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靠谱皇帝朱祐樘:开创一夫一妻,实现“弘治中兴”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7-26 12:32| 查看数: 59| 评论数: 0|



来源 | 有书

作者 | 有书庄雁

在逐渐衰落的明朝中后期,有这样一位传奇的皇帝。

他打从娘胎起就躲躲藏藏,在冷宫吃百家饭长大,六岁之前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

哪怕父子相认后,被册封为皇太子,有着太后的庇护,却依旧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毫无存在感和威仪可言的皇子,却扭转了明朝山河日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中兴。

而他就是与汉文帝、宋仁宗并肩齐名的贤主——明孝宗朱祐樘。

那么,朱祐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舛的命运,他又是如何带领明朝走向中兴盛世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帝王的传奇一生。

01

身世凄惨,吃百家饭长大

公元1470年,朱祐樘出生了,不过此时没有喜悦和祝福,只有担心和躲藏。

母亲纪氏是广西土司家的女儿。

那时明宪宗在平息了当地的动乱后,她被俘入宫当了宫女。

然而这次身份的转变,也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一次纪氏与宪宗偶遇, 宪宗看纪氏聪慧漂亮,两人便发生了肌肤之亲,不久后纪氏便怀孕了。

可她并没有母凭子贵。

后宫争斗向来屡见不鲜,彼时的万贵妃手握大权,在后宫为所欲为,生性妒忌的她得知纪氏怀孕后,心生恶意,不仅安排宫女送去堕胎药,还把纪氏囚禁在冷宫里。

而多情的宪宗自宠幸了纪氏之后,便将她忘在了脑后。

好在纪氏生性纯良,与万贵妃的恶毒相比,宫女更愿意帮助她。

就这样纪氏逃过了一劫,并悄悄地产下一子。

但是没过多久,万贵妃就收到了纪氏产子的消息,心怀恶念的她立即派太监张敏前去将孩子溺死。

但是,张敏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本着保护皇家血脉的善心把孩子偷偷藏起来抚养。

后来,早年间被宪宗罢黜、居住在冷宫西院的前皇后吴氏,也想给皇室留个后,便帮衬着照顾这个孩子。

六岁以前,朱祐樘一直在冷宫里东躲西藏,从未出过宫门,也从没剪过头发,以至于长长的头发直接披到了地上。

直到公元1475年的一天,当时张敏正在帮助宪宗梳头发,宪宗看着镜子里显现的白发,不由得感叹道:

“我老了,可是还没有儿子。”

张敏听罢,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他赶忙伏身在地,把朱祐樘的身世及成长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宪宗。

得知真相的宪宗喜出望外,便立即派人去冷宫接朱祐樘。

当他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不由得老泪纵横,紧紧地抱起了这个从没见过面的儿子。

随后,宪宗便昭告天下,封朱祐樘为皇太子,纪氏为淑妃。

那时,朱祐樘刚满6岁。

本以为,认祖归宗是一件圆满的好事,朱祐樘和母亲再也不用躲躲藏藏地过日子。

可谁知,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同年十一月,纪氏神秘死亡,朱祐樘哀毁如成人。

紧接着,太监张敏也离奇吞金而亡。

宫里所有的流言都指向作恶多端的万贵妃。

但是由于宪宗对万贵妃十分依赖,处处都依着她、顺着她,所以并没有去追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反观朱祐樘,即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也未能摆脱万贵妃的算计。

她仍不遗余力地找寻机会,试图说服宪宗废黜这位突如其来的太子。

幸运的是,皇太后担心万贵妃对孩子不利,便将小朱祐樘接到了自己的宫里亲自抚养。

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朱祐樘的心智,锻炼了他坚韧的品性,也让小小年纪的他深知,只有隐藏自己,韬光养晦,才能在尔虞我诈的宫中顺利长大。

