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到中年,这几个人就别联系了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7-31 09:07| 查看数: 92|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一篇帖子,主题是“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爱交朋友了”,讨论的人很多。

其中有条回帖,说得很诚恳: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真的不喜欢交朋友。

但大多数人一辈子里。能遇到的真心朋友寥寥无几,其余不过是因某事临时凑在一起的搭子。

就像同学同事。在同个屋檐下,你们可以有说有笑,看着像一家人。

离开了共同要做的事,很快就变为路人。

人在年轻时,很容易搞混挚友和搭子,白白付出许多感情。

等你失去的搭子足够多了,你自然会明白,总有些东西,是宁缺毋滥的。”



是啊,良师益友大家都想要,可这样的人终究不多。

所以,越来越多人喜欢独处,喜欢先过好自己。

事实上,能够做到不勉强自己合群,不逼迫自己“朋友多,会来事”,或许也是一种智慧。

到了一定年龄,学着把身边的圈子筛一筛,拣一拣。

特别是以下几种人,真的不要再联系了,没必要。



物理学中,有一个“能量传递效应”,说的是物体能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流向低。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这个效应也是生效的。

有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抱怨,随时随地陷在情绪的泥淖中。

你去花时间开解他、拯救他,反倒会被他拉下水。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每次见到他,都会下意识焦虑;每次和他相处,都会累得很快。

这样的人,就是在吸食你的能量,让你不由己地在无形中变得疲惫。



朋友小敏一直是个小太阳,活泼热情,每天都活力满满的,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前阵子,我们俩出门逛街,她竟然破天荒在地铁上睡着了。

我关切地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回去休息。

小敏笑了笑说,没事,就是最近睡眠不太好。

在我的追问下,这才得知,小敏有位远房表妹,最近来到我们这边工作了。

出于好心,小敏便说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可以找她帮忙。

可没想到,从那以后,表妹一遇到烦心事,就会向小敏寻求安慰;

在单位受了委屈,她午休时间哭诉;

合租室友不讲卫生,她不敢说对方,只敢对着小敏哭;

晚上一个人睡不着觉,也要打电话,寻求安慰。

小敏说,她几乎喘不过气来,每天都精神恍惚。

还好,后来小敏还是下决心拉黑了对方,也终于得以喘口气,慢慢恢复能量,做回自己。



作家李中莹说:

“一份坏的关系,不仅消耗你的能量,

还会把你的感情、你的生命力、你的动力、你身体的种种机能都一点点耗尽。”

请记住,身体往往比心更敏感。

那些相处起来很累的人,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正在被啃食、被消耗、被掠夺。

人到中年,精力越发有限,满足了别人,就无法顾及自己。

与其不断被消耗,倒不如及时抽身,免受其害。



曾看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一段关系,如果一直依靠某一方来维系,那就说明它该结束了。”

爱情中如此,友情中亦然。

正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任何一份真挚的感情,都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写过一位英语老师小张的经历。

小张因为培训,认识了一位同事,恰好两人都在租房,就一同合租,成为了朋友。

可住在一起后,小张却渐渐感觉有点不适。

每次出去买菜,朋友从来没有主动分担过费用,都交给小张来出。

每到做饭的时候,朋友就坐在那看手机。

不帮忙打下手,也不给一些饮食上的建议,一心做起甩手掌柜。

更关键的是,因为小张英语好,所以朋友总是找小张帮忙翻译各种资料、文献、字幕等等。

而且没给过小张应有的报酬。

有一次,小张刚下班,很疲惫,就拒绝了对方的求助。

想不到对方直接翻脸,对小张痛斥了一番。

思前想后,忍无可忍,小张决定搬出去,不再和这个朋友来往。



说实话,好友之间,的确不必事事算得分明,永远追求公平。

偶尔请个客,或者互相送点价值不对等的礼物,都是正常的。

但谁也受不了长期的单向付出,任由另一方不停吸血。

哪怕不是什么大钱,哪怕其实多做一份饭菜,并不算什么大事,但人心会凉。

心凉了,再好的交情,都会觉得不值得,都会想终止。

作家苏岑说:

“当付出没有回报的时候,当温柔不被善待的时候,请收敛起那不管不顾的情深,做一个薄情之人。”

人到中年,需要的是“你落难时我拉你一把,我淋雨时你给我送伞”。

能够相互温暖的关系,才不会走散,才能经得起时间,扛得住意外。

千万别委屈自己,强撑在单向的关系中,唱滑稽的独角戏。



今年年初的时候,贵州一名6岁男孩的失踪案,揪起无数人的心。

男孩失踪在一个普通的午后,一片熟悉的家属区。

两天后,他在一个阳台的塑料桶中被找到,已然失去了生命。

而最令人愤慨和不解的是,故意杀害男孩的,正是孩子爷爷亲兄弟的妻子,当地俗称“大奶奶”。



按说不算远亲,逢年过节还会走动,不该有什么过节。

有知情网友留言说:

