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生建议:谨防被亲人折腾出病

发布者: englishfa | 发布时间: 2025-8-16 09:21| 查看数: 83|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你弟结婚还差20万,全家就指望你了!

30岁还不结婚,我们的脸往哪搁?

这份工作多稳定,你那个梦想能当饭吃?

……

上面这些话,想必你也很耳熟吧?

它可能出自父母,也可能来自其他亲人。

看似是“为你好”,仗着是“关系近”,却又如同一把把钝刀子,在无数个日夜切割着你的神经。

更可怕的是,这些细微的创口不易被察觉、也不易愈合,但时间一久,病痛就来了。

在《母亲,女儿,自我》中,作者简·戈德伯格就曾指出:

有毒的家庭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

如果你恰巧也饱受亲情的折磨,不妨一起来探讨下解决办法。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吗?

她在大城市工作,能力不错,收入也不算低,但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背后的原因,想必大家记忆犹新——

她不仅要养自己、养父母,还要养哥哥那一大家子。

而父母每次来电,没有丝毫关怀,反而字字泣血又字字诛心,全是“索取”:

哥哥惹祸要赔钱、侄子学费交不上、家里房子要翻修……

她的银行卡,似乎成了家庭的“公共提款机”。

更令人窒息的是那句:

你是女儿,帮家里不是天经地义吗?

这份以血缘为名的“勒索”,不仅耗尽了她对生活的热情,让她在人际关系里感到了迷失。

樊胜美虽然不幸,但好在她身边有一群朋友,帮她排忧解难,走出了困境。



但《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由于妹妹的早逝,他内心一直十分自责。

母亲非但不开导他,还总是反复提醒他肩上的“罪责”。

她不希望凌霄从过去的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还干涉凌霄交友。

在凌霄年少时抛弃他,在他成年后又以需要照顾之名,硬生生绑在了自己的身边。

长时间饱受折磨的凌霄,不仅成宿成宿地睡不着,甚至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影视剧里的故事,惊心动魄。

现实生活里,也没好到哪儿去。

在大冰的直播间里,就出现过一个想要从28层跳下去的男子。

他父亲常年酗酒,动不动就打人,16岁那年甚至把他吊在房梁上打了几天几夜。

忍无可忍之后,他拿刀砍伤了父亲,也把自己送进了少管所。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也没能挽救了自己,他害怕周围人的目光,也感受不到前进的方向。

甚至连线成功的那晚,已经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你看,很多时候,一个人身上最深的伤口,恰恰来自于最亲的人。

他们知道你的伤口,所以会反复撕裂;

他们知道你的软肋,所以会反复要挟;

他们知道你的无助,所以会反复威胁……

如果你身边也有所谓的“亲人”,要谨记,血缘只是纽带,而非捆绑你的绳索。

亲情,从来不该是一张终身有效的卖身契,更不应成为压垮你人生的巨石。

当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索取变得永无止境时,这份亲情早已扭曲变质。

而这些只有血缘维系的“亲人”,自然也配不上你毫无保留的付出与爱。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曾指出:

最隐蔽的伤害,往往披着最柔软的外衣。

亲情,之所以很伤人,就在于它给人带来的伤害,不是突如其来的剧痛,而是琐碎日常的折磨。

而这些细微的折磨,或许才是隐藏更是的暴力。



网友@柔柔就说,自己的自信,就是被父母一点点摧毁的。

她第一次向爸爸请教数学题时,对方没有丝毫的耐心,相反,言语中布满了鄙夷:

你怎么比猪还蠢?猪脑子都不如,猪都会了你还教不会。

她不敢向亲戚打招呼,继而躲了起来,妈妈立马怒斥:

就你这样的性格,长大了也没用,就是个废人。

她跟爸妈说,自己没有遇到喜欢的人,暂时还不想结婚,没想到迎面而来的却是:

不结婚你对得起我们吗?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脑子都读傻了。

这些细碎微小的伤害,布满了她的人生。

但是当她想和妈妈沟通时,对方却依然是一句:

“你怎么那么记仇?”

