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高段位的人,身上都有结界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9-30 09:02| 查看数: 45|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各种事情不断推着向前走。

有的人,在随波逐流中精疲力尽,逐渐失去自我。

可却总有那么一类人,仿佛自带某种无形的“结界”:

无论世界如何喧嚣,他们都能守护住内心的安宁,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容清醒的面对世事。

这种“结界”,并非玄学神话,也不是冷漠疏离,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

结界越强,越能不受干扰,坚定从容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曾看到过网友@小嘉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位金融行业的从业者。

刚入行时遇到的领导脾气非常暴躁,方案稍微不满意就会拍桌子破口大骂。

同事之间为了业绩也是冷嘲暗讽、明争暗斗的,整体工作氛围很差。

那段时间,小嘉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害怕方案做不好被领导责骂,害怕业绩不如同事被公司辞退……

慢慢地她也变得暴躁、易怒,为了一点小事就对老公、孩子发脾气。

有一次,小嘉的女儿只是提醒她注意身体不要加班到太晚,她竟然就萌生出了想要借机打孩子一顿出出气的想法。



《乌合之众》里说:

我们总有个错觉,认为一切情绪源自内心,可事实是心情好坏取决于人群中的暗示。

身边的人若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变得开朗起来。

可若是身边的人总是不断地释放负面能量,我们就很容易在对方的影响下,变得怨气横生。

时间一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甚至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想要隔绝这种怨气,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远离当下环境。

若是实在没办法逃离,就要学会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道“情绪结界”,一旦察觉到负面情绪,就迅速地将其屏蔽。

再遇到有人发脾气或抱怨的时候,可以尝试在心底不停的默念:

这是他的情绪,与我无关。

之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与自己切实相关的事情上。



建立情绪结界,不是构建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而是有意识地在心底装一个“过滤器”,给自己留下选择和反应的空间。

其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

别人的情绪终归与我们无关,管理好自己不被他人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活出自在从容。



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两种人:

一种精力充沛、能量满满,在工作学习之余,还能兼顾健身、旅行、社交……仿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

另一种人却像是一块过度使用的电池,明明也没做什么,但就是觉得每天都很累、提不起劲,甚至就连简单的吃饭、洗澡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用“高精力人群”和“低精力人群”来简单区分两者。

仿佛前者是某种天赋异禀,而后者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追赶。

而事实上,那些所谓“高精力人群”,并非天生不知疲倦。

他们只是更懂得如何守护自己的能量、及时恢复状态——

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一种“精力结界”的体现。



朋友冉冉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平时也在做自媒体。

可是无论什么时候见她,都是神采奕奕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安排的有条不紊。

她告诉我,秘诀其实很简单,只有八个字——

精准分配,绝不透支。

冉冉会把一天分为五个精力时段:

上午专注创作型工作;中午关闭所有通讯设备,进行15分钟的冥想或者小憩一会。

冉冉将这15分钟称为“精力补给时间”,是调整状态的关键节点。

等到了下午,她就会集中处理需要沟通协调的事物;

晚上的时间留给家人和孩子;

睡前再留一个小时读书、学习、自我提升。

到了周末,她会留出至少半天的时间完全脱离工作,或是陪伴家人,或是独自外出去近郊爬山,或是找个喜欢的咖啡厅喝个下午茶。



《精力管理》中有这样一句话:

其实牛人们并非天生精力充沛,而是他们更加懂得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精力,从而达到精神饱满的状态。

所谓“精力结界”,就是有所取舍,将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

就像是园丁定期修剪树枝一样,他们会定期调整自己的精力支出,谨慎分配每一份能量。

真正的高效,从来不是面面俱到的做完所有的事,而是只做真正重要的事。

高段位的人,早就深谙"抓大放小"的智慧。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天刷不完的短视频,看不完的热点话题,回复不完的消息……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将我们团团包围,看似充实了生活,却也使得大脑不堪重负,注意力支离破碎。

若是一味地沉迷其中,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没有耐心,甚至失去系统思考的能力。

而高段位的人,都会有意识地建立“信息结界”。

他们会主动过滤杂音,屏蔽掉无用的消息,只允许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入大脑,从而守住专注与独立思考的空间。



“敦煌女儿”樊锦诗,大学毕业之后便扎根大漠,全身心的投入到敦煌莫高窟的考古研究与管理创新之中。

生活里,她不追热点,不看八卦,不参加无意义的社交。

工作上,她很少接受采访,不热衷于参加节目,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宣传。

她曾说:

我心里只有一件事,保护好莫高窟。

她用一生守护敦煌文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为敦煌石窟,及其壁画、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实现了让存续千年的莫高窟“容颜永驻”的梦想。

正是这种对信息的极致筛选,让她心无杂念,一生就只专注于一件事,最终成就伟业。



可能会有人觉得建立“信息结界”,会错过“重要的信息”,生活也会变得无趣。

但事实上能够被错过的信息,都不是重要的信息。

而修炼这份不被垃圾信息所侵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捕捉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毕竟“信息结界”的本质就是思考的结界,是对判断力的修炼。

唯有知道什么值得关注,什么可以忽略,什么需要立即行动,什么只需要保持了解……

才能看清事件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作家张德芬曾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财富地位,而是能量场的不同。

高段位的人,并非天生强大,而是更懂得守护自己。

情绪结界、精力结界、信息结界,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互相连接,共同构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人生防护系统。

建立结界的目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而是让你能够更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它就像是一扇完全由你做主、可以自由开启的窗,让你能够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这是高段位者的秘密,也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炼的能力。

愿你我共勉。

作者 | 森森是葡萄

主播 | 绛染,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