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请告诉儿女:找对象,千万别找这三种工作的,钱再多也不行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5-11-10 22:27| 查看数: 17|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前阵子放长假,和兄弟姐妹们聚了聚,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下一代的婚事。

有人打趣地问大姐家女儿什么时候结婚,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大姐摆了摆手,苦着脸说:

之前认识了一个,俩人聊得还可以,但对方工作需要常年出差,我没同意。

她还和我犟,让我不要只在乎那些现实的东西,还说我只在乎钱,给我气坏了。

那是钱的事吗,那是我不知道他们结婚了该怎么过日子。

的确,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上一代是有误解的,以为父母总是过分现实,不考虑情感因素。

但婚姻大事并非儿戏,父母身为过来人,难免会看得更长远更理性一些。

很多时候,在意对方工作,也不是全然在考虑钱和前途,而是在综合评判这份工作对家庭、对生活、对下一代有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领证只是几分钟的事情,婚姻的本质,是携手共度漫长岁月。

在这里,十点君想抛开钱,聊一聊哪些工作更容易影响婚姻幸福。

如果你的儿女正在找对象,不妨参考一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关系倦怠”。

定义很简单,就是当你对一段关系感到麻木疲惫的时候,哪怕你依然对对方抱有感情,但也无力修复彼此的关系了。

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不是不爱了,而是太累了”。

造成倦怠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常见的,是生活琐碎和工作消耗造成的“劳累型倦怠”。

特别是那些从事高情绪消耗工作的人,会更容易透支耐心和共情力。

久而久之,对于伴侣分享的生活趣事,他们很难提起兴趣倾听;

对于伴侣偶尔的小情绪,也可能失去安抚的耐性,甚至变得易怒、冷漠。



我有个表侄,因为工作忙碌,快三十还没对象。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同龄人小林,两人一拍即合,迅速闪婚。

可结婚后,问题渐渐暴露了出来。

小林在一家公司的客服部工作,日常就是接听各种投诉电话,耐心倾听、安抚情绪、解决难题。

在外人眼里,称得上“脾气好、有耐心”。

可结了婚,表侄才知道她在家是什么样子。

平时闲聊时,小林大都很冷淡,只会瘫着“嗯嗯”地应付着。



遇到问题、有了矛盾时,很难正常沟通,几乎都是小林在发脾气,表侄在让步。

甚至有一次,表侄只是抱怨了句“好累”,小林却一点就炸,质问表侄“难道我就不累吗”。

也难怪表侄委屈地和我们说:

她对全世界都和颜悦色,为什么唯独把冷漠和不耐烦留给我?

我能明白表侄的失望和落差,可也清楚,小林多半不是故意这样的。

只是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是守恒的,为了外人消耗地多了,留给爱人的自然就少了。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愿给情绪价值,而是已经“干涸”,真的拿不出好脸色了。

所以,和那些需要高情绪消耗的从业者在一起,难免会更辛苦。



既要你理解对方的冷漠和易怒,明白多数时候并非针对你,只是情绪枯竭了;

还要体谅落差感,接纳对方对外人更好、更能包容;

更关键的是,很多时候,对方消化不掉的负能量,得要另一半接住,帮忙分担。

短期还好,长久如此,谈何容易。

所有良好的婚姻生活,都是需要互相滋养,给予关爱的。

长期单向或失衡的能量输出,对于任何一对夫妻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人生已经很难了,替儿女筛选另一半时,尽量还是找个能互相帮扶、共度风雨的人吧。

别等到中年以后,需要承担起“顶梁柱”的责任时,才发现独木难支,心力交瘁。



婚姻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点,叫“同在感”。

所谓“同在”,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共处一室,更是精神层面的同频共振,是共同参与、共同经营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所以,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经营好下班后的生活,是许多夫妻需要面对的难题。

可总有些工作,是没有什么休息可言的,随时可能被一个电话叫走。

这种上下班界限模糊的工作,大都会伴随“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等现象。

当一方在家庭生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另一方承担的越来越多,关系出现裂痕,只是迟早的事。



十点君曾在后台,收到过一位读者@李李的倾诉。

李李的丈夫,是一名资深社工,今年四十五岁。

在外人眼里,他都是一个“大好人”,热心肠,有担当,社区里谁家有矛盾、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

可身为妻子,李李却很苦恼。

因为老公的工作几乎是24小时待命,周末还要轮流值班,就算真休息了也免不了被求助。

有好几次,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一个求助电话打来,他撂下筷子就走;

周末答应好了陪孩子去公园,临时接到调解任务,承诺又一次落空;

深更半夜,有几个人喝多了打架,他临时被叫去处理,留下李李一人在家担惊受怕。



李李不解地问:

难道真的是我太小气了吗?

