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把儿子养得内驱力全无,我才懂:毁掉一个孩子的内驱力很简单,一直陪他写作业,就够了

发布者: scarecrow | 发布时间: 2025-9-3 08:51| 查看数: 66| 评论数: 0|



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养出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什么都焦虑的我们。

真正爱孩子,就试着放开手,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



辅导孩子写作业,唐僧来了都得崩溃!

儿子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从一年级起,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在学校里,上课总爱东张西望,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回家后更是从来不主动做作业,每次都要我催。

所以,从他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启了“陪读”模式:

每天晚上,只要他开始写作业,我就坐在他旁边盯着。

不得不说,刚开始情况确实好了很多,作业质量也不错。

但缺点是,一旦我不在,儿子立马就原形毕露,作业质量惨不忍睹。

没办法,我只能这么一天天地陪着、盯着。

有时候我就安慰自己:没事儿,等他再大一点,懂事了,总会好起来的。

可事实恰恰相反。

随着年龄增长,儿子对我越来越抵抗,不听话,还处处顶嘴。每天写作业,都像一场拉锯战。

我刚提醒一句“早点把作业写完啊”,他鼻子一哼:“知道了知道了,别催了!”

看到昨天刚讲过的题又出错,我生气地说:“怎么又错?!昨天不是刚讲过吗?你有没有认真听?”

儿子白了我一眼:“你会你来写!”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脱口而出:“你们同学都说半小时就搞定了,你一个小时才写几个字?!”

没想到他直接“啪”一声摔笔,冲我吼:“那你让他们当你儿子啊!”

我被他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不得不撂下狠话:“写不完,不准吃饭!”

可谁知,他两手一摊:“不吃就不吃,饿死算了!”

气得我是心肝疼!真想上去给他两巴掌!




那段时间,我既焦虑又迷茫,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一个当老师的朋友给我发了几篇,关于孩子“内驱力”的文章,我自己也静下心去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我才清晰意识到:原来是我长期以来,每天“尽职尽责”的辅导作业,毁掉了儿子的自我责任感和内在驱动力!

首先,父母过度干预学习,剥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养成了他的依赖性。

想想过去,儿子写错一个字,我立马给他指出来;他解题思路不对,我马上就给他纠正。

当时还觉得这样效率高,能帮他“少走弯路”。

现在才明白,孩子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家长“火眼金睛”式的监督,不仅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和专注力,还剥夺了孩子犯错和思考的机会。

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懒得检查了。遇到难题,也懒得动脑筋了,反正有人给讲。

学习,在他心里,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父母的事。

其次,是我时时刻刻“指手画脚”地纠正错误,摧毁了儿子的自信心。

我承认,辅导作业的时候,我的耐心真的很有限。总是忍不住盯着他错的地方,然后就是一顿指责:

“怎么又忘了?上节课白讲了!”

“你看你这字,跟鬼画符似的!”

“这都想不出来,你脑子呢?”

我以为“激将法”能让儿子知耻而后勇。可实际上,听多了,他潜意识里就会认同我的评价:

“我就是笨。”

“我就是学不好。”

“我就是不如别人。”

当一个孩子从心底里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动力去努力,只会越来越逃避,越来越抗拒。

长期以来,儿子觉得学习不是为自己成长,而成了一项必须完成、否则就会被批评的沉重任务。

当学习变成这样一件苦差事,他又怎么可能主动起来呢?

想通了这些,我真是追悔莫及。

如今,我要做的,不是把儿子管得更紧,而是要学会一步步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




1. 停止管控,交还“主动权”,让孩子学会自我安排,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没定性,不自觉,我们不管,他肯定就跑偏了。

但父母管得越多,越细,孩子就越觉得学习不是他的事,而是在完成任务。

他的责任心、主动性,就在这无微不至的“包办”中,一点点被磨没了。

所以,想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第一步,就是停止管控,交还“主动权”。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只需告诉孩子“你自己安排,有需要可以叫我”,然后离开。

他想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让他自己定;他想写多久休息一会儿,让他自己安排。

但同时,也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作业是你自己的责任,如果没完成,就要自己去承担后果,或者自己想办法补救。

只有当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学好学坏的最终结果都得自己扛着。

他心里的“主人翁意识”,才有可能被唤醒。

所以,我对儿子只提一个要求: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的作业认真完成。如果能做到,那剩下的时间,你想干什么,妈妈绝不干涉。如果完不成,自己承担后果。

一开始,他还不当回事,拖拖拉拉的,结果语文作业没写完,第二天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回来垂头丧气的。

我忍着没说他,只是问了句:“感觉怎么样?”

