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其实是看不起你,以后不必联系了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11-8 21:21| 查看数: 18| 评论数: 0|

文/本心

来源/涂磊(ID:tuleigongzhonghao)

前段时间,微信出了新功能。

不仅可以一次撤回全部消息,删除好友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保留聊天记录。



有人说,挺好的,很实用。

也有人说,人走了,回忆就不必留了吧。

不管大家看法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微信。

据微信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月活跃用户更是首次突破了14亿人。

大家对它的依赖越来越深,线上聊天的频率和时长,比现实里的相处还要多。

微信早已不只是沟通工具,更成了观察一个人态度的窗口。

但同样是用微信,不同人的回复方式却天差地别。

有些人聊两三句话就掉线,有些人再忙也会抽空回应。

就像鲁豫说的: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往往藏在细节里。哪怕是一条微信,也能看出对方对你的真实态度。”

如果有人这样回你微信,本质是没把你放在眼里,以后就别再联系了。



敷衍式回复

公司一位同事,总是用一个“嗯”字回复领导,被领导批评了一通。

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

而在更亲近的关系中,敷衍的回应往往预示着冷漠、疏离的态度。

一次两次的敷衍,也许是对方确实有事。

但长期如此,说明他压根不想和你有太多的交集。

电视剧《心居》中,顾昕追求葛玥,并成功和她步入婚姻。

但他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想借助岳父的权势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一开始,出于利益考虑,他对葛玥还算不错。

但当岳父失势后,顾昕就慢慢撕下了伪装。

不仅不关心妻子和孩子,还与前女友藕断丝连,后来又跟别的女人发展出婚外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葛玥的回复也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冷淡。

葛玥跟顾昕说宝宝想他,顾昕回“在忙”。

葛玥做了好吃的,等他回来吃饭,顾昕回“晚上要加班”。



但实际上,所谓的“在忙”“加班”都是掩盖变心的借口。

葛玥也想过挽回这段关系,但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终于对顾昕彻底死心。

微信回复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对方内心的想法。

没空不一定是在忙,也可能是他对你没空。

走不开不一定是在加班,也可能是他不想走开。

敷衍的本质,是对关系的不重视。

一段关系里最伤人的,从来不是激烈的争吵,而是这种隔着冷漠的距离。

总是用不清不楚的态度、若有若无的嫌弃,无休无止地消耗着你。

这样的敷衍,其实在告诉你:你不值得他花费任何时间和精力。

与其在不对等的关系里委屈自己,不如体面转身,把真心留给懂珍惜的人。



打压式回复

在某书上看到一个热门的帖子。

内容是一段情侣之间的聊天记录,却惊呆了整个评论区。

女生说:‘你猜我下班路上看到什么了,我看到彩虹了’,男生回:‘哦’;

女生说:‘下雨太滑了,我太倒霉了,摔了一跤,膝盖又肿又紫’,男生回:‘走路都能摔,你可真牛’;

女生说:‘今天工作不顺,没有做错什么,就被骂了’,男生回:‘呵,肯定是你笨’。

全程看下来,男生的回复要么“嗯”“啊”“哦”,要么嘲讽语气拉满,完全不像在处对象。

心理学中的权力动机研究指出:

有些人通过打压、否定他人削弱对方的自信,从而建立自身的主导地位,满足对关系的控制欲。

习惯性打压的人,往往自身缺少自信,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优越感。

但势必会让原本轻松的日常,变成情绪的内耗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朋友小夏说,她有个认识了七年的朋友,两个人大学就是同学,毕业后又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平时也会聚一聚。

然而,让她头疼的是,这个朋友总喜欢否定她。

小夏买了复古风的裙子,朋友却泼冷水,说裙子款式过时。

小夏下班后喜欢看电影放松,朋友却贬低这个爱好,认为她应该利用下班时间学习。

小夏因为工作上的事深感沮丧,朋友不但不安慰,还认为她不够坚强,说:

“这点小事就让你这么沮丧,以后怎么面对更大的挑战?”

很长一段时间,小夏都活在压力和沮丧中。

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主动远离了这个朋友,才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喜欢打压式回复的人,总是在你分享欢喜时泼你冷水,在你委屈难过时雪上加霜。

关系越是亲近,杀伤力越是巨大。

让你越来越不开心的同时,慢慢磨掉你的自信,越来越失去判断力。

然而生活中,有些人挑你毛病,不断打压你,未必是你真的不好,也不是你真的有问题,而是他们试图用这种否定的方式,制造“你不如他”的落差,以便牢牢掌控这段关系。

与其因别人的贬低而丢了自己,不如多结交欣赏你的人。

只有与同频的人同行,才能相互滋养,越走越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索取式回复

听过一个词,叫“索取型人格”

简单来说,就是只想从别人身上要好处、占便宜,却一点也不愿意付出的人。

这样的人比较自我中心,总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长期相处下来,你的情绪会被掏空,精力会被耗竭,整个人都会感到非常疲惫。

网友@念念 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曾经有个无话不谈的朋友,但后来才发现,对方根本不在意她的感受。

朋友总是单方面输出,只要有需要,就会手机轰炸念念。

哪怕她正面临重大考试,没法聊太久,也会抱怨她“不够关心自己”。

但当念念想倾诉时,对方却总是立马打断话题,转而讲自己想说的。

朋友生病时,念念前去照顾,无微不至地陪伴。

但当念念生病住院时,朋友却直接找借口推脱。

久而久之,念念也看清了朋友的嘴脸,最后狠心断了来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心理学家艾森伯格指出,单方面的关系通常表现为缺乏互惠和单向沟通。

在这样的关系中,一方往往承担了过多的情感劳动,另一方却很少或几乎没有付出,长期如此就会让付出的一方感到疲惫和怨恨。

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你不把我当回事,我也没必要把你放心上。

真诚和善良,不该成为被拿捏的理由。

及时止损,保护好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写在最后

无论是何种关系,都逃不开“破窗效应”。

一扇窗户破了没人修,用不了多久,一整面墙的窗户都会被砸烂;

一段关系里,被冒犯时你一味忍耐,就等于告诉对方:你可以随意对待我。

微信回复里,总是敷衍你、打压你、榨取你的人,本质上就是不珍视你。

他们的存在,只会持续消耗你,让你越来越委屈,越来越疲惫。

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双向奔赴和彼此尊重。

该较真时别含糊,该拒绝时别犹豫。

只有及时止损,择善而交,才能远离消耗,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