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假如你有一个儿子,千万别对他做这5件事

发布者: qianyuan | 发布时间: 2025-11-17 10:15| 查看数: 25| 评论数: 0|



男孩可以坚强,也可以脆弱,可以勇敢,也可以畏惧。

只有承认和接纳男孩的情绪,才能引导他成为内心健康且丰盈的人。

——虎妈

作者 | 张恒源

来源 | 育儿尤里卡(ID:GUE360)



你有没有发现,小时候那个喜欢黏着你的小男孩,慢慢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跟你之间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他也许不再轻易表达情绪,不再主动亲近你,甚至,你有一天会突然意识到,他的情感似乎关了门。

一个男孩变“废”,不是某一天突然的崩塌,而是点点滴滴在成长路上被父母一刀刀割伤。

养儿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塑造一个未来男人的过程。

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母亲和父亲在情感、行为、性别角色方面的投射,对儿子的影响,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深远。

你不经意的忽略、不以为意的做法,可能正在摧毁他内心建立自我认同的桥梁。以下这 5 件事,是每个有儿子的父母都该避开的坑。




把“男孩就该坚强”挂在嘴边

每次他哭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忍不住说一句:“男孩子哭什么哭,像个女孩子一样!”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在教他坚强,实际上却是在否定他最基本的情感表达。

长期被打压情绪的男孩,最后可能真的不再哭,但他也可能变得冷漠、压抑、甚至情感迟钝。

一个从小被逼着“坚强”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会轻易崩溃,但他也学不会亲密关系、不会倾诉自己,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痛苦。

但真正的坚强,不是压抑,而是接纳和处理。




用“成绩决定价值”来评价他的一切

当你总是问他“考了第几名”、当你看到他试卷分数不高就沉脸、当你只在他考高分时才给他买玩具夸奖他的时候。

你其实在传递一个信号:你只有够优秀、够厉害,才值得被爱。

男孩的自尊通常被社会要求得更高,但家庭是唯一一个能无条件接纳他的地方。

如果连家里都用“你有没有用”来衡量他,那他就会拼命去追求外在成绩来讨好你,而不是活出真正的自我。

有的孩子最后成绩是拿了第一,但内心却是空的,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只有成功,才有资格被爱”。




让他成为“爸妈争吵的调停人”

很多家庭里,孩子成了父母情绪的出气筒或者缓冲垫,尤其是男孩。

当父母吵架,妈妈会跟儿子哭诉“你爸就是不讲理”,爸爸也可能跟他说“你妈太作了”,看似无害,实则在扭曲孩子的家庭角色感。

他不是成年人,不该成为父母之间的润滑剂。

你让他学会了隐忍和夹缝求生,他会长大成一个什么都不说、不敢表达的“讨好型人格”,在亲密关系里压抑自己,只为不让对方不开心。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可能复制你们的模式,不会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忽视他对父亲的认同需求

很多妈妈觉得,自己一个人也能带好儿子。

确实,妈妈的爱可以让儿子在童年获得安全感,但父亲的榜样、认同、接纳,对男孩的性别认同、自我建构,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

一个男孩,如果从小就得不到父亲的关注,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男人”,他很容易迷失在青春期的性别挣扎、社会角色的迷茫中。

一个经常缺席的父亲,会让男孩更容易变得软弱、敏感、情绪难以管理,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暴躁、极端、冷血。

因为他只能用这些方式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用“我是为你好”否定他的选择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是非常渴望掌控感和自我认同的。

如果你动不动就对他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听我的没错”,你其实是在切断他对生活的主控权。

他喜欢画画,你说“不如去学编程”。他想去郊游,你说“写作业更重要”。

你以爱的名义否定他的人生决策,他就只能习惯性地怀疑自己、依赖他人,永远没有做主权。

他也许长大后看起来很听话,但内心空虚无比,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往哪里去。



结语:

养儿子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工具人、一个功成名就的赚钱机器。

而是要陪他走过情绪风暴、认同挣扎、身份建构的那些关键时刻,让他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内心丰盈、有担当、有底气的男人。

真正好的父母,不是替儿子安排好一生,而是敢于在他需要自由、尊重和独立的时候,学会放手和理解。

假如你有一个儿子,千万别把他养成了你想象中的完美,而忘记了他本来的模样。

孩子不是用来完成你梦想的工具,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他自己的方向、痛苦、愿望和光芒。



*作者:张恒源,应用心理学硕士,10年儿童教育经验,专注科学育儿分享。公众号名称:育儿尤里卡(ID:yuereureka)。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