“大奶奶自己也有孙子,只是比较平庸,

比不上死者聪明伶俐,招人喜欢,可能出于嫉妒害死了他。”

讲真的,这样的恶行,这样残暴杀害一个孩子,甚至是和自己沾亲带故的孩童,光是想想,十点君就一身冷汗。

诚然,这样的极端事件,只是少数,但生活中,因为嫉妒心反目成仇的朋友,绝不在少数。

年轻时,大家条件都差不多,如果恰好同窗或者共事,再有点共同爱好,很容易就成了朋友。

可等一路打拼到中年,人和人的差距,不说云泥之别,难免也有了鸿沟。

这时候,就难免有人见不得别人好,觉得当年共患难了,凭什么今天只有你享福,继而关系破裂。

国产剧《两个女人的战争》里,赵欣梅与牛淑荣从小就是邻居、是玩伴,长大后,也是一起下乡的挚友。

在牛淑荣心里,一直把赵欣梅当成好姐妹,是真心的,处处为她着想。

每一次赵欣梅家里有事,牛淑荣都愿意不遗余力帮她。

可在赵欣梅眼中,家境优渥、婚姻幸福的牛淑荣做什么都是在和她争风头,显摆自己。

所以她越是对自己好,赵欣梅越是恨。

诚然,赵欣梅是有自己的闪光点。

可她在这段闺蜜关系中,也的确始终放不下的嫉妒,最终闹得两人的生活一地狼藉,各自受伤。



讲真的,人性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只可同患难,就是气人有笑人无。

如果你身边有嫉妒心重的人,不管你们从前有多要好,都该及时远离。

这样的人是喂不熟的,你对他好了,他不会感激,只会恨你凭什么有资格在高处施舍他;

你不管他,自己过自己的,他又觉得你凉薄,发迹了就忘了老朋友。

遇见这样的人,一定要趁早与其切割,远离彼此生活,免生祸端。



所有老友疏远的原因里,“不再同频”这一点,应该是最值得惋惜的了。

人在最理想主义的时候,所结交的朋友,多少都是有所志同的。

甚至于,彼时的那个人,也许真的是我们的知心挚友,可以和我们促膝长谈许久,仍然兴致盎然。

可惜,时间是最无情的东西。

旧知己再相见,也许真的不再是一路人,无法再同频。



我有一位很欣赏的独立音乐人,她有一位经常合作的朋友。

那位朋友很有才华,也很懂她的心思,总能第一时间听出她旋律里的情绪,写出精妙的歌词。

这样的友情持续了十年,她们的私交也越来越好,除了聊音乐、聊理想,还会分享很多生活日常。

直到有一阵子,她突然绝口不提这位朋友,也没再有什么作品和她合作。

直到有很多粉丝追问,她才写了一篇文章,透露了内情。

原来,那位朋友前两年结婚了,紧接着就是买新房,然后接连生了两个孩子。

而后,她们再聊天时,她明显能感觉到两人的想法和生活重心都变了。

她说这段旋律节奏太快,朋友讲压力很大要还房贷;

她问朋友是否有空一起练琴,朋友说孩子没妈实在不行;

她问朋友还要不要一起写歌,朋友却困在生活里不得解脱。

朋友想说的,她不想听;她在乎的,朋友已经放下了。

直到这里,她还觉得大家只是需要磨合,还在尝试沟通。



但她的朋友却诚恳地说:

“很感谢你还拿我当朋友看,但我觉得,我们可能不该再联系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比怀念十年前的我们,怀念那些追逐理想的时刻。

如今你的理想依然未改,但我却变了太多。不能互相理解帮扶的朋友,我想也就算不上朋友了。

别难过,其实大家都没错,只是位置变了,各有队友。”

是啊,其实并非所有的断交,都有过错的一方。

只是人和人的相处,都是季节性的,时候到了,不得不道别了。

人到中年,渐渐明白,最好的社交方式,就是来时珍惜,去时释然,尽己所能,顺其自然。

已经不同频的人,就别强求了,放过现在的彼此,保全过往的回忆,也许更美好。



亨利·亚当斯曾说过:

“一生交一个朋友称得上充足,交两个朋友称得上众多,交三个朋友称得上难得。”

我们之所以越长大越孤单,本质上就是参透了,朋友是可贵而稀有的,难得遇见,却又容易遗失。

人这一生,能收获缘分无数,但值得发展为好友,甚至知己关系的,寥寥无几。

余下的那些,不必过于看重,该丢就丢,当断则断。

点个,愿你能轻装上阵,余生不因社交受累。

作者 | 明冬,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