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强势而是柔软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8-18 08:50| 查看数: 53| 评论数: 0|

文/颖果

你把水放在火上,它会沸腾;放在很冷的地方,它会变成冰。水可以是任何状态。

——“言论”,《读者》(校园版)2025年第5期

网上曾有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性格越强硬的人,反而活得越累?”

其中一个高赞回复,令人唏嘘:

强势的人遇到冲突,总以为嗓门比道理大,态度永远比事实硬,却不知道刚过易折,还会把他人拒之门外。

那一刻,才理解了一句老话: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现实生活里,那些喜欢争强好胜的人,往往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四处碰壁;

而性格温和、懂得退让的人,反而能在人生的河流中,顺势而上。



能低头,才有真韧性

作家曹文轩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软与柔。”

柔软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韧性。

过年期间听亲戚说,我的一位远房表姐,竟然创业成功了。

其实,刚开始时她没什么想法,但听别人说搞电商比较赚钱,于是就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了进去。

不仅亏得血本无归,还背上了50W的债务。

但表姐骨子里是个不服输的人,觉得其他人都可以,她也一定可以。

这次,表姐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没有急于求成,想要一下子翻本,而是选择先去一家电商运营公司上班,积累经验。

为了搞懂独立站运营的底层逻辑,表姐经常自掏腰包请前辈喝下午茶,将他们透露的要点慢慢去做尝试、记录。

后来,更是将经验运用在创业中,让自己实现了年入百万。

或许,正如《道德经》所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有时候,低姿态不代表没有韧劲。

相反,它如蒲草,抗住压力而不折断,在逆境中寻找生的机会。

著名作家沈从文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动荡年代,沈从文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每日清扫厕所、看管菜园。

旁人见他低头劳作,叹他失了文人气节。

可沈从文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认认真真做好分内的事情。

有时,面对园内景色,他还兴致盎然地写信给友人:“荷塘边的荷花开了,雨滴落在菜叶上的声音像首散文诗。”

这一时的“认命”,却让沈从文得以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灵感,最终沉淀为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竹子被大风吹弯了腰,风过后反而弹得更高。

人也是一样,在非原则问题上,懂得适时弯腰、虚心接纳,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保存实力、积攒经验的韧性策略。

柔软如水,看似无形,却能化解无形的阻碍,助其走得更远,更深,更稳。



来源:视觉中国



懂退让,才得真人心

听过这样一句话:“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懂得在紧要关头退一步,留有余地。

这更容易让他人觉得可信,愿交付真心,彼此的关系也更稳固牢靠。

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功高震主,却深谙“退让”以自保、聚人的道理。

他深知权位带来的猜忌。

于是,他主动敞开自家府邸大门,任人出入观看,毫无隐私可言。

当朝中重臣卢杞来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甚至屏退所有侍者,独自恭敬接待。

家人不解,他却说:“此人貌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异日得权,吾族无类矣!”

这种极致的谦退与谨慎,使他得以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更赢得了朝野广泛的尊敬与信任。

正如《菜根谭》里有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生活中,遇事不争高下,让一步,反而有可能让自己更往前一步。

东汉光武帝刘秀更是用退让的智慧收服人心。

在消灭劲敌王郎后,他缴获了大量部下与王郎的私通信件。

这些信件若公开,足以掀起一场清洗。

然而,刘秀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当众将所有信件付之一炬,并说:“令反侧子自安。”

这一把火,烧掉了可能的猜忌与动荡,烧出了归附者的死心塌地。

他用巨大的“退让”,换来了江山的稳固与人心归附。

老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时的退让不是失败,而是用一种高级的迂回方式达成目的,化解更深的矛盾。

在非原则问题上适度退让,是一种赢得人心达成目标的聪明做法

因为,让一步,换来的是长远的利益和信任,以及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来源:视觉中国



学水柔,方有大智慧

南怀瑾曾说:“圣人都讲,要学水,上善若水,最上等的善人,像水一样柔软,它能利万物而不染,而不辞。”

真正的强大,不是强硬的外壳,而是拥有像水一样稳定的内核,能包容万物,也能托举自己。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北大考古系毕业,主动申请去敦煌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背着铺盖卷站在戈壁滩上时,她惊住了:土坯房漏风,水要靠驴车拉,连棵树都看不见。

虽然樊锦诗在来之前已经预料到环境会极差,但没想到这儿的条件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

同期来的大学生因无法适应纷纷调走,她却留了下来。

不仅如此,樊锦诗学方言跟老乡聊家常,蹲洞窟临摹壁画一蹲就是一整天,把每个洞窟的裂缝都摸得清清楚楚。

水遇石则绕,她遇苦则“软”先把自己变成敦煌的一部分,再谈守护。

正如她在自传中写的:“我这一生,就像敦煌的水,看起来柔柔软软,却把最坚硬的石头(莫高窟的岩壁)滋养成了艺术的殿堂。”

这就好像太极拳中的一种技巧,“四两拨千斤,柔化千斤力”。

水的柔弱并非软弱无力,而是一种“以柔化刚”的生存智慧。

毕竟,这世上最坚韧的力量,从来都藏在“柔”里。

家喻户晓的华为破局也印证了“水柔”的力量。

在华为被全面制裁的情况下,面对生死危机,任正非展现了“水”的智慧。

他没有选择硬抗,而是向下扎根,深耕芯片、鸿蒙系统等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技术自主创新。

同时华为跟国内的供应商紧密联系,让供应链本土化,减少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看似是被动适应,实则是以柔克刚、化危为机的明智之举。

正是这种韧性和灵活,让华为在危机中稳住阵脚,开辟新机。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让你行至巅峰的是能力,但让你驻足于此的是性格。”

真正的强者从不活在过去,而是像水一样奔流向前,最终汇入大海。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林清玄曾感叹:“再温柔的雨,也有浸透世界的威力。”

生活里,我们总觉得强大便是披上坚硬的外壳,方能保护自己。

可真正强大的人,却并非如此。

他们不计较积蓄力量时的低头,不在意一时的退让,而是以柔来应对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

当你用以柔处世的姿态来做事,才发现以前遇到的困难都不过如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