日复一日,这些细微的否定、轻蔑的眼神,像看不见的尘埃,悄然堆积在她心上。

后来,她不仅害怕与人的交往,甚至每每她想反击欺负她的人,都会忍不住哭了出来。

情绪的长时间积压,也让她得了严重的胃病和疹子。

似乎,身体正在用疼痛呐喊,诉说着那些被忽视的精神伤痕。



生活中,相较于显性的激烈冲突,亲人之间日复一日的、看似“微小”的否定、干涉、情绪倾泻和氛围压制,伤害性更大。

这一切都会因为其持续性、渗透性以及“为你好”的伪装,全方位瓦解受害者的自信,甚至带来“身心症候群”。

《中华内科杂志》等就曾多次刊文指出:

临床上许多迁延不愈的慢性疼痛、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其深层诱因往往与长期的家庭压力、情感冲突相关。

更可怕的是,因为带来伤害的是亲人,所以它更容易被受害者忽视、低估甚至合理化。

当他们反应过来之时,身心早已伤痕累累。

所以,你一定要谨记,不管所谓的亲人,是因为何种原因,给你带来了伤害。

对于没有承载能力的你而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坏人”。



身体不会说谎,它是我们承受压力的终极容器。

想要保持身心健康,就得从梳理关系、缓解压力开始。

毕竟,真正的爱,从不是让你枯萎的索取,而是让你繁盛的滋养。



1)识别真正的亲疏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困在一段关系里,就是没办法区分你们是否真的“亲近”?

要知道,真正好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牺牲和妥协。

在影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之所以能成功拯救自己,就是她看清了母亲刻薄背后的自私与底子里的重男轻女,不再奢求无望的爱。

所以,想要保持身心健康,就得从识别真正的远近亲疏开始。

以下这些问题,则可以帮你更好识别你们的关系:

和TA在一起,你是感到被滋养、放松、充满希望,还是感到压抑、疲惫、自我怀疑?

TA关心的是你的感受和福祉,还是只关心你能否满足TA的需求?

TA尊重你的选择和边界吗?还是习惯性地否定、干涉或施加压力?

当你弄清这些之后,相信就能破除掉来自“血缘”的枷锁,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



2)树立关系的底线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会受到伤害,是由于界限感缺失开始。

特别是在一段关系里,如果你不明确树立起自己的底线,就很容易会被看成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学会设立清晰的边界,既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关系更长远的保护。

而积极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你的情绪、你的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你的财务规划——这是你的课题,由你来负责。

父母的期望、兄弟姐妹的人生困境、亲戚的闲言碎语——那是他们的课题,他们需要学习面对和解决。

而当亲人越界干涉你的工作、婚姻选择或生活方式时,你就可以温和而坚定得划清界限。



3)建立自我的防护

在与亲人的交往中,你还应当重视“不舒服”的信号。

每一次的憋屈、愤怒、焦虑、压抑,都是身体和心灵向你发出的警报。

学会倾听和尊重自己的感受,是保护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此外,我们还应当从心力提升、物理隔离、选择性回应等等方面建立起自我的防护。

比如,通过阅读、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取得小成就,不断确认“我很好,我值得被善待”的自我价值感。

比如,在条件允许时,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哪怕是一个小房间,减少与亲人不必要的共处时间。

比如,对于充满抱怨、指责、索取的负面信息,可以延迟回复、简短回应或不回应。

保护自己的能量场不被持续污染,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



很多时候,捍卫自己,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对生命最深的敬畏。

所以,当亲情变得沉重,甚至开始侵蚀你的健康时,觉醒、识别、划界、防护,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生命的庄严承诺。

守护自己,不是背叛亲情,而是在不断寻找自我救赎的力量。

爱从来不是无底线的消耗,而是双向的滋养与成全。

当你能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你才真正拥有了爱自己,以及健康地爱他人的能力。

这,才是生命最本真的英雄主义。

作者 | 纳豆,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