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电梯里遇领导:“你是小张吧?”其实我姓李,被领导张冠李戴,怎么办?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8-5 09:09| 查看数: 56| 评论数: 0|

文/瑾山月

前几天,刷到一个帖子,挺有趣。

电梯里碰上领导,对方说:你是小张吧?

但你姓李,来公司的时间也不短了,只不过在领导眼里,存在感有点低。

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回应?

帖子下方的评论区中,网友们各显神通。

有自嘲的:领导,都怪我是个小透明,没让您记住;

有直截了当的:不不不,我不是小张,我是小李;

有阴阳老板的:您真厉害,都会张冠李戴了;

有开玩笑的:您叫我小张就行,不过大家都喊我小李;

还有借机表现的:虽然不是小张,但我以后向小张学习,给您一个好印象。

有人说,领导面前说话,你得带脑子,情商高一点;有人说,坦诚是必杀技,讲那么多技巧干吗;还有人说,要是我碰上这种事,肯定难过极了,工作这么多年,领导连我是谁都不知道……

不一样的认知,带来不一样的反应。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碰上糗事、急事;遇到难事、烂事,都很正常。

但第一反应如何,却体现着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



来源:视觉中国



遇糗事,不当真

被领导“张冠李戴”,也算糗事一桩。

但更糗的是,把领导“张冠李戴”。

我同事小赵,刚来团队时,大伙私下里已经告诉他,主管姓王。

但一次晨会上,轮到他发言时,小赵还是紧张地脱口而出:张主管……

意识到喊错后,小赵的脸立马红到耳根,哪怕主管并不介意,他还是羞愧地无地自容。

晨会结束后,小赵整个人都慌了,干什么都心不在焉。

有前辈安慰他:没事,别往心里去,大伙转头就忘了。

但小赵不这么认为:大家肯定心里笑话我,领导说不定也觉得我怠慢他……

想着想着,他又担心起自己的前途,又害怕这事传遍公司,便愈发惴惴不安。

实际上,领导和同事们都不介意,也十分理解小赵不过是太紧张口误了。

然而,小赵过不去心里的坎儿,内耗了很久。

其实,工作上出点岔子、碰上糗事在所难免。

帖子#上班糗事合集#中,就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

公司聚餐,咬了一口蝴蝶虾,爆浆芝士飙到老板脸上;

入职第一天,不小心解散了工作微信群;周末犯迷糊,在工作群和摸鱼搭子吐槽工作;找领导签字,临走时一甩胳膊,签字笔划破老板的脸……

所以你看,生活中总有这种略带幽默感的小插曲。

大家笑一笑就过去,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往心里去。

千万别和我同事小赵那样,一点事就当真,令自己陷入内耗。

作家王潇说:“不要把自己绑死在工作上,职场也需要松弛感。”

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对待工作与生活,不要总是紧绷着心里的弦。



来源:视觉中国

读者

,赞67



遇急事,不慌张

在报社工作的那几年,我最佩服的,就是新闻组的刘主编。

新闻稿件,大都是追热点,很着急,但刘主编从不慌张。

一次,新来的记者,因为采访过程当事人起了争执,对方拒绝配合,原本当晚要发的稿子,怕是来不及了。

当时,整个团队都蒙了,一边埋怨记者同事,一边担心上司问责。

关键时刻,刘主编慢悠悠从办公室出来,打个车就去了当事人那里。

不知道他怎么沟通的,反正最后人家乖乖配合,稿子如期发送。

还有一次,实习生的稿子临时被撤,报刊眼见要开天窗。

大伙急得团团转,刘主编定了定神,赶紧想了主题,联系了资深作者马上开写。

之后,他组织一伙人校对、排版,忙活到凌晨,终于顺利交付印刷。

很多年后再回想起这两件事,我依然感慨很深。

生活总有突发状况,大事小事令人应接不暇。

再碰上点急事,人很容易自乱阵脚,越忙越没有头绪。

这个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镇定。

先让自己静下来,安静了,思路就清晰了。

慌中出错,静中生智。

事来得越急,人越要冷静。



来源:视觉中国



遇难事,不犯怂

美国有位人称“佛商”的商业奇才,叫麦克尔·罗奇格西。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曾前往印度潜心钻研佛法多年。

获佛学博士学位后,麦克尔还想继续研究佛理,师父却鼓励他回国工作。

师父说:“忙碌的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地方。”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真正的修炼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生活之中。

那生活中的什么事,最历练人呢?

不是那些顺利的、简单的,而是那些为难你的、令你痛苦的。

也就是说,碰上难事,也就迎来了修行自我的机会。

困难面前,是一边犯难一边后退,还是勇敢地迎上去,结果大有不同。

说到这点,我就很钦佩作家松浦弥太郎。

松浦弥太郎家境不好,年纪轻轻就辍学打工。

18岁时,他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下一张前往美国的机票。

抵达美国后,他语言不通,无亲友相靠,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迎难而上,愈挫愈勇。

他自学英语,锻炼生存技能,终于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

后来回国后,37岁,松浦开书店创业,41岁,担任《生活手帖》的主编。

但同样的,又遇到重重困难,不是书店倒闭,就是杂志卖不出去。

为了办好《生活手帖》,他花时间收集了很多生活技能。

比如:怎样钉好钉子、怎样做出美味荷包蛋、怎样收藏最节约空间……

在松浦精心运营下,这本杂志最终成了销售过百万册的殿堂级生活指南。

而松浦弥太郎,也成了“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生活不简单,赚钱也很难,人生多有磕磕绊绊。

遇难事的第一反应,不要再打退堂鼓。

唯有直面它,才能战胜它。



来源:视觉中国



遇烂事,不纠缠

作家李尚龙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天,他跟父亲开车去商场购物。

离开时,因为五块钱停车费,父亲和保安起了冲突。

说实话,这钱收得不合理,停车时间很短,理应免费。

所以,父亲坚决不给,但保安坚决不让他们离开。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李尚龙赶紧走过去,掏出五块钱递给保安。

父子俩被放行后,父亲非常不高兴,脸色阴沉沉的。

李尚龙解释说:“今天才开始,为五块钱把一天的心情搞坏,值得吗?”

听了这话,父亲一拍大腿:“哎呀,是啊!真没必要。”

碰上烂人烂事,最好的做法,就是立马离场,绝不多停留一秒。

看过一则寓言: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突然,脚掌被什么东西划破了。骆驼很生气,狠狠踢了几脚地面,结果脚掌鲜血直流。

就在这时,天空盘旋的秃鹫,闻着血味过来了。秃鹫在骆驼头上飞来飞去,骆驼忍不住朝秃鹰嘶鸣。

结果,骆驼的叫声,又引来了沙漠中的狼。逃跑过程中,脚掌上的血,又引来了食人蚁。

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把骆驼害死了。

我们觉得骆驼傻,但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忍不住陷入烂人烂事的泥潭。

周国平说: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别人和老天较劲。

生活中的种种烂事,你越纠缠,陷得就越深。

只有以最快速度离场,才能避免烂事发酵。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理论,被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反应决定的。

生活中90%的事情,全凭自己掌握。

就像开头,被领导喊错名字。

你是巧妙地开句玩笑,之后该干什么干什么,还是多思多虑令自己内耗,惶惶不安?

第一时间怎么应对,全在我们自己。

愿我们都能历事修心,经事长智,于万千琐事中,锤炼出更好的自己。

点个“推荐”,与朋友们共勉。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