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永远不要让孩子拎着垃圾走路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8-20 10:12| 查看数: 61| 评论数: 0|



孩子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他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人生总会经历起落,让孩子不为喜悲所累,方能行路致远。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夏天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前几天,我带儿子出门旅行。

坐火车的时候,儿子的玩具枪被扣留在了火车站。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等我们旅行回来的时候再去认领就好了。

可是一路上,儿子一直想着这件事,闷闷不乐的,出行的快乐荡然无存。

带儿子去爬山的时候,一位路人开玩笑的对他说:

“你这小胖子还挺厉害的嘛。”

儿子一听,立马变了脸,不仅一整天都不怎么吃东西,还不停地跟我嘀咕:

“妈妈,他凭什么叫我小胖子?我哪胖了?”

置身山水间,儿子不是在感受大自然的惬意和宁静,而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内耗中不可自拔。

儿子的种种表现,让我想起泰戈尔曾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确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小意外、小遗憾、小挫折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拎着这些“情绪垃圾”走路,不仅自己会被臭气熏染,还会错失更多、更好的风景。

所以,永远不要拎着垃圾走路,是我们必须给孩子上的一课。




学会在遗憾中释怀

记得朋友女儿花很长时间制作的手账本被家里的狗撕咬坏了。

那个手账本里不仅有很多她曾经同学的留言和照片,还有很多她写给自己的感悟和纪念。

这些内容几乎都是不可复制的。

即使她努力再重新做一本,也找不回当时的心境和感悟了。

所以,朋友的女儿因为这件事哭了好几天。

朋友用“刻舟求剑”的故事安慰女儿说:

“宝贝,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你讲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吗?

你当时觉得那个楚国人特别蠢,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剑已经失去的现实,就在失去剑的地方刻个记号自欺欺人。

殊不知,等船靠岸,他找得到那个刻痕,也找不到那把剑了。

你这几天一直沉浸在失去的痛苦里,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刻舟求剑’吗。

失去的已然失去,时间不会回头,你停在原地苦苦打捞没有意义,不如为当下的自己找到新的目标,新的珍惜,妈妈相信沿途还会有无数新的剑,等着你发现。”

朋友的话让女儿豁然开朗。

正如李嘉诚所说的那样: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我们谁的人生都免不了遗憾,让孩子接受世事无常,是让孩子释怀的第一步。

让孩子学会抱憾前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让孩子懂得那些失去的,错过的,懊悔的,没赶上的,没说出口的遗憾......其实都是在铺垫着新的相遇,让孩子接受无常是常,才能让孩子无论经历什么都能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




在伤害中成长

一个12岁的男孩在网上讲了自己的故事。

他所在的学校要每个班级都要推举出一个“新时代好少年”的人选。

通过几轮的评比和筛选,最终人选会在他和好朋友之间诞生。

他一厢情愿地以为不管他和好朋友谁当选,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好朋友为了打败他竟然偷偷跟老师举报他上课偷看课外书,还毁谤他说老师坏话,朝女厕所扔东西......

老师一气之下直接取消了他的评选资格。

他为此一直郁郁寡欢,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最好的朋友会背刺他?

他甚至还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存有一丝幻想,又做了一些讨好朋友的事,期待着朋友能够回心转意,继续他们的友情。

结果,他的好朋友带领一群人公开地嘲笑他、讥讽他,霸凌他。

他不知所措,差点抑郁。

他的妈妈发现了他的异常,问清缘由后,对他说道:

“孩子,友谊丢了不可惜,这也许是件好事。”

他不解,妈妈继续说道:

“你只有离开了错误的人,才能与对的人相遇呀。”

妈妈的话点醒了他。

遭遇背刺,他一直都在责备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对方也是有问题的。

真正好的友谊,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滋养,而不是肆无忌惮地消耗和伤害。

记得《雾都孤儿》里曾说到: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伤害你的人。”

