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11-8 21:24| 查看数: 15|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这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个新闻。

一位奶奶帮带孙女6年,因儿子儿媳未按承诺向自己支付“带孙费”。

一纸诉状,将两人告上法院,要求支付75万的费用。



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不认同这种做法,觉得:

“奶奶太爱钱,太爱算计,不顾亲情”

“条件一般的家庭想传宗接代,家里的老人就该来帮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有人则认为老人的做法没错:

长辈帮忙带娃,不是天经地义的。况且家务劳动很辛苦,给钱是应该的。”

其实,“带孙费”的话题,大家已经吵了好几年了。

但始终没有一个答案,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这看起来是钱的事。

实则背后藏着的,是如今许多中国式家庭的多重困局:

夫妻俩都要去赚钱,才能养活小家。

因此,家里的孩子只好请父母来照顾。

可与父母又在生活上冲突不断,无法解决。

这就让所有人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各有各的委屈。



如果问子女们“最常因为什么事,与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答案一定是:

育儿。

先举几个例子。

网友A认为孩子不能总看手机,会搞坏视力。

但和父母说了好几回,他们总是嘴上答应了,行动上却没改变。

网友B爱干净,孩子身上的衣服哪怕只穿了一小会儿,也会被丢进洗衣机。

但她的婆婆认为没必要。

因为总洗衣服,费水费电费洗衣液,还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所以会趁儿媳不在时,偷偷把脏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再给孩子穿上。

网友C的孩子每次一哭,奶奶就会吓唬他:

“再哭,奶奶就不要你咯。”

但网友C很反感。

他更希望孩子是在正面引导下长大的,认为“总吓唬孩子”会造成心理阴影。

网友D的母亲,每次遇到孩子头疼脑热,都信奉老家的“土办法”—— 抹些活络油就行了。

但网友D是医生,很反对没有科学依据的治疗办法。



以上种种,不过是“家庭纷争”的一小部分。

却足以看出:

老一辈带娃,讲究“吃饱穿暖,能长大就行”。

年轻一辈带娃,讲究“精细化育儿”——孩子不止要长大,还要身心都健康、快乐、优秀地长大。

前者重“经验”,后者重“科学”。

《银发摆渡人》中说:

如今的育儿观念,是一套包含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的理念。

这种高情感投入、高注意力投入、高时间金钱投入的密集育儿方式非常的费人。

也因此,才有老人感慨:

“以前散养3个孩子,都不如现在细养一个孩子累人。”



然而,中年父母们大多空有教育理念,却没有时间精力自己带娃。

只好严要求自己的爸妈,让他们代替执行。

不过老人们大多都达不到子女的要求。

毕竟,他们能力、精力都有限。

就像,很多老人都无法为孩子辅导作业。

只能负责每天准备三餐、接送孩子、打理家务这些事务性工作。

可即便如此,老人们也尽力了。

但子女们还是不满意。

只要老人哪里没做到位,就会被子女指责。

这种“高要求,低尊重”的日子过多了,老人自然是满肚子委屈:

“我放下家里的一切来帮你们带娃。

每天都累死累活的,不仅得不到关心与谅解,还得受气。

我到底是父母,还是一个免费的保姆?”



与此同时,子女们也有自己的委屈。

网友@momo说,自己的婆婆带娃很给力。

但她要求“一分付出,一分回报”—— 每月都要给5千生活费,年底还要有2万红包。



网友@小羊则说,自家的婆婆控制欲太强

自己和老公的所有事,婆婆都要管:

大到买车买房,小到出门穿啥衣服,事事都要顺婆婆的意。

而且婆婆不喜欢小夫妻花钱。

尤其是儿媳,看个电影,买件衣服,婆婆都会生气。

哪怕花的钱都是儿媳自己赚的。

此外,对于宝宝的教育,婆婆也要求“听她的,因为她经验丰富”

“明明是我的孩子,但我却说了不算。”



如果说这两个故事中的子女还算“享福”的。

毕竟,长辈的确在生活上帮他们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

让他们还有休息的空档。

那么,还有一些子女则“不是全职妈妈,胜似全职妈妈”

网友@光年就说,自己每个月都要按照育儿嫂的标准,为婆婆开工资。

但婆婆只负责工作日白天的带娃工作。

只要夫妻俩下班一到家,婆婆就啥都不干了。

周末也是,但凡儿子儿媳有一人在家,婆婆就会自己出去玩,啥都不帮忙。

因此,自从生娃后,夫妻俩完全失去了私人生活。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带娃。



不仅如此,婆婆还总叨叨着儿子儿媳得感恩:

“我可不是没事儿干,才在这儿给你带娃。

你已经比很多没人帮忙的全职妈妈好多了。”

其实对于很多子女来说,他们的确很感恩父母的付出。

但与父母相处时的不满,也是真实存在的:

生活习惯的不同步;

孩子的教育听谁的;

该不该给钱,给多少钱合适;

家里到底谁说了算;

