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放下执念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0:14| 查看数: 94|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作者 | 杨正杨

来源 | 帆书 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痛苦时刻?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领导还是不认可;

说了好多遍了,父母怎么还是不理解;

脑子里总充斥着关于他人和世界应当如何的念头……

这些你以为很正常的情况,正是我们烦恼的来源——执念。

《我可能错了》一书中提到:

没有别的人或事有义务改变,好让你我的生活轻松些。

这本书是作者比约恩人生的最后一本书。

他26岁时突然辞去工作,剃度出家。

在林中苦修17年又突然还俗,但无法适应社会导致抑郁,走出抑郁后又确诊渐冻症,生命只剩3年。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感所悟写成了本书,告诉我们摆脱痛苦的方式——

放下执念。



张小娴说:

无法控制别人对我做些什么,却又执着于别人对我做些什么,这多傻啊?凡有执著,就有痛苦。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但有时过度执拗会让人忘了初心。

比约恩修行多年,尽管明白这个道理,但有时还是会陷入其中。

有一天早上,他在吃早饭时跟妻子伊丽莎白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他觉得妻子不该没跟他商量就替他约了下周的看病时间,而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妻子对此做出了解释,强调了他病情的紧急和医生的建议。

在逐渐升高的语调中,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并且随着俩人的对话,也发现了自己的立场站不住脚。

可此时他完全被“我要维护自己的信念”所控制,开始搜罗一些故意曲解的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他明知道这么做的荒谬,以及闷闷不乐的后果,但还是由着怒气和事情发展下去

这种“你该怎样”“我没错”的执念,让他忘了事情的初衷,失去了理智。



佛陀有个伟大的发现:

我们人类经历的大多数心理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很大程度上而言,当我们感到气愤、压力、悲伤、焦虑时,通常是由我们执着固守的念头引起的。

执念不同于普通的愿望和目标,而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的,难以摆脱的思维模式。

我们容易执着于这些念头中而不自知,但一旦发现非我所愿,就会陷入烦恼。

要知道,没有什么理所应当,人生不一定如你所愿。

放下执念,也就放下了痛苦。

当你不再期望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就摆脱了限制自己的牢笼。



雨果说:

没有智慧的顽固,就是愚蠢加荒谬,并且使得人越来越蠢,事情也就更加糟糕。

不禁想起国外一则关于固执的现代寓言小故事。

约翰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他每天祷告、读经,严格按教义生活,坚信上帝会保佑自己。

有一天当地发生了洪水,约翰被困在了家中,但他心中并不慌乱,因为他知道上帝会来救他。

果然,有一艘船经过,但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船只好开走先去救其他人了。

眼看水越涨越高,约翰也爬到了屋顶,继续虔诚的祷告。

不久,又来了一架直升机,也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无奈,飞机只好离开了。

随着洪水越涨越高,约翰最后也没等来“上帝”,终于被大水吞没了。

到天堂后,他愤怒的质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叹了口气说:

我飘过去了游泳圈,派了一艘船,还有一架直升飞机,但你都视而不见啊。

原来,他固执的期待某种“超自然的上帝神迹”。

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最难以释怀的观念,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



《禅与心理分析》中说:

人一有执着,便有了局限,人生的格局也就被限制住了。

不要在笃定的状态中固步自封,否则会变得冥顽不灵,错过许多美好。

在面对世界时,要破除己见,充满好奇,时时留意,时时觉知。

不带偏见地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

越是学会放手之道,我们就越能受益匪浅。

放开对执念的执着,既是一种解放,也是智慧的标志。



作者在书中写道:

不要盲目相信你的每一个念头。

每个人都能选择对念头予以助长或压制,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改变与否。

一味活在限制性的信念里,不仅让人失去更多可能性,更会陷入无尽的烦恼循环中。

敞开心扉,放下执念,每个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新世界。



1.多呼吸,少思考

泰国僧侣阿姜查说:

有些人终其一生,却一次也没有真正感知到呼吸在身体里的进出。

他们距离真实的自己如此遥远。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将身体和思想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将二者混为一谈,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约恩在26岁陷入绝望时,尝试进行了15分钟的呼吸冥想。

尽管当时并没有让他从纷乱如麻的思绪中解脱,却赋予了他一种奇妙的自由感。

思绪没消失,但却不再像从前那么让他昏乱了。

他仿佛在精神上后退了一步,拓宽了视野,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能产生思想,但却并不等同于自己的思想。

思想本身不是问题,但盲目的执着于想法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当我们陷入某个念头导致内心烦躁时,可以试试感受自己的呼吸。

把自己上半身想象成一个空瓶子,吸气时水从脚底上升,呼气时水落了下去。

这一呼一吸,就是当下最重要的。

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可以让我们摆脱内心的混乱,得到疗愈和抚慰。



2.运用神奇的曼特罗

曼特罗即语音冥想,是一种把心灵从世俗烦忧等引开的语音。

具体做法是当你感到矛盾正在酝酿,觉得和某人之间要起冲突时,真诚的默念三遍“我可能错了”这句曼特罗。

当然,作者也提到,这个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会那么理智。

没有人擅长做自己没练过的事,但我们可以选择去尝试,而且在减少烦恼提升幸福感的做法中,很少有比坚定地接受这个理念更有效了。

正所谓:“境随心转”。

同样的事物,换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3.少一点控制,多一点信任

书中提到:

混乱可能会让人心烦意乱,但秩序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带有“应该”两字的念头,让人变得固执、易怒和孤立。

我们不用时刻担心事情是否按预想的方式发展,从而生活在焦虑中。

比约恩在初到英国道场面对分配工作时,就陷入了心烦意乱的境地。

他看不惯这边做事没有规矩,流程不完善,分配工作太随意等等。

他认为自己是泰国创始森林派道场出身的僧侣,很清楚最正宗的森林派道场怎么做事。

然而主持却告诉他,是他把拳头攥得太紧了。

在遇到世界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时,可以试着先用力握紧拳头,然后展开掌心,将这作为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提醒。

尝试放下那些紧握不放的东西:

无论是物品、感觉,还是信念。

少一点应该如何,多一些顺其自然地随机应变,生活会更幸福。



书中有句话说:

别忘了给奇迹留点空间。

生命会按它自己的方式展开,我们只是一个载体,要学会臣服。

放下心中的执念,让自己静下来。

你可能不会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但总会得到你需要的。

用更多的信任面对生活,我们便能达到更高境界的自由和智慧。

一切自有安排,永远如此。

宇宙从不会出错。

愿我们都能对生活多一些信任,接受事情本来的模样。

点个,与君共勉。

作者 | 杨正杨,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楚翘,治愈系主播。喜马FM:楚翘_诗歌之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