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家庭,对孩子最好的托举,莫过于此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8-13 10:56| 查看数: 99| 评论数: 0|



家庭托举的意义,是下一代能够去到更远的远方,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给孩子物质铺垫、认知启蒙、情感滋养。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和顺妈

来源 | 有游有谋育儿(ID: mmjibb)



《人民日报》说:

“一个好的家庭的意义,不在于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道破了家族传承的核心和家庭教育的本质 ——托举

而真正的托举,不是给孩子留下多少财富,而是用认知为他们打开视野,用物质为他们筑牢根基,用情感为他们注入底气。

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普通人家,能做到这三点,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认知托举:

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

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认知托举不是指父母有多高的学历,而是愿意打破自身局限,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认知边界。

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尼克从农村男孩成为大学教授,虽家庭普通,但矿工父亲却总对他说:

“你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亲会攒钱买旧书给他读,会在他问 “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 时,骑着自行车带他去镇上找老师请教。

这种 “即使不懂,也愿意支持孩子探索” 的态度,就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认知托举。

心理学中的 “认知迁移理论” 显示:父母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在菜市场卖菜的妈妈,在女儿问 “为什么菜价忽高忽低” 时,没有说 “小孩子别管这些”,而是带她观察市场规律,告诉她 “这叫供需关系”。

后来女儿考上经济学专业,她说:

“妈妈在菜市场给了我最初的兴趣启蒙,她教我的道理,比课本上的公式更生动。”

认知托举的核心,是父母愿意 “承认自己的局限”,当孩子提出超越自己认知的问题时,不说 “不可能”,而是说 “我们一起找找答案”;当孩子的梦想看似不切实际时,不泼冷水,而是帮他分析 “如何一步步靠近”。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帮助孩子提高的认知见识,有条件的陪他们看世界、逛博物馆科技馆,学历史人文,地理风貌;没条件的带他们逛超市、去图书馆看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和见识。

同时,认知度高的父母也不会盲目地鸡娃,不困于眼前分数,不急于求成,遇事不抱怨,而是用成长型思培养孩子。

他们会尽全力给孩子多铺一些路,多给一些选择,而不是让孩子只有考试这一条途径。




物质托举:

量体裁衣的 “根基支撑”

提到物质托举,很多人会想到金钱,其实不然。

对家庭而言,真正的物质托举是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需要的支撑,既不过度溺爱,也不刻意匮乏。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物质供给,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认识一位妈妈,即使月入三千,也能把日子过得很有智慧:

她虽没给孩子买名牌球鞋,但会确保他有合身的衣服;

不报双语早教,但会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背古诗;

带孩子旅游没去名山大川,但会在郊野爬山时告诉孩子 “这是地质课上的岩石层”。

孩子长大后说:“妈妈从没让我觉得穷,因为她给我的,都是我真正需要的。”

物质托举的核心在于“必要”与“适度”,不是无度满足,而是在关键处给予坚实支撑。

物质托举的误区,是 “打肿脸充胖子” 或 “刻意哭穷”。

前者会让孩子形成 “物质至上” 的价值观,让孩子觉得 “没钱就是失败”;后者会让孩子陷入 “贫穷焦虑”,形成“自卑和不配得感”。

真正的物质托举,是让孩子明白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有边界的物质供给,才能让孩子在长大后既不贪慕虚荣,也不畏惧贫穷。




情感托举:

给孩子穿越风雨的 “心灵铠甲”

心理学中的 “依恋理论” 指出:

童年时获得足够情感支持的孩子,长大后会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从容应对。

哈佛大学持续76年的“幸福研究”揭示:人生终极竞争力,来自童年建立的情感联结能力。

“父母在情感账户存款越多,孩子面对挫折时越不容易破产。”

情感托举,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不指责、不打压。

孩子考砸了,不是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孩子有了进步,不是打压,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份 “你好我为你鼓掌,你难我给你拥抱” 的情感支持,能让孩子在人生低谷时,依然有重新再来的勇气。

“有物质,托举物质;有认知,托举认知;什么都没有,就给足情绪价值。”

这句话道破了情感托举的重要性。

孩子受委屈时,先给一个拥抱再问原因;

孩子犯错时,告诉他 “错误可以改,你依然值得被爱”;

孩子迷茫时,坚定地说 “别怕,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作家周国平说:

“好的亲子关系,是让孩子知道,无论外面有多少风雨,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

情感托举,是托举金字塔最稳固的底层。




一个家庭的托举,是父母与孩子的 “双向奔赴”。

认知托举让孩子有 “向上的视野”,物质托举让孩子有 “立足的根基”,情感托举让孩子有 “抗压的底气”。

这三种托举,共同滋养着孩子完整而丰盈的精神世界,陪伴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走得更加从容。

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就是父母用智慧和爱意浇灌,孩子用成长和感恩回应。

点亮推荐,与家长们共勉。



*来源:有游有谋育儿(ID:mmjibb),本文作者:和顺妈,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家有俩娃,300万+爆文作者,专注分享育儿方法、家庭教育、及儿童心理知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