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生只打一次仗,却换来汉朝三百年安稳,他是怎么成为西汉战神的?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9-24 09:03| 查看数: 94| 评论数: 0|



来源 | 有书

作者 | 有书李文琴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的优秀将领,仅西汉一朝,便有霍去病、李广、卫青等传奇名将。

除了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西汉时期还有一位将领,他的一生就打过一次仗,但他的这一仗,却令中国这片土地三百年来,无人敢进犯。

他所留下的豪言壮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更是让人听了血脉偾(fèn)张,霸气盖千年。

他就是西汉战神陈汤。

可是,这样一位神将,为什么晚年却遭流放,差点客死他乡?

今天,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迷雾,追溯陈汤的传奇故事。

01

家境贫寒,努力钻营

陈汤,字子公,关于其生年和家世,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出生于山阳瑕(xiá)丘,即今天的山东兖(yǎn)州。

陈汤小时候爱读书,但是家里很贫穷,经常上顿不接下顿,只能靠借贷为生,却又时时拖欠债务,以至于被乡亲们瞧不起。

后来再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了。

成年后的陈汤学识渊博,善于写文章,颇有文采,一心想走仕途之路。

但奈何在当时没有科举考试,没背景的他很难凭自己的才华入仕。

加之他经常借钱不还,导致在当地名声非常不好,更不可能通过地方官员的举荐做官了。

但陈汤没有放弃,他决定只身一人前往长安,希望能在都城谋得一官半职。

好在上天还是眷顾有才之士的。

初到长安,陈汤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谋得了一份差事——太官献食丞,就是给皇宫采购食物的小官。

陈汤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工作特别认真。

很快,陈汤就发现这个官职的好处,那就是能时常与一些达官贵人有所接触。

他很快锁定了一个可以帮自己更上一层楼的人物——富平侯张勃。

于是,陈汤每次与富平侯接触,都竭力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希望引起他的注意。

果然,没多久,富平侯就发现了陈汤的过人之处,认为如此优秀的人才,往日必定大有作为。

好巧不巧,此时汉元帝正好给百官下令,要求他们举荐贤良之才。

陈汤便被富平侯举荐给了朝廷。

然而,就在陈汤等待朝廷下达任官书的时候,他老家的父亲突然去世了。

按照汉朝的制度,陈汤需要马上回家奔丧,为父守孝,而且还需在家守孝三年。

此时的陈汤,着实进退两难,一面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另一面是来之不易的官位。

经过深思熟虑,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他,不愿自己好不容易付出的努力化作泡影,更害怕三年之后无自己的用武之地。

于是,他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一心为当官作准备。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陈汤父亲去世的消息就被朝廷查出来了。

朝廷以陈汤违背人伦孝道为由,将其抓入大牢。

就这样,陈汤失去了心心念念的官职。

因为不是什么大罪,陈汤的认罪态度又极其良好,几个月后,陈汤就被放出狱了。

重获自由的陈汤依旧对做官抱持期待。

于是,他继续混迹长安,四处钻营,想再谋得一官半职。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陈汤又受人举荐,得到一个郎官的职位。

郎官就相当于侍从,官位并不高。

因此陈汤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一边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继续寻找着机会。

彼时,正值西域都护正常换防。

陈汤深知自己坐过牢,在朝中难有上升空间,去出塞边远之地也许还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于是,他主动上书,请求出使西域。

陈汤的奏书情真意切,他又颇有军事头脑,因此被都护甘延寿看中了。

甘延寿便向朝廷请求让陈汤一同前往西域换防,朝廷批准了,并任陈汤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

于是,公元前36年,陈汤与甘延寿带着一支卫兵,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途。

02

假传诏令,一战成名

一路上,陈汤了解到,西域的北匈奴如今在郅支(zhì zhī)单于的带领下,屡次挑衅汉朝。

郅支单于的儿子原本在汉朝为质,他先是向汉朝要求归还质子,等到汉朝使者把他的儿子护送回归,他居然杀了护送的使者谷吉。

而且还多次欺凌乌孙等统属于西域都护府的小国,严重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郅支单于以为北匈奴地理位置遥远,汉朝根本不可能长途跋涉与之作战,根本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面对如此放肆的郅支单于,汉元帝居然一再派使者前往商议,一心施行绥靖政策。