谁该做什么,做多少等等。

这每一件,都是生活的一道难题。

不是忍忍就能算了的。

可说出来吧,怕父母不理解,被指责“不懂感恩”,也怕伤了他们的心。

但不说吧,自己又天天难受、内耗。



聊了这么多,十点君无意将家庭矛盾单纯地归因给父母或子女。

因为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选择让父母来帮着带娃,都是被生活逼的。

网友@芽芽头子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曾分享过自己的一天:

每天早上八点开始挤地铁,赶早高峰上班。

然后写材料,赶进度,抓落实,忙汇报。

还要和办公室的各类人精斗智斗勇。

中午吃完饭后,下午又要忙着见客户,跑项目,做总结。

等晚上回家,吃了顿父母做的晚餐后,又要开始为熊孩子辅导作业。

期间,心率不停在80-200间横跳。

运气好的话,9点前能结束战斗,洗洗睡觉。

运气差的时候,11点还在挑灯夜战。

等睡一觉起来,又要投入新一轮完全一样的战斗。

日复一日。



你们看。

即便有父母帮忙,中年子女们的一天依旧是“鸡飞狗跳”。

倘若失去了父母的助力,那么可能连生活的正常运转都成了问题

网友@小王就深知其苦。

婆婆因为要帮小叔子带娃,所以回老家了。

现在他们夫妻俩要完全承担起,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洗衣做饭、辅导作业的任务。

这就导致,小王的老公每天都不能在公司加班,得带着工作回家做。

晚上先忙孩子,再忙工作。

时间一长,人特累,工作一团糟,日子也越过越糟心。

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对策:

找保姆吧?

但一来是找保姆太贵了,让夫妻俩经济压力骤增。

二来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保姆。

因为钱能买来照看孩子的劳动力,却买不来爱心与责任心。

很少有保姆,能像自家人那样对孩子上心。

所以丈夫建议:

让小王把工作辞了,专心在家带娃。

这样自己就能专心工作,不影响工资。

因为小王的工资是一个月8000。

而丈夫的工资,是一个月1.8w。

自然是小王辞职,对整个家庭性价比最高。

但这让小王犯了难:

她并不想做找老公要钱的家庭主妇。

也担心,一段时间不工作后,以后她会无法再重回职场。

但最终,小王还是妥协了。

否则,家里就要停摆了。



你们看,这便是如今很多中年家庭面临的真实处境:

一个家庭需要两份工资,才能支付每个月固定的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孩子的各种开销。

但当夫妻俩都去工作时,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请保姆不仅费钱,又不够放心。

因此,找家里的长辈来帮忙照料,是最省钱省心的选择。

除此之外,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做全职妈妈。

她们不愿完全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与前途。

因此,老人的助力,也给了女性们更多选择的自由。

否则便只能像小王一样,为了家庭被迫妥协。



在写这篇文章前,十点君问了身边过来人的经验。

他们大多认为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如果从现实层面,需要父母帮忙带娃,那就要学会忍受和父母同住时的各种问题。

改变不了父母,就改变自己。

就算你有钱去请个保姆,也还是得忍。

人都是有各种毛病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父母帮忙来的放心。”

生活从无“既要又要还要”的选项。

但可以在磕绊中,摸索出让自己更舒服的平衡之道。



因此,十点君为大家整理了几条过来人的“经验”,希望能给有困扰的中年父母们一些启发。

1 、制定清晰的规则

好的家庭光靠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基本的规则。

一开始把话说明白,能最大程度避免双方因为职责不清而受委屈。

以下3条核心事项,要提前和老人沟通好:

1)老人主要负责什么事情;

2)儿女下班后,老人什么时间段能休息;

3)要不要给钱,给多少钱。

2 、抓大放小,不内耗

大事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如安全、健康和基本规矩)。

小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洗脑”自己:

“反正父母肯定是不会害孩子。”

3 、育儿路上,与老人做同学

如果子女新学到了一些育儿知识,可以和老人分享、讨论。

把自己放在和老人一起摸索,一起成长的位置。

而非单方面向老人灌输“你应该怎么做”。

与此同时,少用些专业术语,多说“人话”。

例如把“别总打断他,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换成“让他自己玩,以后学习能更专注”。

4 、正视隔代教育的影响,保持感恩

不要“妖魔化”老一辈的教育。

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有好有坏。

例如,老一辈的散养,可能恰好把孩子养的更皮实。

因此身为父母,尽自己所能地去正向引导孩子。

同时,也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慧根与适应力。

5 、学着多做子女

中年人大多会将时间精力,过多的放在工作和孩子身上。

忽视了父母也是需要被关注的。

抽空花点心思,陪父母待待,唠点闲嗑。

很多委屈与矛盾,便自然被消解了。

点个吧,愿每个家庭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之道。

你们家有老人帮着带娃吗?有什么困扰和经验吗?

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聊聊~

参考资料:

1、经济观察报:《千万老漂族,困在带孙辈的义务中》

2、三联生活周刊:《为中年子女背井离乡:带娃的“老漂族”,成为“免费保姆”?》

3、新京报书评周刊:《银发摆渡人:帮子女带孩子的“老漂”们快乐吗?》

4、最人物:《月入2000的老漂族:赔钱打工,不如保姆》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十点读书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