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不管谁向你借钱,别急着问“借多少”,学会这1招,关键时用得到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8-27 08:53| 查看数: 59|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在正文开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曾被借过钱吗?

后来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是直截了当地拒绝?还是干脆利落地转账?又或者是陷入要不要借的纠结?

十点君常看到一种论调:

我绝不向别人借钱,也绝不借钱给别人。

如果我借钱给别人了,就会做好钱再也要不回来的准备。”

这话说着痛快。

但真实人生往往复杂难言,到处都是模糊地带。

尤其,是遇上亲人找你借钱。

当金钱扯上亲情,“利益”纠缠上“情分”,很多时候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网友@西北风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当我拒绝借钱给亲哥后,差一点被愧疚感压垮。”

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西北风刚结婚开始说。

那时,她正在努力为买房攒首付。

一次在和父亲的聊天中,父亲让她把钱拿出来借给哥哥,帮衬下他的事业:

你现在有房住,不急着买房。

再说这点小钱也不够首付,等你真要用钱时,你哥能不还你吗?

一开始,西北风试图用沉默把这事儿糊弄过去。

谁知,后来父亲又特意打电话来,把她大骂一顿:

你做人太自私,做事不敞亮。

如果你总是不信任别人,等以后你出事了别人也不会信任你的。”

话已至此,西北风为了不做家里的“罪人”,只好把钱借给了哥哥。

甚至没敢过问钱的用途。

多问一句,就会有种债主的感觉,又得被骂自私。

钱已经借了,就别再两头不落好了。



直到很多年后,西北风才以新家没钱装修为由,向哥哥要回了这笔钱。

也才知道,原来哥哥拿钱去做养殖场了。

不止如此,父母多年来小几十万的存款,也陆续进了哥哥的口袋。

难怪那些年哥哥每次花钱都很阔绰。

后来遇上了疫情,养殖场接连赔钱。

西北风觉得养殖场风险高,建议及时止损。

但由于哥哥平常要接送女儿上下学,不能外出打工。

可在家附近的工作,最多一个月挣三千,难以支撑家里的支出。

最终,哥哥还是决定继续做养殖。

并再次和妹妹借钱。

原本西北风不想借,因为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想多留点钱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

可无奈家里的母亲一直折腾。

母亲常年和哥哥一起生活,视哥哥为自己“命根子”。

一边为哥哥忙里忙外,一边抱怨他败家,早晚得败光自己的养老钱。

西北风也曾想把母亲接来自己身边,又或者送母亲去养老院。

但母亲都不要,非要和哥哥住在一起。

于是,只要哥哥在家里“发疯”,母亲就会来找女儿哭诉。

恶性循环。

最终,出于对母亲的担心,也出于不忍心看着哥哥身陷困境。

西北风还是硬着头皮借钱了,并自我安慰道:

只要哥哥顺利了,母亲也会开心的。

未来都会越来越好的。



故事讲到这,十点君脑子里响起大冰曾说的一句话:

“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这样?

不还钱的不得罪人,不借钱的反而得罪人。

是啊。

每次亲人来借钱,牵涉的可不只是钱。

还关乎面子、感情、道德、家族关系、未来相处等等。

一旦拒绝,那么“太自私了”“白眼狼”“见死不救”等骂名便一哄而上。

再搭配上“看着亲人受苦”的心理折磨,以及未来见面时的尴尬。

一番PUA组合拳下来,无论是谁,再不想借,也得借了。



可你们有没有发现?

越是被迫借给亲戚们的钱,往往越难“善终”。

要么,是对方一直没还钱,但你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去要,于是心生膈应。

要么,是你去要钱了,反被推三阻四,说你“太爱钱,不讲情分”。

要么,是别人压根忘记这回事了,双方各执一词,大家亲人变仇人。

明明当初借钱就是为了不把关系弄僵,结果最后钱借了,关系还是搞砸了。

事实上,将心比心是所有感情长久的前提。

即便是亲人间,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要养,谁都不容易。

因此,借钱是情分,不借钱是本分。

这是双方都得有的基本共识。

但凡有一个人藏着私心,铁了心要占你便宜。

那么,你的忍让与体谅,只会换来对方的蹬鼻子上脸。



钱,是人品最好的“照妖镜”。

咱们可以被骗一次。

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真心和血汗钱被别人糟蹋。

这样的亲戚,趁早断了也好。

所以啊,下次当你再因为“不想借钱”而担心、难受、自责的时候。

先想想别人是怎么不顾你死活,去为难你的。

但抛开一些坏了良心的亲戚,借钱依然是亲人间一个微妙的话题。

因为当不公开谈钱时,很容易出现“双方的期望不同,却因没说清楚而产生误会的问题。”