儿子哼哼唧唧地说:“不好,大家都走了,就我一个人留下,丢人。”

我点点头:“嗯,那之后,你想想该怎么安排,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就这么几次之后,他自己心里就有数了。也终于开始明白,作业不是为了我而写,而是他自己的责任。

2. 巧用游戏化思维,把作业变成“打怪升级”,帮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发现,儿子特别喜欢玩游戏,尤其沉迷那种打怪、闯关、升级的感觉

于是,我给儿子商量,一起做了个“学习闯关”计划,把每天的作业拆分成一个个小关卡:

  • 第一关: 完成语文作业。
  • 第二关: 完成数学作业。
  • 第三关: 完成英语作业。

闯关规则是:

分段休息:每完成一科作业,即成功闯过一关,就可以获得15分钟的“能量补充时间”。

这15分钟里,他可以做任何他喜欢的事,看会儿漫画、玩会儿乐高,甚至发会儿呆都行。

而且,每完成一关,我会立刻给他肯定:“哇!第一关闯关成功!效率很高嘛!快去补充能量吧!”

终极奖励: 如果当晚所有关卡都顺利闯过,他就可以获得“闯关积分”。

这个积分可以累积,用来兑换他想要的一些“特权”,比如周末多玩一小时游戏、买一本他喜欢的漫画书、或者去看场电影。

没想到这个方法,效果出奇地好!

儿子开始盘算:“我得赶紧把语文写完,这样就能看15分钟漫画了!”

虽然,这种为了奖励而产生的动力,也是一种“外驱力”。

但它是由孩子自己掌控的,积极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我催逼吼骂着才去写。

慢慢地,儿子在一次次“闯关成功”中,体会到了靠自己努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这种“我能行”、“我做到了”的感觉,也让他慢慢发现,只要专注一点,完成作业没有这么难。



3. 正确、科学地辅陪孩子写作业,把它变成一段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科学的陪伴,不仅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更能培养孩子抗挫、规划、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在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父母不应该是监工、助教,而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

我们最终目的是:不用父母陪,孩子也能自主学习。

明白了这点,我做了如下改变:

儿子放学回来,我不再催着他写作业,而是先带他下楼玩半小时。

等玩痛快了,大脑重新兴奋起来后,再回来写作业,他自己也乐意,效率也高。

接着,在正式写作业前,我们还有个“五分钟准备仪式”。

这五分钟里,把喝水、上厕所、吃点心这些杂事儿全都搞定。

一旦计时器开始,在这一科作业写完前,不许随便离开座位。

同时,桌面上也来个“大扫除”,只留下要写的这一科作业和书,其他统统清走。

先把外部环境弄清爽了,孩子的心才能静下来。

等这一切都准备就绪,我提醒儿子:

先别着急写!先花几分钟,像放电影一样,把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养成先复习再动笔的好习惯。

另外,写作业的时候,也要学会排序和“断舍离”。

遇到不会的题,先跳过去,别在那儿死磕。等把会做的都写完了,再集中火力回来解决这些难题和错题,这样效率才高。

像抄写、背单词这类比较简单的,可以放在中间,权当换换脑子。

这其实就是在教孩子,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好刚用在刀刃上。

孩子在学习时,我们可以看书或者工作,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

最重要的是,管住嘴,不要随意打断,在孩子需要时,给他支持。

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帮他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时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不要老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记住,再小的进步,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

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儿子的好习惯慢慢养成了。

现在每天放学回家,他会自己安排时间,不再需要我催。通常是先玩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就自己去写作业。

走过这段路,我才真正明白:

原来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更高阶的爱;原来不陪,不是不负责任,而是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