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曾宪植:她出身曾国藩家族,曾是黄埔军校校花,18岁嫁给叶剑英元帅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5-10-21 09:44| 查看数: 44| 评论数: 0|



来源 | 有书

作者 | 有书迟铭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言: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句话不仅精辟概括了士人读书求学之道,也是曾氏家族历代传承的家风家训。

在其曾氏家族中,有这样一位女子,一生深受这句话的影响。

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却在最美的青春年华,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并在18岁嫁给了开国元帅叶剑英。

之后的漫漫征途中,她在烈火的锻造下坚定信仰,更是将余生倾注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而她就是被誉为“黄埔第一校花”的曾宪植。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赫赫女杰的一生,感受她的坚韧与智慧。

01

出身名门

16岁便在黄埔军校崭露头角

1910年,曾宪植出生于湖南双峰县。

其高祖父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父亲曾昭和是家族中最后两位秀才之一。

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曾宪植从小就勤奋好学。

六岁时,她便在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接受教育,后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进行学习。

该校校长徐特立,不仅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还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经常向学生们传播革命思想,也在无形中悄然改变着曾宪植的命运轨迹。

在校期间,曾宪植积极学习新知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曾宪植还是篮球队的主力,是当时女学生中罕见的运动健将。

更值得称道的是,她还能够反串武生唱京剧。

才华横溢的曾宪植很受校长的器重,在校长的影响下,少女曾宪植内心的革命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1926年,当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招女生时,曾宪植毫不犹豫,率先报了名。

战场艰险,有太多腥风血雨的生死考验。

可想而知,曾宪植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但心怀革命理想的曾宪植义无反顾。

之后,经过层层筛选,曾宪植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录取。

在黄埔军校,因秀丽的容貌和端庄的气质,曾宪植被誉为“黄埔军校第一美女”。

这年,她年仅16岁。

然而,曾宪植并未因此自满,在艰苦的军校生活中,她与大家一起刻苦训练,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不料,没过多久,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宪植也被迫提前结束了学业。

02

家国为重,婚后积极投身革命

后来,因在校成绩优秀,曾宪植被分配到军官教导团担任文书一职,没想到在那里结识了身为团长的叶剑英。

1928年,年仅18岁的曾宪植和叶剑英结为革命伴侣。

同时,曾宪植明确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婚后他们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但好景不长,因组织需要,他们被迫分居两地。

后来,好不容易组织安排两人一同前往苏联进修,谁料名额有限。

曾宪植以家国为重,主动让出机会。

随后她被派往上海地下党留守机关,并就读于华南大学。

在这里读书不仅便于她进行情报交接,还可以继续深造。

哪承想,这样的日子也是短暂的。

不久,曾宪植因参加示威游行和张贴标语活动被捕入狱。

在狱中,哪怕受到各种严刑拷打,她对于组织的信息都守口如瓶。

幸运的是,她最终被营救出狱。

后来出于安全考虑,组织便安排曾宪植去日本留学。

谁知又因为赶上日本政府清查中国革命党人,她再次被捕。

日本人调查后发现,曾宪植是曾国藩家族的后人,因日本人对曾国藩尊敬有加,她得以无罪释放。

对于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来说,两次入狱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但她都坚强地挺了过来,也许正是对祖国的责任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始终支撑着她。

之后,曾宪植继续留学深造。

1931年,她好不容易回国与分别已久的丈夫重逢。

但二人还没来得及一叙离别之苦,便接到前往中共苏区的任务。

由于曾宪植外貌出众,组织担心她引起过度关注,权衡之下,叶剑英独自去了苏区,而曾宪植则前往香港继续从事情报工作。

西安事变后,曾宪植被调往武汉新华日报工作,叶剑英则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身份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夫妻俩才再次相见。

1938年,在香港的曾宪植发现自己怀孕了。

因为通信不便,又不想让丈夫担心,她决定独自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并给儿子取名叶选宁。

后来为了工作方便,曾宪植纵使万般不舍,还是不得不把未满周岁的儿子送回老家,自己继续为革命奔走。

在此期间,曾宪植始终没有机会与丈夫见面。

直到1941年,她被调往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

经过多年分离,她本以为这次终于能和丈夫团聚,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期,每个人有着诸多的身不由己,丈夫已组建新的家庭。

曾宪植没有大哭大闹,而是平静地选择了放手,主动和叶剑英解除了婚姻关系。

随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并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

03

在妇联工作40年,终身没有再嫁

后来的日子里,曾宪植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始终坚守岗位、勤勉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人生大事。

1946年,凭借其出色的才能,她担任了邓颖超的秘书,并同时任南京局妇女组组长,从事妇女工作中的统战工作。

在此过程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同年夏,蒋介石为了推行独裁统治,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曾宪植随代表团撤回延安,后转移至晋察冀根据地,积极参与土改运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曾宪植的优秀,可见一斑。

1949年开国大典那天,作为宋庆龄的秘书,曾宪植搀扶着宋庆龄共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这一荣耀时刻,无疑是对她过往功绩的最佳认可。

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继续致力于妇女解放的工作,积极为妇女儿童的权益奔走,成为新中国妇女事业的一面旗帜。

她曾在工作中提出,要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这言论在当时极具开创性。

因为当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仅有12%。

1978年9月,在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曾宪植被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再次担任妇联党组副书记。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还连续参加了多届全国人大会议,并担任要职,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尽管身居高位,曾宪植却从未要求过特殊待遇,她栖身的地方很朴素,仅由一张屏风隔开两张木板床,她安静地睡在内侧,外侧则留给儿子。

这样的生活作风伴随了她的一生。

然而,岁月无情。

1989年,曾宪植在北京因病离世,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79岁。

回溯曾宪植的一生,作为名门闺秀,她没有一丝娇生惯养的习气,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革命事业。

面对命运的挑战,她始终坚强不屈,以非凡的勇气突破了时代的枷锁,亲自绘制了妇女解放的壮丽画卷。

这位革命女将的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学习与缅怀。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