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为什么孩子一和你说话戾气就很重?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5-10-21 09:48| 查看数: 44| 评论数: 0|



沟通有技巧,交流才有温暖。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孩子自然会愿意听。

——虎妈

作者 | 果小乐妈妈

来源 | 果小乐妈妈(ID:zljy2507480)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我妈觉得不烫”。

答主说,小时候,妈妈怕她感冒,总是喜欢用很烫很烫的水给她洗澡。

每一次,她都会跟妈妈抗议:

水太烫了!

每一次,妈妈也都会无动于衷:

“我试过,不烫,洗着洗着水就凉了。”

久而久之,答主选择了闭嘴,默默忍受洗澡带来的不适和恐惧。

直到有一次,答主终于在滚烫的热水中爆发了,她崩溃了,嚎啕大哭。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子女,虽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却始终过得很煎熬。

因为父母带来的内耗,损害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每一次的鸡同鸭讲,都是ending

如果你发现,不知何时开始,孩子与自己说话时总是莫名发脾气,就要警惕了。

这种戾气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家庭情绪生态系统失衡的警报。

一个孩子,跟父母说话总是没有耐心,那大概率是在你们的相处中,他一直感受到都是负面反馈。

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

1. 小时候经常会受到父母的打压和否定,让孩子持续性产生低价值情绪;

2. 父母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琐碎,吵架时也毫不避讳;

3. 孩子常常被施加过多压力,被压的喘不过气;

4. 很多父母喜欢向孩子诉苦,本质上是在转移痛苦,比如反复强调自己赚钱的不容易,孩子一旦想买什么东西,立马责怪孩子不懂事。

总之,孩子是在父母这里收到太多的批评、责备、贬低,甚至是唠叨。

过分的打压,形成了他们心理的潜意识反弹。

这样的情绪慢慢积累——

只要父母一张口,就觉得自己要被伤害了,于是立刻开启防御模式。

不管你说的对与错,都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

孩子与父母,横亘着几十载的时光鸿沟。

当我们的“经验式指导”碰上孩子的“体验式摸索”,那些频道错位的刺耳杂音,会让人本能地抵触。

久而久之,小时候被压抑的需求、没办法表达的渴望变成了阴影。

当阴影被激活,现在反扑过来,变得生气、易怒、指责、抱怨。




亲子关系,需要找到平衡点

一位心理学家说,最厉害的亲子关系就是破掉共生关系。

破掉你的过度支持,破掉你的高控制,破掉你的高期待,破掉你的高依赖。

这里想到一个可能改变你家庭氛围的神奇概念——“松弛感”

简单来说,就是家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关怀。

孩子在有松弛感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就能够容纳一些未知事件的发生,并且当事情发生时,失控的感觉不会把自己击碎。

正因为不担心自己被“击碎”,也就不会通过指责、攻击、诋毁等方式,急着转嫁自身的焦虑和恐惧。

如何培养家庭中的“松弛感”?

1. 尝试非暴力沟通四步法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非暴力沟通

举例: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

暴力沟通:“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想写?”

非暴力沟通:“你一篇生字写两个小时(观察不评判),我有些担心你的睡眠(表达感受),需要我帮你规划时间吗?(说明需求)下次能否分段完成?(提出请求)

2. 保持自我觉察

父母通过自我觉察准确识别自身情绪状态时,能更有效阻断负面情绪的传递链条。

例如,意识到工作压力正在转化为育儿焦虑的父母,会有意识地采用情绪隔离策略,避免将职场压力投射到亲子互动中。

3. 做好课题分离

一件事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人生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们可以参与讨论,表达看法、建议,但无法替他学。

如果我们对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感到焦虑,那就是自己的情绪问题,自己处理。

总之,多在大人的世界里找资源,不要反过来让力量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来满足自己。



写在最后:

当孩子一听我们说话就烦的时候,首先要反思:

是否给了孩子足够成长空间?是否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当我们先为家庭注入这份珍贵的“松弛感”,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温馨港湾,才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节奏。



*来源:果小乐妈妈(ID:zljy2507480),文科硕士,小学语文教师,专注分享孩子教育的一些感悟与经验。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