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陪领导吃饭,服务员把我认成领导,领导笑着说:“你比我像领导啊!”,我该怎么说?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8-11 08:31| 查看数: 72| 评论数: 0|

文/瑾山月

陪领导应酬,吃饭的时候,服务员误以为你是领导。

领导笑着说,“看来,你更像啊。”

而在座的其他人,都各怀心思地望着你,看你如何回应。

到底怎么做,才是高智商的表现呢?

网友们纷纷支招:

你可以拍拍马屁:

近朱者赤,跟领导久了,我也像领导了;

领导是卧虎藏龙,我这种一眼看穿的,都是打工人;

我们领导低调,我啊,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可以调皮一下:

我该考虑职业转型了,给领导当替身;

服务员真有眼力,我领导他,您领导我;

这饭店不错,知道不能越级上报。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就不能直接说,认错人啦,我不是领导吗?

一位资深HR分析道:

“这种情况,简单生硬地纠正服务员错误,容易把玩笑变成严肃的撇清关系,不仅破坏应酬氛围,还可能让人感觉你不识趣,连玩笑都接不住。而情商高的人,会顺势转移大伙注意力,话术巧妙化解尴尬。

但职场咨询师路长全教授也提醒过大家:真正的高情商,不是会来事,而是让人放心。

比起一时的技巧,不辜负别人的信任和期待,才是更吸引人的金字招牌。

会说话,还得能办事,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来源:视觉中国



遇事能变通

不一条道走到黑

生活中,不少人特别老实,碰上什么事,都一板一眼地处理。

但很多情况,直来直去,容易把自己绕进去了,不如灵活一点,随机应变。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佟大为和黄晓明、邓超所饰演的角色,去美国谈判。

一见面,对方就气呼呼地说:“中国人是贼,偷了我们的考题,你们要赔钱!”

眼看双方就要打起来,佟大为忽然说:不谈了,先吃饭。

等吃完了饭,回到会议厅,佟大为扔给美国人一盒月饼,说:

“一会再吵起来,我就拿月饼打你的头。”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接下来,他们摆事实讲道理,顺利地全身而退。

待人接物,心思要活泛,懂得在交谈中加入一些“调味剂”。

比如,用俏皮话缓解气氛,适当自嘲化解尴尬,开个玩笑转移话题……

先让氛围松弛下来,再拉近一下大家之间的距离,你就能顺利应对各种情况。

再比如,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幕非常经典的场景。

主人公克里斯因为突发状况,衣冠不整地参加面试。

面试官质问他:“如果有人穿成这样来面试,结果却被录用了,你会怎么看?”

克里斯笑着回应:“那他的裤子一定特别讲究。”

一句玩笑,瞬间解除了面试“警报”,而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颇受面试官认可。

出门在外,工作也好,应酬也罢,碰上尴尬的事,在所难免。

别紧张放松下来,用幽默轻松的语言,帮自己解围。

每一次社交“小危机”,都是你展示个人魅力的好机会。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而瓶口对着暗处。

实验的结果是:

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和冲撞,最终也没逃出来,而乱窜的苍蝇竟溜出瓶颈。

可见,灵活机变的行动比有序地坚持好得多。

很多时候,让人难以处理的问题,转换一下角度和话术,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视觉中国



沟通有温度

会说话的人,情商不会低

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

同样的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

有的人说完话让人如沐春风,非常愿意与他展开合作,建立关系。

但有的人说完却令人心里别扭,以后见面,只想绕开他走。

就像被服务员误认成领导。

同样是开玩笑,是说“服务员真有眼力,我领导他,您领导我”;

还是说“这人眼神不好,看不准官大官小,怪不得只能端盘子”。

给人的感觉,就很不一样。

为什么会如此呢?

就在于,言语中的温度不同。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才生工作能力很不错,可只要他做合作项目,别人很少愿意配合。

跟他打过交道就会发现,他在沟通的时候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说起话来语气也很冲。

久而久之,很多同事都觉得和他对接有压力,便纷纷敬而远之。

少了同事间的互相帮衬,他在工作中屡屡受挫,最终只能灰溜溜地辞职。

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道路的困惑,十有八九都出在人际交往。”

而人际交往的困惑,十有八九都是由于沟通交流出了难题。

一张口就夹枪带棒的,谁听了都不舒服,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减分。

相反地,说话间流露出温暖,和风细雨的,到哪里都会赢得别人的青睐。

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在单位是有口皆碑。

刘墉曾透露朋友的一个日常细节,很能体现这人的情商之高。

朋友每次叫同事到办公室开会时,从来不说“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而是说“我在办公室等你”。

别看意思差不多,但传递出来的温度不一样。

朋友的话,放低了自己,对别人有一种体谅。

与人相处,说话的方式,暴露了做人的水平。

言语越温暖,越能让人感受到你的周到与素养

不管是开玩笑化解尴尬,还是日常沟通,高情商的人,都非常留意听众的感受。

温暖的话,做温暖的人,你便可轻松打开社交局面。



来源:视觉中国



真正高情商的人

都是做事的一把好手

一次,和一位HR朋友闲聊。

我好奇:“你觉得哪类人被提拔得最快?是不是那些很会说话的?”

朋友摇摇头,想了一会说:

“最开始,的确是会说话的,外向阳光的人,比较占优势。但一两年之后,同一批招进来的人,还是那些做事靠谱,能创造价值的人,发展比较好。”

我有点明白了,也就是说,真正高情商的人,会说话,更能扛事

眼下的时代,再会说话,做事不行,也难以出人头地。

回到开头的例子。

就算你特别巧妙地化解了“误认领导”的尴尬,也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但饭局结束到日常工作,拿不出亮眼的成绩,也不可能被视作高情商。

毕竟,言语编织得再华丽,缺乏行动的支撑也是无济于事。

聪明的人,首先是靠谱的人。

2003年,有位年轻人,在北京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实习期,他被安排各处打杂,偶然的机会,被指派给老板做会议记录。

老板讲话天马行空,会议记录这差事不好干。

就比如,前任记录者,就经常选择性地省略或拖延提交。

但这位年轻人截然不同。

他记录下老板的每句发言,随后分析每段话间的逻辑脉络,重新整理内容。

他还将所有口语化的部分用书面语做了替换,使记录具备可读性和实用性。

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么大的工作量,他却完成得很有时效。

结果老板一看,对年轻人是赞许不已,之后一路重用提拔。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猎豹的创始人傅盛。

常言道:听其言,观其行。

若想看清一个人的水平,光听他说什么是不够的,关键是要看他怎么做。

面对不同的事情,会说话,是一种应变能力,但能办事,却是硬实力。

品现于事,心藏于行。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

与人相交,还得找靠谱的人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我在《读者》杂志上,看过一段话:

精通各种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攻心术、洗脑术,都是“术”的层面。

“道”的层面是人品、是德行、是智慧、是真诚、是修为、是将心比心。

“术”的层面只能一时取悦他人、获取表面利益 ;

“道”的层面才能长久赢得人心、换得真情。

我理解的是,这世上,压根不存在什么高情商。

也别信市面上那种“高情商聊天术”“待人接物100招”“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之类的。

若想打开生活和事业的局面,无非两点——会说话、能办事。

尽可能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尽可能对他人有一番体谅,尽可能提升办事的力度。

这些无法掺假的本事,才是我们人生最牢固的支点。

最后,请点个,多多转发今天的文章,与朋友们互勉。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