内做一些游戏、运动也可以。

3. 睡前不看电子类产品

大人也有这样的体会:睡不着看会儿手机—看手机导致更睡不着—看看时间焦虑自己怎么还睡不着—继续看手机缓解焦虑—结果更睡不着—终于睡着了,闹钟响了。

其实,夜间手机等电子屏幕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褪黑素是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的重要因素。本来想用电子产品哄睡、助眠的,结果导致睡觉时间更晚,入睡更困难。

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睡前应远离电子产品。

4. 睡前放空

如果孩子每到睡觉前仍然很兴奋,可以试试把上床时间提前,躺下来和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互动,充分放松,比如睡前聊天。

分享下一天里有趣的事情、奇怪的想法,有没有什么疑惑或者困难需要家长的帮助,不仅能让孩子慢慢走出兴奋的状态,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一聊天就停不下来,能从早上吃鸡蛋的日常,讲到“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哲学问题。

对这种带有“话匣子”属性的孩子,咱们的策略就一种:

有意识地减少回应的频率,直到时机成熟直接假睡。

当然,有时候也不是假睡,是真的被孩子“反哄睡”了。没关系,环境一安静,孩子离他的“周公”也就不远了。

睡前放空一切,醒来万事可期。

祝大朋友、小朋友都能睡得香香~



*来源: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每天中午一点半,为您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