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深度好文)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8-1 11:25| 查看数: 53| 评论数: 0|



来源 | 国学生活

作者 | 昀卿

林语堂曾经写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用尽全力去争,争一口气,争一个理,争一个高低上下。

殊不知, 那些执拗的争抢,到头来,往往是一场徒劳,甚至反伤自身。

人生在世,真正的智慧,在于看清界限,懂得顺应。

有些事,不是争就能赢;有些人,不是争就能改变。

学会下面这“四不争”,便能家庭和睦,事事顺意!

01

不与父母争胜负

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话虽带有一定的绝对性,但却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对待父母确实要多一些体谅与包容。

父母年岁渐长,思维习惯早已落后不少。

若事事都要争个对错,辩个明白,你或许争赢了道理,却可能输掉了亲情,寒了父母的心。

那份争论带来的胜利感,远不及父母眼里的失落更让人揪心。

麦家年少时,因家庭出身饱受欺辱。

一次,他被同学打得鼻青脸肿,满心期待父亲能为自己撑腰。

可父亲赶来后,非但没有安慰,还当众给了他两耳光,甚至拿扁担抽打他。

麦家又气又恨,内心咒骂父亲,自此近 20 年,他与父亲形同陌路,鲜少与父亲说话。

他心里堵着气,总在等着父亲哪怕一句含糊的“歉疚”。

但世间许多遗憾是难以弥补的,多年后,麦家自己成为父亲,历经生活的沧桑,才深深理解父亲当年的艰难与无奈。

然而此时,父亲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直至生命尽头,都未能认出他。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的絮叨、固执,甚至是些微的“无理”,都包裹着岁月沉淀的爱与关切。

放下争胜之心,多一分耐心聆听,多一分体谅包容。

顺着他们的心意,在无关原则的小事上退让,在关键处用温和的方式引导。

当你不再执着于在言语上“战胜”父母,你会发现,家的氛围更暖了,父母的笑容更多了,那份血脉相连的温情,也更深沉了。

02

不与伴侣争对错

俗语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夫妻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哪能事事都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伴侣是最亲密的人,正是因为这份亲近,彼此之间也最容易因琐事起争执。

争赢了又如何?

证明了自己“正确”,却让对方感到挫败、委屈甚至怨恨。

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往往源于那些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小道理”。

家中的温度,就在这一次次的争论中悄然下降。

争对错,争掉了情分,争淡了爱意。

杨绛与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为一个法文的读音起了争执。

杨绛坚持认为钱钟书口音带乡音,发音不对,钱钟书不服气,两人互不相让,言语间满是火药味。

后来,他们找来一位会英语的法国夫人评判,杨绛赢了。

可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杨绛却表示她心里却没有丝毫喜悦。

两人冷静后反思,意识到为这点小事争吵毫无意义,读音规则既定,争赢了也改变不了什么,还伤了彼此感情。

作家三毛曾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源泉啊!再苦也是温暖的。”

伴侣是携手走过风雨的人,不是法庭上的辩论对手。

与其耗费心力去争辩谁更有理,不如想想如何让对方感到被理解、被支持。

当你放下争对错的执念,你会发现,爱意并未减少,反而在包容里,变得更加丰满。

03

不与朋友争高低

真正的友情,贵在相知相惜,而非攀比较量。

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真正的君子只会团结周围的人,而小人才会生出攀比之心。

朋友存在的意义,是分享喜悦时分担忧愁,一旦掺杂了“争高低”的心思,真诚便打了折扣,情谊便有了裂痕。

争赢了面子,可能就输了情谊的里子。

民国收藏家张伯驹与著名画家潘素,夫妇二人与许多文化名人交好。

张伯驹一生散尽家财收藏国宝,只为不让文物流失海外,晚年生活清贫。

他的许多朋友,境遇各异,有身居高位者,有富商巨贾,也有同样清贫的文人。

张伯驹与朋友相交,从不攀比身份地位,也不炫耀自己的收藏,更不因朋友发达而趋附,或因朋友落魄而疏远。

他与朋友交往,谈的是艺术,论的是学问,品的是人生,绝口不提俗世的高低贵贱。

朋友有难,他倾囊相助;自己落难时,也坦然接受朋友的关心,从不觉得“低人一等”。

在书中看过一句这样的话:“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因此,无需攀比,因为你们本就有着相通的灵魂。

朋友之间,贵在真诚,重在交心。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道路各异,本无绝对的高下之分。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得意时由衷祝福,在你失意时雪中送炭,而不是与你一较高下。

当朋友不再被视作潜在的“对手”,你就会发现,彼此的相处更加轻松自在,那份信任与支持,才是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04

不与老天争倔强

老话说:“人算不如天算。”

任你机关算尽,也抵不过天道无常。

面对不可抗力,若一味地怨天尤人,捶胸顿足,甚至固执地要与命运硬碰硬,其结果往往是身心俱疲,陷入更深的痛苦。

这种“争”,只是徒劳,是对自身能量的巨大消耗。

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只会让自己在愤懑与不甘中沉沦。

古代有个叫田横的书生,一心追求功名富贵,为此游历四方、刻苦求学,却始终碌碌无为。

一次,他遇到一位老者,老者直言:

“你的一生注定平凡,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应顺从命运,活出自己的本色。”

田横起初难以接受,仍执着追求,可尝试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历经挫折后,他终于恍然大悟,不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功名利禄。

此后,田横安心过起平凡日子,种种地、读读书,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幸福。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

“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面对无法改变的境遇,

与其耗费所有心力去愤怒、去不甘、去倔强地对抗,不如学会接受。

接受,不是消极认命,而是承认现实的勇气。

在接受的基础上,冷静下来,看看在当下的“定局”中,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处境,安抚心灵,积蓄力量。

把“争”的力气,用在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寻找新的可能上。

当我们停下硬碰硬的无用功,静下心来等待转机时,就会发现,往往看似绝境的地方,会出现新的生命境界。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曾经说过:“喧闹任其喧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真正的强大莫过于此,懂得在何处发力,学会适当时放手。

放下那些注定无果的争竞之心,将心力收回,专注于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涵养自己的德行,善待身边的人,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一切。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