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女到中年,好命是自己修来的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11-3 20:13| 查看数: 51|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很多女性在面对催婚、催育时,难免心生焦虑:

是顺从外界的声音,还是坚守自己的想法?

美国作家玛丽莲·弗伦奇在小说《醒来的女性》中,就讲述了女主角米拉,在面对这些难题时的做法。

米拉本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可在父母的干预下,她选择结婚成家。

婚后,面对不作为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米拉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生活的毒打,米拉终于顿悟:

只有坚守自我,才能活出广阔且自由的人生。



米拉自幼聪明伶俐,上学时接连跳级,进入大学后更是博览图书馆各类书籍。

在母亲的栽培下,她精通朗诵、舞蹈、钢琴,以及水彩画,堪称才女。

然而,母亲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让米拉取得什么成就,而是为了让她将来更好地嫁出去。

因循守旧的母亲认为,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该结婚生娃,勤俭持家。

还在上大学的米拉,不接受母亲的想法。



因为她发现,结婚后女人不仅要面临生育的压力,还有可能被迫处于“低位”的关系。

在米拉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因繁琐的家务事抱怨不休,而父亲则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两人之间无法和谐共处,可母亲为了维持必要的体面,在外人面前还要装幸福美满。

邻居家老先生对太太更是动辄打骂,在他的折磨下,老太太不仅眼神变得呆滞,浑身也布满伤痕,却始终不敢忤逆他。

耳濡目染之下的米拉,对婚姻毫无向往,只想立志追求事业。

可大众对女人的价值排序,首先是结婚、生儿育女,操持琐碎的家务,最后才是她自己。

仿佛从出生开始,人的价值便因性别而异。

男孩子可以拼、可以闯,可以全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女孩子,却要被“无形的规则”束缚,从小就被教育要善解人意,结婚生子后更要做一个“贤妻良母”。

如此一来,女人自我意识被剥夺,上升通道也会被阻断。

这样的观念,明显让女人处于不利的局面。



其实,米拉在乎的不仅仅是自由,更是对自己思想和身体的权利。

她认为,女人的价值,不该由他人来排序。

是成为贤妻良母,还是追求事业,都该由女人自己做决定。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言:

真正的女性自由,不是一定要在职场上战绩彪炳,也不是一定要在家中相夫教子,真正的女性自由,应该是选择的自由。

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女人理应拥有选择的权利。

而不是被驯化成工具,活在外界的期待里。

毕竟,人生这场主角是自己,不被人随意定义,才能活出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特立独行的米拉引来身边人的嘲笑,父母也不理解她,痛斥她将来没有“完整的人生”。

米拉本想坚持内心的想法,可看着父母额间的白发,涉世未深的她还是妥协了。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去纽约进修的宝贵机会。

在众多追求者之中,选择了与诺姆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诺姆家境虽不富裕,可自从与米拉相遇,他不仅处处展现绅士风范,还总是设身处地站在米拉的立场考虑问题。

这让米拉对婚姻充满希望,觉得丈夫肯定与那些男性长辈不一样。

可没成想,婚后的丈夫竟与之前判若两人。



米拉既要上班赚钱供他读研究生,又要洗衣做饭,打扫房间。

可当米拉加班到很晚,他宁可悠闲地翘着二郎腿吃饼干,也要等米拉回家做饭。

他们结婚时共同购置了一辆汽车,可为了维持体面,丈夫每天都将车霸占。

挺着大肚子的米拉,只好挤公交车上班。

生完孩子后,米拉从医院回到家,等待她的却是一堆脏碗盘。

丈夫升职加薪后,为了避免起夜照顾孩子,更是以影响睡眠质量为由,搬到了婆婆家住。

婚姻对丈夫似乎没造成什么影响,他每天衣着光鲜地去上班,下班后就是全然放松的个人时间。

即便周末,也是约好友打球,或者去咖啡馆消磨时间。

可对米拉而言,婚姻如同服苦役。

她日复一日地带孩子、熬夜喂奶,还有洗不完的尿布与做不完的家务。

即便生病,也只能一个人硬抗。

每当她要求丈夫分担家庭琐事,丈夫却以大家都是这么生活为由来敷衍过去。

米拉从最初的期盼,渐渐变得害怕丈夫回家。

因为她知道,面对两个孩子的吵闹,自己等来的不是一个帮手,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

自由已经从米拉的人生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推卸的责任。

失去经济能力的她,只能陷入这段“不平等”的关系。

丈夫自私自利,凡事只顾他自己。

但生活还要继续,在好友的开解下,米拉终于想通,与其愁眉苦脸却解决不了问题,不如主动给自己找点乐趣。

自此之后,她处理完家庭琐事,便带着孩子们去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或者约上三五宝妈相聚,一边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一边聊聊令人烦心的问题。

果然,生活需要一个出口,米拉通过改变自己,从压抑苦涩中寻到一点乐趣。

孩子们在米拉的悉心陪伴下,也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菜根谭》中讲: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人生总有难熬的阶段,情绪沮丧,困于执念,生活只会愈发艰难。

此时,不如转变观念。

既然当下难以改变,那就学着释怀。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苦中作乐、熬过至暗时刻,便能更加谨慎地对待人生的重大抉择。



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为了求学纷纷离家。

眼看丈夫不仅在外找女人,还终日不着家,米拉终于爆发。

她不想继续做无根的藤蔓,任丈夫打压,被糟糕的婚姻拖垮。

因为米拉已经见识到太多怨妇,她们在年深日久的委屈中滋生出一张张面目狰狞的脸,眼神中透着戾气,言谈间也尽是恨意。

可越是这样,越招人嫌弃。

米拉不想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于是毅然与丈夫离婚。

恢复单身的米拉,并没有遵从父母的安排去相亲、成家。

而是拿着离婚时分到的一笔钱,前往哈佛读研究生。

父母质问她:

你一个快40岁的女人还要跟一帮年轻人在一起读书,难道不怕人笑话?

然而这一次,已经经过现实毒打的米拉,坚决不再听父母的话。

因为她深知,唯有坚持内心的想法,才可能活出自我满足的人生。



米拉很珍惜重返校园的机会,上课认真记笔记,课后积极与同学们讨论问题。

一有空就待在图书馆,潜心阅读原始文献,将各种选集作为研究指南。

漫步在知识氛围浓厚的校园,米拉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脸。

她觉得自己宛如新生,那些在婚姻中积攒的委屈与不甘,早已烟消云散。

此时,她不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妈妈,她只是她自己。

论文答辩后,她成功获取哈佛学位证书。

并成功应聘到一所大学教书,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冯唐说:

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才能在这纷乱的世界,站稳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走出糟糕的关系,付诸切实可行的努力。

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将根系深深扎入土壤里,终能成功逆袭。



读完《醒来的女性》,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的缩影。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

初入社会时,我们或许会因底气不足,屈尊现实,迎合他人。

但人到中年便会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外界,而是静下心来,倾听自己最本初的愿望。

毕竟,我们来世间一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更不是为了附和他人的思想。

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让人生扶摇直上。

作者 | 蓝精灵,遇见更通透的自己。

主播 | 绛染,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十点读书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