我知道他有事要忙,可我也想要他为我和这个家多花点时间啊。

讲道理,李李会有这样的烦恼,并不奇怪。

选择这样的伴侣,注定意味着需要有极强的独立性和包容心。

要能独自面对生活中大部分的琐碎与突发状况,要习惯计划被打乱,要理解他的“身不由己”,并消化由此产生的情绪。

也不能说这样的人没有,但毕竟是少数。



人总有脆弱的一面,在外坚强独立些也就罢了,如果连自己的爱人都不能及时依靠,那结婚的意义又何在。

婚姻的本质,本就是经营好每一个当下,经营好每一个细节。

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儿女明白,不是成了亲,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了亲人。

所有好的婚姻,都需要双方投入时间、精力和情感,聚沙成塔。

一个长期缺席的伴侣,即使事业再有成,赚的钱再多,也难以填充共同记忆的空白,弥补情感连接的脆弱。



前两天,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条“老公30岁,心梗了”的帖子,让我的心揪了一下。



人都说几两碎银,好花不好挣,任何一份工作都难免会损耗身心健康。

虽然大部分的损耗,还是在人体承受范围内的。

但有些工作,却是远超普通人的承受力,长期做下去,一定会透支健康,乃至危及生命。

就像这位博主的老公,年纪轻轻就因为工作罹患重病,对家人的感情和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是巨大的打击。

除了这种高压高强度的,一看就过劳的工作,还有一类工作,看似没有那么辛苦,但潜在的健康隐患却一点也不小。

前阵子,在写作群里听到一位群友分享的闺蜜故事,让人一阵唏嘘。

群友说,闺蜜的老公刚毕业就在一家义齿加工厂工作,后来还在分厂当了个小领导。

工作自由,挣得不少,也不用卖体力,只要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就行。

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经常去一线巡视,弄得一身尘灰。



但彼时她的闺蜜只是觉得“不卫生”,可谁曾想,几年之后,闺蜜老公竟然确诊了尘肺病。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闺蜜一家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

原本还算宽裕的积蓄,像退潮般迅速消逝。

闺蜜丈夫的体力也急剧下降,从前能轻松巡视整个厂区,现在走几步楼梯就会喘不上气,嘴唇发紫。

从前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如今却笼罩着一层疲惫与焦虑。

群友说:

我不知道闺蜜现在是怎么想的,可要是我能穿越回去,我肯定要阻止他们结婚,再不济也要劝她老公换份工作。

婚姻本来就是寻找长久相伴的战友,没了健康,再恩爱的另一半也没法帮忙扛事,不能共担风雨。

的确。



毕竟,一个会过度透支健康的伴侣,就是躺在枕边的“雷”。

一旦某天爆炸,不仅会让整个家垮掉,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抗风险能力;

还会让另一半长期处于焦虑、担忧和疲惫的状态中,影响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很多人找对象时,都会希望对方努力上进、吃苦耐劳,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这无可厚非。

但努力的本质,无非是让婚后的小家庭多点支撑,让日子过得更好。

要是人垮掉了,就算有再多外物支撑,没了顶梁柱,家同样会轰然崩塌。

请告诉儿女,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能并肩跑到终点的伙伴。

有一个健康的伴侣,就是在赚大钱;

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写到这里,十点君还是要强调一下,这篇文章只是从工作对婚姻的影响出发去分析和预测的。

具体的人,还是要结合他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宜“一棍子打死”。

身为父母,我们向儿女们强调这些,也只是希望他们能用一种更长远、更成熟的眼光去评估一段关系。

当然,婚姻本身幸福与否,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利弊。

但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总是想替儿女多考虑些,让儿女更美满些。

做好心理预期,总比盲目步入婚姻更为妥帖周全。

点个,祝愿每个人都能在婚姻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作者 | 明冬,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十点读书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