孩子成长的过程总会遭遇数不清的烂人和烂事。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把自己困在被伤害的泥沼里,反复地咀嚼伤害,在自怨自艾里消沉一生。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在伤害中成长,能把遭遇当做审视人性,洞察规律的契机,能够挣脱执念的束缚,为自己打磨出一副防御的铠甲,反击的武器。

所以,当孩子受到伤害时,请一定告诉他们:

经事长志,历事成人。

走过风雨,那些打不倒你的,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在挫败中前进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的儿子跳楼的事件曾经轰动一时。

他的儿子从小就出类拔萃,中学就读香港名校,去过海外留学,多才多艺,热爱音乐,热爱运动,同时还是一名运动健将。



他本来有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光明的未来,可他却因为在一次单车比赛中因受伤没获得好名次而患上了抑郁症,并最终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都说,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芜不了整个人生。

孩子面对挫败的态度,才是未来人生能走多远,能有多精彩的关键。

7岁女孩在轮滑比赛起跑时摔倒,她毫不犹豫地奋起直追,一点点缩小差距,逆风夺冠,燃爆全场,让《人民日报》点赞。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曾以倒数第一的成绩勉强考入普通高中,高中三年几百场英语考试,他只及格过3次,考研时,他又因为英语单科未达标被浙江大学拒之门外,他的英语老师更是多次跟他的父母说:

“你的孩子太笨了。”

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责备他,打击他,强迫他放弃跟学习无关的机械爱好,逼着他补习英语,反而无条件支持他的爱好,如他所愿地无限拔高自己的长处。

被浙江大学拒绝后,他就去上海大学,继续研究自己的机器狗。

如今的他凭借着出色的研究成果,创立了估值超百亿的宇树科技。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说过:

“真正的成功,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站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在失败时,能够像王兴兴一样从父母的接纳和安慰中得到更多的积极暗示和心理能量,孩子一定会越挫越勇。

失败向来都是人生的常态,教会孩子在挫败中前进,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在焦虑中行动

你家孩子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快考试了,他很难专注于复习内容,反而焦躁不安,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担心自己考不好怎么办?

想去尝试一项挑战,还没开始,就担心自己万一学不会怎么办,坚持不下去怎么办?被人嘲笑怎么办?

有求于别人时,他磨磨唧唧迟迟不动,怕被别人拒绝。

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内耗中,也不敢先向前一步。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曾在《终结拖延症》中讲到:

“如果你想跃过一堵高墙,觉得很难,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就是直接把背包扔过去,这样你一定能够想方设法翻过去。”

也就是说: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却又总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焦虑不已时,不如让他们先行动起来,先把自己逼到一个不得不做的境地,对自己下狠手,去完成必要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在做决策的时候,掌管欲望的爬行脑和掌管情绪的情绪脑,掌管理性的理性脑就会相互斗争。

如果理性脑被爬行脑和情绪脑打败,孩子就会停滞不前。

若理性脑战胜了,孩子就会有所行动并不断前进。

所以,让孩子在焦虑中行动,就是让孩子的理性脑先行动,继而逼迫情绪脑和爬行脑行动,直到达成目标。

就像马斯克所说的那样:

“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行动力不足的事情,因为所有的行动力问题,都来源于精确性不足,普通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不幸,都是由精确性的丧失开始的。”

每一个行动力糟糕的孩子,他们大部分的恐惧其实都来自于任务的模糊性。

帮他们拆解任务,量化任务,让他们从最小目标开始行动,那么一切让孩子觉得恐惧和遥不可及的事情就会在行动中变得清晰和简单。




马斯洛说过: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拎着垃圾走路,就永远无法腾出来手接礼物。

所以,告诉我们的孩子: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不要在遗憾中错失更多,不要在伤害中执着,不要在挫败中露怯,不要在焦虑中内耗,帮他们炼就一颗强大的内心,不畏将来,全世界都挡不住他们的光。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4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