而陈汤深入分析西域局势,认为如果长期放纵北匈奴,一定会成为西域的隐患。

于是他向甘延寿建议,发兵讨伐郅支单于。

不仅如此,一心想做出一番功绩的陈汤一路上不断观察地形,多番打听郅支单于的喜好、性格以及单于城的状况。

很快就制定好了部署计划和作战方针。

陈汤充分展示了他的将才,让甘延寿啧啧赞叹,也认为此战绝对势在必得。

可按照法度,西域都护需要向朝廷奏报,先得到朝廷的同意,才能发兵。

而陈汤担心错失战机,又怕朝廷态度保守不会同意此事,建议来一个先斩后奏,假传诏令调集兵力,直接奔袭北匈奴。

假传诏令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因此甘延寿坚决不同意。

就在两人相持不让时,甘延寿生病卧床了,这对陈汤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陈汤独自拿着伪造的朝廷诏令,征调了屯驻汉军、西域盟军、周边属国的兵力,总计4万人,准备一路杀向单于城。

等到甘延寿发现时,已为时以晚,他只好无奈地同意了。

当所有兵力抵达后,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陈汤却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

他让汉军以方阵形式前进,并挖掘壕沟,阻断单于城内外的联系,又让部分汉军在阵前手持盾牌掩护,弓弩手则在阵后朝着单于城射击。

郅支单于仓促应战,刚开始还顽强反抗,后面慢慢不堪应付。

而汉军势如破竹,不久便攻破了单于城。

此次战役,郅支单于及其妻妾、太子、名王等1500多人被杀,千余人投降。

北匈奴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这一仗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此后三百年匈奴都不敢随意侵犯汉朝边疆。

陈汤也在捷报中骄傲地写下: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胜利的捷报传到汉元帝手中,汉元帝完全没有想到,陈汤居然没有调用朝廷一兵一卒,完全由屯兵和西域各国力量,仅用4万兵力就将北匈奴一网打尽了。

陈汤立下大功,按理应该论功行赏,可是他假传诏令,又违反了国法。

到底是赏还是罚,朝臣们争论不休。

丞相匡衡认为,若对陈汤封爵赏赐,恐今后有人效仿,为朝廷招来祸端,不但不能赏赐,还应追究他的罪责。

好在汉元帝欣赏陈汤,赦免了他的罪过。

但由于匡衡的反对,最终陈汤还是只被封赏了一个关内侯,以及食邑( yì)三百户。

比起他立下的战功可以说是相当微薄了,而且此时离战争结束已有三年了。

03

晚年不够自敛,陷入困境

陈汤不甘心自己出生入死为国立功,就得到这么一点奖赏,于是总想再搞点事情,再立个功。

所以他在没完全弄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上书说西域的康居国送来汉朝当人质的质子是假的。

但是经查实,质子是真的。

这下,朝廷百官纷纷请奏陈汤犯下欺君大罪,必须处死。

此时,唯有已经被郅支单于杀害的谷吉使者的儿子太中大夫帮忙说情。

最终,汉成帝赦免了陈汤的死罪,贬为普通百姓。

陈汤一心想往上爬,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当陈汤打算就此了却残生时,好运再次降临到陈汤头上。

公元前29年,西域都护府遭到乌孙国的围攻,向朝廷请求解围。

有大臣建议,陈汤最熟悉西域的情况,不如找他来商议。

于是,汉成帝立即召见陈汤。

此时的陈汤因攻击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汉成帝还特地免了他的跪拜之礼。

他凭借对西域局势和乌孙兵力的了解,推断不日乌孙国就会主动退兵,朝廷不必派兵前去解围。

果然如陈汤所说,四日后乌孙国退兵了。

汉成帝和大臣都惊讶于陈汤的料事如神。

于是,汉成帝对其重新委以重任,任陈汤为从事中郎,可以参与军国大事。

然而,陈汤贪恋钱财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开始私下接受别人的请托,大肆收受贿赂,甚至还在汉成帝的陵墓工程里捞钱。

汉成帝得知陈汤的行为后十分生气,但念在他过去的功劳,只将他贬为庶民,发配到敦煌。

陈汤又一次亲手毁了自己的仕途。

公元前6年,这位命运跌宕起伏的军事奇才病逝。

直到去世前不久,他才得到赦免从西域回到长安,差一点就死在了西域。

都说成大事者,才能、运气、人品缺一不可。

毋庸置疑,陈汤有着出众的才能,这使他贫寒出身却能步入仕途,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也很幸运,几次跌入低谷,却又得到翻身的机会。

然而,他贪财成性,以至于最终还是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实在令人稀嘘。

但无论如何,他都实实在在地为大汉带来了三百年的和平,立下名垂青史的功劳,至今仍被后人铭记。

陈汤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品,才是一个人最长久的靠山。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