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女人最大的困境不是手头紧,而是40岁了还处在这3种状态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9-26 09:05| 查看数: 44| 评论数: 0|

文/车车

“伙计们,我知道我的眼角有多少条褶,请把它们都放回去。”

凯特·温斯莱特在《东城梦魇》中出演中年女性,她不得不多次和导演及营销部门抗争,以确保他们不会对她在剧中的造型进行修饰

——“言论”,《读者》(校园版)2021年第17期

这是不是你:

梳头时总会梳下一大缕头发,衣柜里去年的裙子拉不上拉链,眼角笑纹变成了常驻嘉宾;

白天被工作追着跑,晚上给孩子改作业、给老人打电话,躺到床上还在想明天要交的报表。

有人说,女人到这年纪,卡里没存款最惨。

其实不是。

40岁最让人熬不住的,是心里慌得没底。

总怕照顾不好所有人,总为没发生的事焦虑,总为鸡毛蒜皮跟自己较劲。

一个女人走到人生后半程,最悲哀的是被这3种状态缠上。

如果你也正这么累,该停下来喘口气了。



过得焦虑,因为你越界了

哲学家纪伯伦说:

“你的痛苦是破茧的壳,那壳包围着你;若过度背负他人之壳,你便忘了自己也是蝶。”

有很多中年女人,总喜欢围绕着孩子、丈夫转,将一大家子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

久而久之,演变成不可承受之重。

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位中年妈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清晨5点20分的闹钟准时响起,她迅速起床,开始给丈夫、女儿做早饭。

出门上班,脑子里想着客厅没打扫、冰箱还有过期的酸奶、阳台的绿萝也好几天没浇水了……

来到公司,客户突然要改方案,只好端着咖啡继续改。

下班刚到家,女儿喊道:“妈妈,你怎么又忘了给我打印阅读摘抄!”

那边老公窝在沙发说:“今天好累啊,要不晚饭点外卖吧。”

她站在家门口,鞋还没来得及脱,手里还拿着客户的方案,今晚要熬夜做出来。

她再也撑不住了,眼泪突然就掉下来。她管了所有人的胃、所有人的情绪,却忘了自己今晚连一口热水都没喝。

体检单上,医生用红笔圈出“轻度抑郁”的那行小字,让她彻底觉醒了。

此后,她配合治疗,学习心理学,心态也做了极大的调整。

现在,她回到家第一时间会给自己泡上一杯热可可。

丈夫加班回来,桌子上留着便签:“饭在锅里,今天轮到你做家务。”

女儿闹情绪,她平静地说:“妈妈今天也很累,也需要你抱抱。”

就这样过了3个月后,她的抑郁症竟奇迹般好了。

在一段关系中,过度的负责会造成一种不平衡,你越是负责,周围人就越不负责。

在《停下吧,焦虑》一书中提到:

过度负责,在极端的情形下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

你觉得必须得帮忙,如果你不帮忙,就会发生可怕的后果。

可事实上是,没有人要求你每天必须要做饭,也没有人要求你每天要打扫家里的卫生,而且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甚至,你拼死拼命揽在身上的这些活儿,反而让身边人缺乏独立性。

所以,放下越界的责任感,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保护。

其实,人生已过半,不要过度负责,释放了压力,生活才会淡定从容。



来源:视觉中国



过得不顺,因为你太计较

《了凡四训》中说:“人之所以执着,就是因为不懂真相,不懂得计较无用,不懂得放下才能获得。”

心宽了,心态就会好;心若计较,满眼都是麻烦,生活也会悲惨不堪。

正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虽然抢走了罗子君的老公,但最终还是输在了计较上。

凌玲发现陈俊生想让平儿在家里常住,她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她擅自做主,花了8.4万元租了隔壁一间三室两厅的房子,打算让公婆和平儿一起住过去,这样她和陈俊生才能享受二婚生活。

结果,钱花出去了,陈俊生却死活不同意。

凌玲骨子里其实是个精明的人,又想着要回陈俊生每月给罗子君6000元的抚养费。

原本陈俊生内心就愧对罗子君和平儿,听完这话就来火了,反问她:“把抚养费要回来,你什么意思啊?”

凌玲一番又一番的算计,让陈俊生对她再无兴趣。

最后,她崩溃痛哭地说:“我宁愿回到从前。”可一切都晚了。

生活中,像凌玲一样斤斤计较,每天让日子过得不得安宁的女人,甚至都浑然不知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丈夫干家务,她在一旁嫌弃桌子没擦干净、衣服晒不好;

婆婆辛苦买菜回来,她皱着眉头喋喋不休,肉买贵了,蔬菜买少了;

没完没了的争执,日子过得一地鸡毛。计较越多,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就越多。

与其总是深陷在困顿和纠结中,不如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一切发生,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40岁的女人,做人要赢在大度,不能因为计较丢了幸福。

正如《人民日报》中说:“幸福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无论工作、婚姻还是生活,当我们学会不计较,放大格局,人生就顺了。



来源:视觉中国



过得不安,因为你没底气

马伊琍在采访中说:

“母亲从小就培养我,一定要存钱。如果我有10块钱,只能花1-2块钱;不能你有10块,花了8块。这是‘托底棺材’,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

中年之后,越来越认同这句话,钱可以带来安全感,也是生存之本。

如果没有钱,不仅自己生病成了奢侈,孩子的培训费也交不起,更别提担负老人的养老钱。

存钱是成年人该有的本事,等老了才有对抗意外和风险的能力。

邻居王阿姨年轻时,只顾着享受当下,工资一到账,就冲进商场买衣服。

每到节假日,她四处旅游,不是去爬山,就是去看海。

朋友劝她平时存点钱,她却无所谓,说人生就是来享受的。

30岁时,闺密拉着她去银行存钱,她却说:“钱不花就是纸,等我老了再说。”

前段时间,王阿姨的丈夫突发心肌梗死住院,她看着ICU账单,想着所剩无几的银行卡账户,顿时慌了神,心里懊悔极了。

那一刻,王阿姨如梦初醒,没有足够的积蓄,可能连命都保不了,更别提晚年享受生活了。

没有规划的人生,注定满盘皆输。

真正聪明的女人,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懂得在享受生活之外,保障自己的后半生。

前阵子,在小区门口碰到了两位老人在聊天。

一位阿姨正兴高采烈地说,自己和老姐妹准备去云南旅游。

另一位阿姨叹气地说:

“你们有退休金,又有存款,我这辈子没攒下什么钱,现在出趟远门都得精打细算……”

存钱与不存钱,晚年生活,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真的很扎心。

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年轻的时候没有意识,等老了才发现,但生活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人老了,也不要对儿女们期望太高,他们有自己的家,肩负的担子也不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存一些养老钱。

钱是一个人老年生活的底气,自己手中有钱,遇事才能不慌张。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40岁不是终点,而是学着“做减法”的起点。

从今天起,试着这样去做:

别总盯着家里的地板脏不脏、孩子的书桌乱不乱,偶尔让他们自己多承担点,家里乱不了;

手里的钱得提前盘算,每月哪怕存下几百元,孩子报班、老人看病时也没那么慌;

别总是计较今天谁洗碗,明天谁拖地,不如学道新菜、考个证,心里更踏实。

不必埋怨过去,从现在起,少操闲心、多攒底气、放宽眼光。

40岁的踏实,从来不是日子顺顺当当,而是自己能扛事、会打算。

点个,与你共勉。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