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央视出品:孩子总挑食剩饭?这6部纪录片让他认真端起碗筷(附观看地址)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1-5 09:41| 查看数: 59| 评论数: 0|

“妈妈,米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

“爸爸,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吃饭?”

当孩子抛出这些看似天真无邪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回答的?

是简单地用“农民伯伯很辛苦”来概括,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带他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科学与家国的深度启蒙?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为了让孩子更了解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对粮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们决定换一种方式——

不通过看书,不通过口述,而是通过看纪录片的形式,带孩子们看一碗饭、一餐食背后,那些真实、鲜活、有温度的人和故事。

让我们透过镜头,一起去认识那些让田野充满希望的科学家,去聆听祖辈厨房里的温暖叮咛,去读懂“中国饭碗”四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奇迹吧!

0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如果要为中国的粮食故事找一个起点,那一定离不开一个名字——袁隆平。

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部纪录片,是我们带孩子认识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



它不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而像一本亲切的相册,记录着这位“当代神农”如何像一位执着的侦探,在万千稻海中寻找那一株最特别的“雄性不育株”。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袁爷爷的梦想,是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饱饭。

他的实验室,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广阔的稻田;他的伙伴,是一株株绿色的禾苗。

镜头里,他古铜色的皮肤、质朴的笑容,以及看着稻穗时像看着孩子般的慈爱目光,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热爱”,什么是“坚持”。



看完这部片子,当孩子再次碗中有剩饭时,你可以轻轻告诉他:

“这每一粒米里,都有袁爷爷的汗水和对我们的爱哦。珍惜粮食,就是我们送给袁爷爷最好的纪念。”

02 《端牢中国饭碗》



了解完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后,孩子们可能会好奇: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么多人,是怎么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的呢?

《端牢中国饭碗》就聚焦于“粮食安全”这个国家战略给出了答案。

它系统性地解读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环节,展示了国家为确保14亿多人吃饭问题所构建的强大体系。



对于孩子来说,这部片子可能稍显硬核,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次很好的契机。

当孩子问“为什么粮食是安全的”时,我们可以用片中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我们有满满的“大粮仓”(储备),有遍布全国的“食物工厂”(生产),还有高效的“送货网络”(流通)。

这能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安全感”和“自豪感”的种子。

03 《中国粮的奇迹》



《中国粮的奇迹》共4集,每集30分钟,分别为《活力土地》《科技之力》《丰盈餐桌》《品质未来》。

全片讲述真实百姓故事,追踪记录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现场,解读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的战略意义。

镜头带我们飞越中国版图,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鱼米之乡,再到海南的育种基地……

它以磅礴的视野,展示了中国多样的农业生态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它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来自祖国这么多美丽又神奇的地方!

机械化播种、无人机喷洒、智能温室……

这些现代化的场景,会打破孩子们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想象,让他们感受到科技为这片古老土地注入的全新活力。

04 《大国粮仓》



如果说《中国粮的奇迹》是空间的横轴,那么《大国粮仓》就是时间的纵轴,因为它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百科全书。

这部纪录片深入地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中国人的饭碗是如何端牢的?”

它带我们回顾历史,了解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艰辛历程。



这部片子更适合和家长一起看。

它会让我们这代人感慨万千,也让孩子们知道,今天习以为常的丰盛,并非理所当然。

它讲述的不仅是粮食的储备,更是一个民族关于生存与发展的集体记忆和奋斗史诗。

05 《奶奶最懂得》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纪录片,它非常温情,视角又与众不同。

来自英国的大米,走访中国各地的乡村,寻找了16位最会做饭的“奶奶”,记录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手艺!

每一帧都散发着食物的温度和祖辈的智慧。



他用外国人的好奇眼光,记录下奶奶们用最传统的做法,烹饪最地道的家乡美食。

当孩子看到一位位慈祥的奶奶,用一双巧手将普通的米面变成神奇的美食时,他们会对“食物”产生最本真的亲近感。

它会告诉孩子,粮食不仅是饱腹之物,更是承载着爱、记忆与文化的纽带。

看完之后,不妨也带孩子去厨房,向家里的“奶奶”或“外婆”学一道拿手菜吧!



06 《稻谷记》

World Food Day



通过考古研究最新成果,实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并追溯万年稻作文化发展轨迹,见证中国稻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稻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而这部纪录片,就是一部写给孩子的“稻谷生长日记”。

如果说大多纪录片是从宏观视角俯瞰,那么《稻谷记》就是一次极致的微观探索。

它用细腻到令人惊叹的镜头,完整记录了一粒稻种从浸种、发芽、生长、抽穗、扬花到成熟的365天完整生命轮回。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宝贝,你想不想看看一粒米是怎样‘长大’的?”

镜头下,稻叶上的露珠如同水晶,稻花在阳光下悄然绽放,谷粒在时光中一点点变得金黄饱满……

它把抽象的生命过程,变成了孩子可以直观感受的、充满美与震撼的画面。

它能让孩子真正理解,我们吃的每一口饭,都凝结了一整年的阳光、雨露、泥土的能量和农人的守望。

这是一堂最生动也最深刻的自然生命教育课。

写在最后

World Food Day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有过关于粮食的难忘记忆吗?

把这些鲜活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相信孩子一定会大有所获。

同时,我们可以跟孩子发起一个约定——从今天起,做一名光荣的“光盘小卫士”!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凯叔讲故事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