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出路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9-27 10:34| 查看数: 42|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沙漠之狐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作者 | 亦文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麦家说:

这本书我是站在《人生海海》的肩膀上写的,同时又是跪下来写的。

这是一本我从心底里喊出来的书,我想掂量人性深里的一些东西,一些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一本曾经让麦家多次深夜痛哭的《人间信》,到底写出了哪些不被命运看到的伤害和困顿?

潦倒的父亲,气得奶奶上吊;

隐忍的母亲,总要收拾父亲的烂摊子;

叛逆的“我”,活成了世间的孤儿;

一次成长,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高尚和荒唐,似乎每一个人都被过往和缺憾所累,每个人都在和自己内心的幽灵厮杀。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无法选择的出身,每个人都在极力和解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全部去爱这人世间。



萧伯纳说:

这个世界有点霸道,有点偏袒,有点蛮不讲理。

所以有人被遗忘在人世间,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光环。

说得太对了,有的人出生就在蜜罐里,有的人出生就在苦海里。

家,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出身。

《人间信》中,奶奶常讲:

我家的日子长了刺,吃水都要戳喉咙。

家里的刺就是父亲。



他和姑姑一起出生,但因为是男孩,太爷爷、爷爷、奶奶、甚至后来的母亲和家里的孩子们,都要省出自己的口粮给他先吃,希望他能成人、立事。

但是父亲却长成了一副不争气的模样,他赌博、喝酒、打孩子。

每当他犯了错回来,奶奶总要哭喊着上吊。

这是唯一能镇住父亲的一个招数,他看到奶奶撕心裂肺地哭,就会假装认错,很快地下跪,并且保证下次不会了。

奶奶知道父亲的敷衍,她说父亲不是逆子,不是混蛋,不是狼子野心,桀骜不驯;

潦坯只是骨头轻,不正经,不记事,守不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父亲不作恶外人,只作践自己和亲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让人感到最难过的事情: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力改变家庭的现状。

父母永远不了解一个孩子在家庭中被撕裂的感受,那是一种在冰窖中细数春天,在黑夜中期待黎明的感觉。

或许这也是作者为什么选择叛逆的原因。

一个家,可以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也可以把一个孩子无声吞噬。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段被痛苦煎熬过的挣扎。



有人说:

未来,是属于叛逆者的。

理性的叛逆,是为了挣脱原生的枷锁,寻找自己更好的生活。



父亲的名字叫德贵,祖宗是要他做个有道德、高贵的人。

结果父亲几乎一件有德的、高贵的事情都没有做过。

家里没有饭吃,他也依然去山上赌博,我从小到大看着父亲赌光了母亲的嫁妆、首饰。

还有一次为了骗我的红包,把我带到街上耍,结果他拿了我的钱以后就去赌,差点把我弄丢。

直到他把奶奶气到离家出走。



再后来,我在学校里也因为父亲之前做下的一些事情,经常被同学们嘲笑。

我和父亲的矛盾越来越大了,但是他好像毫无察觉,依然频繁地赌博。

我决定揭发父亲,我把他去后山赌博的事情,告诉了上级。

经过大半年的跟踪核实,那个赌窝里的人,终于都被抓了,也包括我的父亲。

一下子,我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但也成了家人口中的叛徒,从我为了雪耻揭发父亲,与父亲决裂开始,父母姐妹都活着,我就已成为孤儿。

母亲和我断绝了关系,我决定独自生活,认真读书,学习上进。

就像《瓦尔登湖》中那句话一样:

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地方活着,才算真正地活着。

我就这样跟书籍产生了感情,爱上了。



作者说:

爱一个人,可能会反目,从爱到恨,有时只隔着一句话,一个眼色,一次粗心。

爱一本书,一样东西,一旦爱上,终生受益,像手艺,上身了,永远是你的仆人。

我终于在学习中找到了我的出路,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有人曾问向麦家,《人间信》是不是他写给人间的信。

他说这个信,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可以说是信,也可以是信念,更可以是一种信息。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模糊的东西,比如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非常隐秘的情感,真实的牵挂和不能言说的迷茫。

信,或许是人打给自己命运的牌。



母亲当初嫁给父亲的时候,看中的是他人长得不错,也会说话,家中虽不富裕,但是期待着两个人会越过越好。

谁知道父亲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事事以父亲为重。

在父亲入狱的那些年,他经常写信给父亲,安慰他。

母亲对父亲永远都是无奈的、承受的、隐忍的。

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在作者的眼中就是一种疾病:

女人生来只有不幸和愚昧、忠贞、顺从。

男人乐于利用这种疾病,像商人乐于利用人的无知挣钱。

这种被辜负,被剥夺的命运,反而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母亲总是把父亲的一件毛衣拆了织,织了拆,一个人坐在那里,嘴里念念叨叨。

她也会反抗,也会为自己找到一些宣泄的出口。

母亲的信就是维持自己的家,她平凡又坚韧的信念,托举着父亲的大半生。



不过在麦家看来:

命运不仅是承受,还要奋力过招,哪怕溃败无常,也要尊敬自己。

人,各有不同,我们无法说服他人的信,也无法改变自己的信。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相信的方式,和命运交手。



很喜欢《人间信》中的一句话:

生活教会了我不必为羞耻感而自责。

书中的我并没有因为揭发了父亲而感到羞耻,虽然因此母亲与我断绝关系。

但是在父亲出狱以后,很快便抛弃了母亲和家,独自去了日本,去寻找那位他曾经救过的孩子,对方承诺回报给他。

听说在日本的父亲过得不错,母亲还以为家中收到的一些汇款是父亲寄来的。

直到父亲去世,一家人才发现,收到的汇款是出走的奶奶寄回来补贴家用的。

父亲从始至终只爱他一个人,从来没有爱过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

而我因为恋爱、结婚、生子,逐渐认识到母亲对父亲的爱和依赖,也理解了母亲对我的态度。

在小妹的撮合下,我和母亲冰释前嫌。

要说作者曾经祈求光芒吞噬他黑暗的过去,但是到后来,他发现光芒也会把自己吞噬。

母亲的爱是她在世间的信约,虽然被父亲牵制的一生,但是也系着她一生的希望。

我的爱,是对自己的爱,到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爱,也开启了自己对家庭的爱;

同时明白了母亲的爱,也决定按照母亲接受的方式,给予她爱。



三毛说:

爱,是人类唯一的救赎,它的力量,超越死亡。

爱是奉献,也是理想,有爱的人才不会迷路。

生而为人,不必为了爱自己而感到愧疚;

也不必为了爱他人而感到自卑。

爱的力量会超越爱的本身,影响更多的人,正确地学会去爱。



麦家自己评价《人间信》时说:

这不是我的经历,是我的精神。

我敲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发心。

一个人,只有直面自己的人生,才能让那些未被辨认出的、未被承认过的伤口,重新被自己凝视和思考。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接纳和拥有自己的命运。

作者 | 亦文,来源:有书(ID:youshucc)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爱CUC,公众号:笙夜时间。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