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小国的宰相,为何被誉为“春秋第一人”?

发布者: englishfa | 发布时间: 2025-8-26 09:35| 查看数: 63| 评论数: 0|



来源 | 有书

作者 | 有书巫蔡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无数的英雄豪杰、智者贤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是一个社会转型、大变革的时代,涌现了一批像管仲、伍子胥、商鞅这样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家。

其中,郑国宰相子产不但被孔子称为“仁人”,还被清朝学者誉为“春秋第一人”。

要知道郑国只是一个小国,它的丞相却有如此盛名。

子产究竟在郑国做了什么,让他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子产的传奇人生吧。

01

小国家出了个大丞相

子产出生于春秋晚期的郑国,那时的郑国局势动荡不安,国家政权被郑穆公的七个卿族后代所掌控,即“七穆”。

子产的父亲就是郑穆公的儿子,“七穆”之一的子国。

子产的尊贵出身,使得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子产本人也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很高的政治天赋。

公元前565年,子国率军入侵蔡国,俘获了蔡国的司马,劫掠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郑国上下都很高兴,唯独年幼的子产忧心忡忡。

子产说:

“我们只是个小国,如今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那可是天大的灾祸。

蔡国一向依附于楚国,如今蔡国吃了亏,楚国势必要来讨伐我们,我们到时候只能顺从。

而楚国的死对头晋国看到我们顺从于楚国,也一定不会放过郑国。

晋楚两个大国轮番来攻打我们,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都不得安宁。”

子国听到后,立刻怒斥道:

“你知道什么?

此等大事既有国家出兵的重大命令,也有执政的上卿在。

小孩子胡说八道,小心掉脑袋。”

然而,事情果真如子产所料,没过多久,楚晋两国先后攻打起了郑国。

经此一事,子产初露锋芒。

就在楚晋两国连番攻击郑国时,郑国竟又爆发了内乱。

公元前563年,叛乱分子杀入郑国首都,不但挟持了郑国国君,还杀死了几位掌权的公卿,其中就包括子国。

叛乱发生时,大家都很惊慌失措。

而子产强忍着丧父之痛,镇定自若地安排守门的警卫,分配好各自的职责。

完成防守准备后,子产才去收殓父亲的尸骨。

紧接着他调动军队,亲自率军向叛乱者发起了反攻。在援军的共同夹击下,子产将叛乱者全部杀死。

谁知,叛乱平息之后,执掌朝政的公子嘉一心只想专权独断。

子产百般劝阻,他都不听。公子嘉引起群臣反对,最终被国君所杀。

此时的郑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卿族之间争斗不断,国君形同虚设,外有晋楚两个大国虎视眈眈。

这样的局势下,郑国迫切需要有人来改变现状。

子产凭借着过人的政治才能和胆识被当权者子展赏识。

在子展的支持下,公元前554年,子产被国君郑简公正式任命为上卿,执掌郑国国政。

子产执政后,为了提升郑国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农业。

他进行了田制改革,限制贵族占田过多,将多余的田地分给农民,并要求从田地收取赋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然而,子产的这一改革措施触犯了郑国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子产简直恨得牙痒痒,但子产不为所动,坚持把田制改革贯彻下去。

仅三年时间,子产的改革就有了很大效果,郑国的国力明显增强。

子产在提升郑国国力的同时,也改变了郑国的外交状况。

在子产之前,郑国的外交方针是唯强是从的。

这种朝晋暮楚的外交政策,使得郑国饱受晋楚两国的欺凌。

子产上台后,他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在晋楚两国间斡旋,竭力维护本国权利。

由于子产高明的外交手腕,以及郑国国力的日益增长,晋楚两国也不敢再轻视郑国。

02

铸刑于书,开“依法治国”先河

除了经济、外交方面的成就,子产还有一项为人称道的功绩,便是他推行的“铸刑于书”政策。

在春秋时期,统治阶层不公开法律,认为“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法律越神秘,越能让百姓畏惧。

但这也导致司法腐败严重,贵族随意处置百姓,民众权益难以保障。

子产深谙此弊,他认为,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将法律公之于众,使民众知法守法,这也便于监督官员的执法行为。

公元前536年3月,子产让人把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让国人都知道做什么样的事情属于犯法,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子产的这一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但引起了国内贵族的不满,就连晋国大夫叔向也写信指责子产,说民众知道了刑罚的条文,就不会再看重道德,遵守礼仪,而是会去钻法律条文中的空子,不会乖乖听官员的摆布了。

子产却不愿意与叔向争辩,只是客气地回复:

“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能考虑长远,我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地挽救郑国。

虽然我不能接受您的意见,但是感谢您的这番关心和教诲。”

而历史也证明,子产的这一举措不仅使法律透明化、公开化,还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为郑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子产的“铸刑于书”,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依法治国”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身死名留,春秋贤相第一人

子产执政后,郑国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

《史记》记载,子产执政一年后,郑国街头不见浪荡子,老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无需犁地耕田。

两年后,市场上没有哄抬物价的,买卖非常公平。

三年后,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四年后,农民干完农活,农具直接放在地里都不会丢。

五年后,男子不用服兵役;遇有丧事,人们能自觉按照丧礼操办。

郑国国力有了空前的进步,在诸侯争霸的格局中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也在晋楚两个大国间求得了平衡,连一向瞧不起郑国的晋国国君晋平公都称赞子产为“博物君子”。

公元前522年,执政近三十年的子产因长时间的操劳过度病倒了,可他仍放心不下国事。

子产将子大叔叫到病床前,对他说:

“我死以后,郑国定会由你主政。

你要明白,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否则就要用刚猛一些的政策。

就好比烈火,民众们看见它就害怕,躲得远远的,所以很少有人会因为它而死。

而水很柔弱,大家都很喜欢,常常玩耍于其中,因此死在水中的人就很多。”

子产这是以水火作比喻,告诫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

不久后,子产去世。

子产死后,郑国举国悲痛,青壮年痛哭失声,妇女悲呼欲绝,老人哭得像孩童一样泪流满面。

他们一边哭一边诉说:

“子产离开我们了,我们将来能依靠谁啊?”

为了悼念子产,郑国男子舍弃玉佩,妇女舍弃缀珠耳饰,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聚在民巷中哭了三个月。

古圣人孔子听说了子产去世的消息,流着泪评价说:“古之遗爱也。”

意思是说子产是继承了古代圣贤仁爱品德的人啊。

子产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出身于小国,却胸怀大志;

他面对乱世而不惧挑战,勇敢担当;

他开了依法治国的先河,影响深远;

他品德高尚而赢得民心,流芳百世。

子产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只要不卑不亢,胸怀大志,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