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资治通鉴》:懂得制怒,方能明察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11-9 22:01| 查看数: 35| 评论数: 0|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ID:ealiu_investment)

汉文帝前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74年的时候,一代枭雄冒顿单于去世,他的儿子老上单于继位,这个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依然在进行和亲,文帝就找宗室的女孩嫁到匈奴去,负责这个事情的人指派了一名叫做中行説的宦官陪同着去匈奴,中行説死活不想去,但是其领导完全不给他通融的机会,中行説只好满腹怨恨地去了匈奴,还撂下狠话:“要是非要让我去,以后绝对危害和报复汉朝”。中行説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到了匈奴,他就归顺了老上单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匈奴也多次侵犯汉朝边境。

到了文帝前元十四年,在公元前167年末到公元前166年初,老上单于带领十四万匈奴骑兵大规模进犯汉朝边境,虏掠走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甚至到了雍地和甘泉,距离长安仅200多公里。面对如此危急局面,文帝召集人马在长安集结,亲自去慰劳将士、发表演说,并打算御驾亲征,虽然在薄太后的劝阻下,未能成行,但是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最后派张相如为大将军,董赤为前将军、栾布为将军,率军反击匈奴。看到汉朝派兵过来了,老上单于这老六没多久就跑了,让汉军扑了个空,没有多少战绩。这次战争中,经常进入文人诗篇或文章的飞将军李广首次入伍,年轻的李广因为箭术出众,在战场中拿下了很多人头,逐步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那个时候李广很年轻,前途无限,没有到“李广难封”的处境,只不过,《滕王阁序》中与“李广难封”相对的另一个历史人物冯唐,确实真的老了,冯唐当时已经六十来岁,担任着中郎署长的岗位,六百石官职,大概是个处级干部,晋升速度比张释之、贾谊慢太多了。文帝有一次乘车辇经过郎署办公地,进去看到了白发苍苍的冯唐和其他官员,就跟他们聊了起来。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方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资治通鉴·汉太宗文皇帝前元十四年》

这是一次日常的领导视察,文帝到衙门跟他们坐在一起聊聊工作、拉拉家常,跟现在新闻里面看到的的类似。文帝首先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您是哪里人呀”,冯唐回答道:“我祖父之前是赵国人,到我父亲的时候迁到了代地”,既然说到了代国,文帝也是开启了话匣子,就接着说道:“我之前在代国的时候,厨师长高祛经常跟我讲赵将李齐的贤能,特别是他在巨鹿之战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心思也都在巨鹿。老人家您知道李齐将军吗”。这段记载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跟文帝讲李齐故事的人是厨师长,讨论李齐的时候估计也是在饭桌上,所以时隔十几年,每次文帝吃饭的时候就会不自觉想起那个故事来。

冯唐则回答说:“李齐虽然是个优秀的将领,但是他的统兵能力不如廉颇和李牧”。文帝听到后,拍着大腿说道:“哎呀,为什么我没有像廉颇、李牧一样的将军呢,如果有的话,我哪还要担心什么匈奴啊!”

冯唐本来是有事情要请求文帝的,听文帝这么一说,于是逮到了机会,他立马给文帝泼了盆冷水,当面顶撞说:“即便陛下得到了廉颇和李牧,也不能好好任用他们”。

注意到这是一个公开场合,大大小小的官员很多,文帝听了后,脸色顿时黑了下去,任何一个人听到都会生气,但是文帝控制能力很强,他强压着怒火,起身去了里屋。过了很久,等情绪慢慢缓和之后,文帝让人把冯唐叫了进来,首先责怪他说:“你怎么能当这么多人的面让我难堪呢,难道不能够在私下场合再跟我说吗?”

冯唐道歉到:“我是个粗鄙之人,不懂得忌讳”。文帝这个时候也在烦恼着匈奴的事情,所以稍作责问后就回到了正题,他知道冯唐肯定有什么事情找自己谈,就再次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和李牧那样的将领呢?”

见到领导主动问起来了,冯唐也不藏着掖着了,就开始展开来说,他首先讲到对待名将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要“充分地信任这些将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接着以李牧为例子,说了他在代地有怎样的自主权,如何培养军队,从而能够在战国后期威震四方,而等到赵王迁听信谗言杀害李牧后,赵国又是如何如何地迅速土崩瓦解;最后则是回到现实的事情,云中太守魏尚具有李牧遗风,在边关集市得到的租税都用于军队建设,守卫边关多年业绩很好,匈奴不敢轻易进入他的管辖地,追击匈奴也有很多斩获,可是就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只因为他汇报的首级和实际核算的结果差了六个,就被削去爵位,革职查办。“魏尚遭到的不公待遇,就说明陛下即便得到了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也不能够很好地任用他们”。

文帝听了冯唐的话之后,十分高兴,当天就让冯唐带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官复原职,同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军务相关事宜,这是个二千石官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省部级。

为魏尚求情是冯唐生命中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他升职最快的时期,这其中自然也离不开汉文帝的识人之明,另外在这个故事中,文帝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面对冯唐公开让自己难堪的行为,文帝虽然很生气,但是却能够强行压下自己的怒火,然后先独自消化消化,等情绪修复好之后,再重新谈事情,这一整套流程,都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并且这样的事情文帝没少干。如果看通常的下意识反应,可能碰到类似冯唐的当面顶撞的事情,基本上都会当场发怒,什么拍桌子啊,怒吼之类的,但是这些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多少帮助,反而还可能会让整个组织氛围和关系恶化。明君和暴君有时候差别并不是很明显,明君往往能够“克己”,而暴君则非常任性,肆意宣泄情绪。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方能够让自己的更贴近于事实,更贴近于正确的判断,才能看透事物本质,尽可能做到明察秋毫。而在“制怒”方面,有一套方法和流程将很有益处。

对于冯唐而言,直来直去的性格以及说话比较冲的行为可能是他一直无法升职的原因,幸好是碰到了文帝,可以在晚年连升两级,但这也是他人生中最高的职位了。并不是所有领导都能够容忍下属当面顶撞的。汉文帝去世之后,景帝即位,很快冯唐就被调离了中央,到了楚国当相国,并且没过过久,他就被免职了,直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武帝向全国招聘人才,大家再次举荐了冯唐,可是那会儿,他已经九十多岁,无法再出山做官了,留下了“冯唐易老”的典故。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