例如,弟弟做生意找哥哥周转点钱。

弟弟心里想的是:

我们是亲兄弟,这钱算我哥帮我的。

以后哥哥需要,我肯定也会帮他的。

我们兄弟间不用一板一眼地“借多少,还多少”。

但对哥哥来说,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

可因为兄弟情谊,出手帮弟弟度过一时难关。

但希望弟弟手头一宽裕,就能把钱还给自己。

结果,等弟弟的日子好起来后,哥哥也没见着弟弟还钱,心里就犯嘀咕了:

真没良心,一点都没替我考虑。

如此一来,“隔阂”的种子就埋下了。

你们看,其实谁都没错。

只错在,很多话没摊开说,所以产生了误会。



马伊琍之前曾分享过自己的借钱观念,就很好的规避了这类误会。

“所有还钱周期长的大额借款,例如借钱去买房,都要写欠条。

要把钱是什么时候借的,为什么借的,什么时候还款,什么方式还款,要不要利息等等都写清楚。

只有把丑话都说在前头,才能保证双方都不吃亏,心里没刺。

同时,日后不管是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例如有人记不清借款细节,或者是忘了已经还了多少钱等等。

这份借据,也是对双方利益的一种共同保障。

所以啊,亲戚间也明算账,看似是少了人情味儿。

实则,是让“借钱”归“借钱”,让“亲情”归“亲情”。

毕竟,只有干干净净的账,才能养出长长久久的情。



话已至此,想必一定有人会说:

但凡借钱的人,自己拎得清,主动写借条,主动还,也不会有那么多破事了。

是啊。

但终归,我们不可能要求其他人尽善尽美。

只能让自己学会更聪明地应对亲戚间的借钱。

十点君帮大家整理了一份借钱法则,希望能帮大家在被借钱时“避大坑,躲小雷”。

可以先点赞收藏。

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看。

1、核心原则

1)救急不救穷

《菜根谭》曾说:“恩宜自淡而浓”。

雪中送炭的人,会被别人记一辈子。

而填无底洞的人,只会被埋怨给的太少了。

所以啊,等下次再遇上借钱的亲戚。

要是对方是拿钱看病,或是孩子上学急用,那么能帮衬就帮衬下。

要是拿去做生意、买房买车、日常消费等等,则要“少借”或是大胆说“不”。

2)量力而行

永远只借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哪怕这笔钱最终要不回来了,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把全部积蓄都借给别人,甚至是贷款借钱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3)课题分离

在亲人借钱中,其实最折磨人的,往往是我们不忍心看到亲人因没钱受苦。

即便我们清楚的知道,对方是自作自受。

但也是这种“心软”,很容易把我们拖进别人的无底洞:

他作妖,你借钱。

等他拿到钱再去作妖,下一次你还得接着借钱兜底。

正如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显示:

当行为没有代价时,人倾向于重复它。

当代价由他人承担时,人会变本加厉。

因此,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

把别人的课题还给别人,让他们为自己造的孽负全责。

这不是我们心狠,而是清醒。



2、说“不”的艺术

当然了。

道理想的再清楚,但对亲人说“不”终究不是简单的事。

所以十点君教大家三招“拒绝的艺术”。

1)哭穷。

先共情对方的难处,然后再夸大自己也过的很“惨”。

唉,哥别提了,我太懂你了。

我最近也快焦虑死了。

家里老人生病了,结果又赶上公司没发年终奖,我原本还想找你借点钱呢,没想到你也这么难。

2)说自己“当不了家”

“哥,家里的钱我说了不算,我老婆管得严。

这事儿我得回去和她先商量商量。”

3)提供别的帮助

“哥,大钱我是真拿不出来,要不你先拿这点钱去应应急?”

或者是,“我认识个XX,看能不能帮你介绍个活儿,多个渠道赚钱?”

3、决定借钱前,要三思:

1)丑话说在前头。

把你顾虑的点,开诚布公地先和亲戚谈清楚。

像借钱的用途,还款的具体时间等等。

例如,“这钱我XX时候也要用,你看大概啥时候方便还?”

2)写借条,留下借款痕迹:

“咱亲兄弟明算账,写个条说清楚,省得以后记混了,对大家都好。”

在文章的最后,想和大家说。

借钱,虽是亲人间的一个难搞问题。

但只要守住借钱的底线和分寸,我们是可能同时守住亲情和存款的。

点个吧,愿我们都能不再害怕公开谈钱,也不害怕坚持自己的底线。

你被亲戚借过钱吗?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来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聊聊~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没借钱给亲戚的我,差点被愧疚感压垮》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