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影响孩子成绩最关键的因素,不是智商、无关补课,90%的父母不知道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8-15 09:33| 查看数: 115| 评论数: 0|

学习这件事,拼到最后,看的是谁能够沉得下心、稳住念头。

陪孩子打赢“内心的战争”,安放好情绪,学习之路就顺了。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猪妈妈

来源 | 猪妈妈日记(ID:Luna2019666)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本质,从来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孩子打开书本那一刻,他要战胜的不是题目,而是那个想逃避的自己;拿起笔的瞬间,要对抗的不是难题,而是心里不断冒出来的懒惰、焦虑和各种“小剧场”。

你以为他不会做,其实他是想学也静不下心;你以为他在玩手机,其实他是在逃避内心的不安。

真正拖垮孩子学习的,不是不会做题,而是——

  • 担心做不好;
  • 害怕被骂;
  • 想太多、想太远;
  • 心中有火,脑中有雾……



情绪一乱,思维就断

心理学有个结论:情绪是注意力的杀手

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占据,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你一边说“快去写作业”,他一边心里想:“我又考砸了,妈妈肯定不高兴”,这时的大脑,哪还顾得上听讲?

所以很多家长经常抱怨:“我娃学一会就走神”“专注力太差”,其实背后可能是情绪没被处理好,孩子的心根本没在学习上。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过:

“情绪管理的能力,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功。”




分数焦虑

是家长传染给孩子的

有一个广泛存在却少被察觉的现象:孩子焦虑,其实是家长先焦虑。

比如:

孩子考了85分,家长先炸锅:“你怎么又退步了?”

孩子说不会做题,家长反应:“我跟你讲过多少次了?”

一来二去,孩子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学习是用来讨好爸妈的,我不能失败,否则不被爱。”

于是学习变成了压力源,一看到书就心烦;成绩稍差就怀疑自己;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开始“心跳+冒汗+想逃”。

学习的本该是好奇与探索,却变成了患得患失、如履薄冰。

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成绩差,而是他越来越不敢面对自己。



杂念太多

注意力根本稳不住

有个词很形象,叫“心猿意马”。

孩子写作业时,你以为他坐得好好的,其实脑子可能已经跑了五百公里:

“这题我做错会不会又被骂?”

“明天有小测,我肯定又考不好……”

“等下我再偷偷玩五分钟手机吧。”

别说孩子,连我们大人看个两页书都要刷几次短视频。

学习这件事,拼到最后,不是拼智力,是拼谁能沉下心、稳住念头。




高效学习

从清空内心开始的

孩子心不静,学得再苦也是白费。再好的老师、再贵的补课,也进不去一个满脑子杂念的孩子心里。

所以,与其天天催他写作业、盯成绩,不如教他这三件事:

1. 学会情绪表达

允许孩子说出“我很烦”、“我不想学”、“我怕考不好”。

你不批评、不打断,就是最大的支持。

当情绪被看见,孩子才有勇气继续往前走。

小技巧:每天睡前5分钟,和孩子聊聊今天最开心/最烦的一件事,不评判,只倾听。

2. 固定学习仪式,建立注意力条件反射

比如:

每次学习前点一支香薰,播放轻音乐;

写作业前先深呼吸3次,让大脑“归位”;

桌子上除了学习用品,其他都收起来。

这些小动作是告诉大脑:“该专注啦!”

推荐方法:“番茄钟”法,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提高效率又不累。

3. 降低家长的焦虑投射

别让“你一定要上重点高中”、“别人都学到第七单元了”这种焦虑,成为孩子身上的炸弹。

你越平静,孩子越安心;你越焦虑,孩子越慌张。

给孩子的暗示不应该是:“你必须优秀”,而是:“你值得被爱,即使现在不完美。”

赢得学习,不如先赢得内心。

教育不是把孩子推进去学,而是帮他从“心里”走出来。

你帮他清空杂念,他才能装得进知识;你帮他安顿情绪,他才愿意继续努力。

说到底,真正的学习高手不是天赋异禀,而是能在杂念纷飞时,还能一页一页翻书、一道一道做题的人。

所以,别急着追成绩,先陪孩子打赢这场“内心的战争”。



*来源:猪妈妈日记(ID:Luna2019666),幸福很简单,就是大手拉小手,漫漫长路慢慢走,手牵手,我们一起长大。原标题《孩子学习最大障碍:不是智商,而是情绪和杂念》。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