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初中上了48天的孩子哇哇大哭:那不是矫情,是你没看懂的“三场劫”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11-21 10:41| 查看数: 16| 评论数: 0|



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是安抚孩子内心风暴的良药。

背后有支撑,孩子就不会被压力打垮、被大风压倒。

——虎妈

作者 | 诺妈

来源 | 诺妈家有男宝(ID:aihuagushi)



今天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一位初一家长无奈求助:孩子才上初中48天,就崩溃大哭,该怎么办?

视频里,一个初一男孩哭得撕心裂肺,满脸都是委屈。

看着看着,我笑不出来了——这情景,和我家一年前那个刚上初中的小子,一模一样。



他边哭边“控诉”:周一到周五上课、考试、写作业;周六日上午学习,下午踢球,晚上还得学……“我真的撑不住了!”

妈妈努力共情:“那是因为你学习节奏没捋顺,看到卷子和作业就头大了……”

结果,孩子“情绪决堤”:“我是看你们俩头大!”

他开始细数父母的“罪状”:作业写不好就告状,爸爸不是骂就是打,晚上还得继续使劲写。

“看见你俩我就烦!”

妈妈努力保持镇定,劝他学习就是这样,得慢慢适应。

孩子却反问:“你这叫慢慢来吗?钱学森造导弹也要时间,你逼那么紧,这叫拔苗助长!”

听到这儿,我笑岔了。这孩子心里憋了多少委屈,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很多初一家长,包括曾经的我也想不通:不就是升个初中吗?换个环境读书而已,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反应?

直到陪孩子走过这一年,我才明白——所谓的“不适应”,不是他们不想学好,而是他们正在经历三场无人知晓的“内心劫难”。



第一场劫:身心错位的“残酷时差”

  • ——“我的心想玩,可现实不准我玩”

这是初一孩子状况百出的根源。

他们的身体已经坐在中学课堂,可他们的心灵还牢牢卡在小学六年级的暑假。

所以你会发现:他写作业时总在神游,他们的脑袋瓜里可能藏着周末去哪玩的计划;他们会时不时翻出以前的玩具,眼神里全是怀念;你跟他谈中考,他觉得那是另一个星球的事。

他不是“不想学好”,而是陷在了“想玩的天性”和“要学的现实”的拉锯战里。

小学那种“写完作业就能玩”的明确奖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做不完的作业和望不到头的压力。

玩,成了需要偷来的奢侈。

于是,他学会了“阳奉阴违”。

你看到他关着门,以为在学习,其实他可能正把手机藏在课本下,抓紧每分每秒看几眼视频。

他不是沉迷手机,是在抢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结果就是:玩得提心吊胆,充满负罪感;学得三心二意,毫无效率。

最后身心俱疲,两头落空。

家长看到的是“态度不端”,于是怒斥:

“我就知道你在摸鱼!”

“对得起我们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不仅浇灭了孩子对快乐的渴望,也把他推到了对立面。

他学会的不是自律,而是如何把“地下工作”藏得更深。

当孩子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与父母的对抗、与作业的内耗中,他早已没有多余的心力去专注学习。

于是,家长看到孩子深夜灯火下的疲惫身影,便成了理所当然的景象。




第二场劫:人设崩塌的恐慌

  • ——“我突然不知道‘我是谁’了”

孩子在小学,也许他是班长,是学习委员,是画画最好的、体育最棒的人,或是全班人的好朋友。

在那个小世界里,“优秀”的标准是多元的,感情很纯粹,他感觉很安全。

可一进初中,战场全变了。就像把小池塘的鱼扔进大江大河,他第一次被赤裸裸地“分类”。

你如果留心,是不是也常听他嘀咕:

“XX穿的是限量版球鞋。”

“他们周末去新开的乐园了,没叫我。”

“我在班里,好像就是个‘中等生’。”

……

别简单觉得这是“虚荣”,这是孩子最真实的恐慌——他正在新世界里拼命寻找自己的位置。

小学的“玩伴”友谊,迅速被“圈层”替代。成绩、家境、穿戴,都成了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他害怕被孤立,急于找到一个团体确认归属。

而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就会立马恼火:“别想这些没用的!你管别人干嘛?学习去!”

话没错,却把天聊死了。孩子听到在耳中,记在心中的是:“我的困扰不值一提。”

他关上心门,你却再不知道他真正的烦恼。

可这些烦恼并未消散,它们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在这个家长看不见的战场上,孩子正进行着一场关于自我的内心拉锯战,直至精疲力尽。

将原本应用于学习的精力,悄然耗尽在自我认同的迷宫里。




第三场劫:学习方法的“武功尽废”

  • ——“我不是不努力,是力气不知往哪使”

这是最让家长崩溃,也最让孩子委屈的一点。他可能比小学还用功,成绩却“高台跳水”。

你看到他趴在书桌前几小时,以为他在刻苦。其实他的状态是:“听课好像都懂,翻开作业全懵。”

他不是在“磨洋工”,是真的“学懵了”。

小学靠记忆、靠熟练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一去不返。

初中知识像一张网,一个点没懂,后面全连不上。

数学讲逻辑了,语文阅读要理解深层含义了,还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新科目……

他过去那套学习方法,就像游泳圈,现在被撤掉,扔进了深水区。他拼命扑腾,看起来忙碌,其实是在挣扎,快要溺水。

而我们最常做的,却是往河里扔石头:“你就是不专心!”、“是不是又玩手机?”、“别人能会,你怎么不会?”

这简直是灾难。孩子不仅要在学海里挣扎,还要承受最亲的人的误解,双倍打击。



写在最后:

初一孩子的“历劫”,表面是贪玩、顶嘴、嗜睡,内里却是关于“自我”和“学习”这两座人生大山的剧烈摇晃。

谁先看懂这三场“劫”,并理解孩子正在经历的,谁就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陪他们平稳度过这段最难熬的时光。越早适应,就是越早赢取初中先机。

至于很多老师常说的“初二拐点”,其实并无神秘可言。

那无非是一部分孩子,在经历了一番磕绊后,终于摸清了新的学习规则,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步伐。

来到新阶段的他们,真的很难,别忽视别打压,你的理解和包容,才是孩子最终击碎桎梏的有生力量。



*来源:诺妈家有男宝(ID:aihuagushi),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