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稳住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5-11-20 21:37| 查看数: 19|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枫子

当你的心松弛了,孩子自会长成他该有的模样。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人民日报》曾发文说:

“一个好的家庭的意义,不在于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那对孩子最好的托举是什么呢?

知乎上这个问题,引发了近500万人的围观。

最高赞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是买学区房,不是砸钱报班,而是一个字:稳。



如同建房子,最重要的不是外观,也不是楼层,而是地基。

家庭教育里,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成长“地基”。

父母稳住自己,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01

稳住生活

知乎上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父母是普通打工人,家里经济状况还算不错,至少不用为钱发愁。

但自从父亲鬼迷心窍,非要辞去工作去搞养殖,家里便一直亏钱,仅半年就赔光了家里的积蓄。

那时候,只要一谈到钱,气氛就会变得剑拔弩张。爸妈总是争吵不断,不是摔东西,就是冷战,甚至还嚷着要离婚。

妈妈经常半夜对着她哭诉,抱怨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嫁给她爸爸,还后悔生下了她。哭完之后,又各种教育她,让她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争口气。

爸爸则隔三岔五跑出去喝酒,躲着不回家。

在那样的环境下,她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特别怕一回到家就看见父母吵架。

很认同一句话:教育的起点,从来不是分数,而是家长的状态。

我们常以为,家庭经济是大人的事,孩子只负责搞好学习就行。

可当父母为钱焦头烂额、生活动荡不安时,孩子稚嫩的心灵如何能安放?

他们被迫过早承受成人世界的风雨,连心都静不下来,又怎能专注读书?

说到底,父母收入稳、工作稳,家庭才有底气稳。这种稳,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实在的托底。

@真实故事计划里写过一位在头部广告公司工作的家长,因为嫌单位事多钱少,直接辞职了。

之后,他换了好几次工作,薪资却一次比一次低。他百般无奈,又去跟人合伙开奶茶店,生意又一直不景气,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今,他在某单位任职,工资不过五六千,福利一般,整天忙着处理烦人的投诉问题,但他从没想放弃不干。

因为怕了,怕养不起家,怕缺了孩子的吃穿用度,怕孩子跟着他担惊受怕。

他深刻明白:对普通人而言,奔着“财务自由”去折腾更像是一种冒险,“收入稳定”才是脚踏实地的依靠,是能紧紧攥在手里的安心。

是啊,一份按时到账的工资,就是一个家从容生活的底气。

这种稳定,或许不能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却能让日子不慌不忙,让孩子在平淡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02

稳住情绪

教育专家钱志亮曾说:

“生活中,家长们热衷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特长,提前学习知识,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殊不知,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可生活中,很多孩子反倒成了父母情绪的宣泄对象——

父母表面说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把自身的焦虑、生活的烦恼、工作的不顺,全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少年忧郁症》一书中,男孩小高在高三时患上抑郁症,几次三番想要自杀,很大原因就是母亲的暴躁易怒。

原来,自从爸爸下岗后,妈妈就把生活的期望都放在了他身上,动辄因为一点小事对他大发雷霆。

他记不住乘法口诀表,妈妈就跑到学校吼他、揍他,非要逼着他背会不可。

高中学习压力大,小高和同学出去打球散心,母亲就骂他玩物丧志。

有次,小高做卷子的时候睡着了,妈妈看见后二话不说,竟一脚踢翻他的椅子,弄伤了他。

每天生活在妈妈的情绪之下,他根本无法好好学习,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还开始厌学。

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父母每一次失控,孩子不仅会毫无遗漏地接住,还会将父母的糟糕情绪内化吸收,演变成性格的各种缺陷:



父母遇事多冷静,平常多宽容,情绪稳住了,孩子才能在一个安定、愉悦的环境中,向外探索,发展自我。

就像莫言的母亲,不管生活有多难,她总是笑着面对,这份积极乐观,让莫言心里多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像李娟的母亲,不管李娟犯了什么错,她总是不恼不怒,这份松弛,让李娟在成长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像董宇辉的父母,不管董宇辉的成绩如何差,他们从来不吼不骂,这份包容,给了董宇辉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他努力前进。

没有非发泄不可的情绪,只有尚未学会的温柔与克制。

父母稳住情绪,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让他在人生道路上无畏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03

稳住心态

音乐家本杰明教授的音乐课上,曾发生这样一幕:

一个小女孩娴熟地演奏着一首充满爱的歌曲,可脸上的表情却绷得紧紧的,毫无感情。

教授见状,便带着女孩蹦蹦跳跳,引导女孩快乐起来,可女孩脸上仍只有严肃、紧张的神情。

教授便问了女孩妈妈两个问题:

“你觉得你的孩子漂亮吗?”

“你觉得她琴拉得好吗?”

妈妈都摇头否定了。

对此,教授郑重地说:“如果是我,我会用所有最美好的词语夸赞她,让她知道,跟她在一起,我的世界充满了快乐。”

随后又补充道:“你的焦虑,会蔓延、侵入孩子的内心,你一直向孩子传递焦虑的情绪,那她也会长成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他看来,这堂课上,最让人担心的其实并非孩子的技能好坏,而是这个孩子居然从未笑过。

“所以这堂课真正的转变不在孩子,而是在您身上……”

教授一番话,不仅给女孩妈妈上了一课,也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

我们总有太多的焦虑,担心孩子功课不行,成绩不够,才艺不精,担心孩子考不进重点,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却忘了,过度担心也是一种诅咒。它会削弱孩子生命本来的力量,让孩子变得越发焦虑、紧张、怯懦。

稳住心态,不被他人带节奏,不拿孩子与他人对比,不控制预设孩子的人生,不过度担忧孩子成长路上的问题,孩子才能在松弛的环境中活出自我。

就像教育家黑幼龙,他4个孩子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尤其是二儿子立国,从小成绩一塌糊涂,还特别叛逆。

高中时,立国还迷上了摔跤,对将来的打算是读个技校,当垃圾车司机,因为拿到的薪水比教师高。

黑幼龙夫妇虽然头疼,却一直忍住焦虑,在内心不断劝告自己要接纳和信任,要耐心引导和教育。

最终,儿子逆袭成为加州大学医学博士,特意给他们写了一封信:

“虽然小时候我做过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很爱我,而且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

你们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曾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他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只温柔的手,就是父母稳定的心态:用祝福替代焦虑,相信孩子天生是向上的。

当你的心松弛了,孩子自会长成他该有的模样。



04

你放过风筝吗?

有人盯着风向,拼命拽线,最终风筝坠地;

有人稳住线轴,随风调整,风筝翱翔天际。

教育其实也同理——重要的不是“拽线”的动作,而是“稳轴”的智慧。

生活稳了,孩子的安全感才有扎根的土壤;

情绪稳了,孩子的生命力才有舒展的空间;

心态稳了,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

养得起家,撑得住爱,扛得住事,你就是最好的父母。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洞见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