为此,他一直谨言慎行,苦读诗书和历代帝王的善政垂训,而争气的他学业又十分出色,得到了大臣们一致的认可。

就这样,朱祐樘在祖母的庇护和学业的精进中,顺利地来到了自己的18岁。

而那些年少时的隐忍和努力,也为他以后接管皇权,创下盛世奠定了基础。

02

登基后,用行动坚守一夫一妻制

公元1487年,到了适婚年龄的朱祐樘在父亲的安排下,与16岁的张氏完婚。

张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礼,温柔又不失活泼,深得朱祐樘的喜爱。

然而这也是历史更替的一年,他们成婚后没多久,万贵妃突然病故。

同年八月,宪宗也相继离世,给朱祐樘留下了一个国力凋敝的国家。

随后,朱祐樘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

张氏也从太子妃成为了皇后。

此时,面对紊乱的朝政,朱祐樘因早年学习了历代皇训,更能清醒地意识到,革新的重要性。

后宫也不例外。

由于朱祐樘从小经历了宫斗,看到母亲及其他妃嫔的遭遇,见识过万贵妃的狠毒,对后宫的争斗深恶痛绝。

因此,他从结婚后,便推崇一夫一妻制,一生仅有张氏一个妻子,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后宫安稳后,朱祐樘便把主要心思放在更新朝政上,纠弊政为良政,变惰政为勤政。

为此,他不仅每天坚持早朝必到,还恢复了午朝和经筵侍讲,和大臣们商议治国之方。

然而,朝政最核心的还是官员,他们关系着国家的兴盛,以及社会的民生。

之前遗留的官员混、懒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朝堂的办事效率,于是朱祐樘决定对此进行严查。

从公元1488年开始,朱祐樘便着手彻查明朝所有官员,对于贪污腐败、能力有限、只混日子不办正事的,纷纷予以清退。

因此,仅仅一年的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就有一百多名官员被罢免。

然而,就在官场整肃一清之际,上天又给这位年轻的皇帝出了一个难题。

公元1489年,黄河在开封段决堤,从河南到山东,变成了一片汪洋之地。

这是明朝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庄稼欠收,财政吃紧。

朱祐樘在和朝中大臣们商议之后,安排了25万民夫, 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

一年后,黄河的水患问题被成功解决。

由于朱祐樘登基后的几年里,一直忙于政务,对皇后的陪伴减少了许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按当时的大明宫律规定,皇后在乾清宫被宠幸后,是不能在那里留宿过夜的,必须由太监们护送回坤宁宫。

但朱祐樘却打破这一制度,他不但允许皇后留宿乾清宫,两人每天还同起同卧,谈古论今,快乐且满足陪伴着。

没有复杂的后宫嫔妃带来的心力消耗,朱祐樘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政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年。

03

无休止的工作,最终累垮身体

直到公元1493年,就在整改初见成效时,淮河又发生了严重的水灾。

泛滥的洪水导致京杭大运河全线瘫痪。

这是一条连接南北的运河,不仅承载着国家的财政赋税,还影响着沿岸农业的生产。

麻烦很大,问题也很棘手,但是朱祐樘并没有退缩。

他又派遣了25万民夫去抢险救灾,还亲自参与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在京杭大运河的疏浚和维护工作上,更是亲自到场监督指挥。

他甚至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泥泞的河床,与民夫们一起劳作。

这种亲力亲为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人心,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长时间的户外劳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他本就不好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张皇后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经常相伴照顾。

好在历经三年,治理工作顺利完成,而自此之后的两百多年间,黄淮两域几乎没有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水灾。

随后,这位一心为国的君王又把重心转移到革新上来,不仅选贤任能,还不断地向大臣们虚心纳谏。

公元1502年,朱祐樘调任两广主事刘大夏入朝担任兵部尚书。

此后,经常与之商议政事。

从中央机构到徭役赋税,再到军事,朱祐樘都与刘大夏进行了探讨。

而刘大夏也根据国情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身体力行地推进着改革的措施。

朱祐樘在一次次的朝会探讨中,不仅看到了治国的希望,还从中体会到了勤政的乐趣。

在此后的几年里,朱祐樘每天都亲自批阅奏章至深夜,不放过第一时间了解民情、国情的机会。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朱祐樘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社会开始走向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而这一阶段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弘治中兴”。

朱祐樘也成为了后世人人敬仰的“中兴令主”,位列《明史》的“五大仁君”。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系国家和百姓的朱祐樘,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缺少休息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

但即便如此,朱祐樘仍然坚守一线,事必亲躬,未曾放松过一刻。

最终,在公元1505年,这位“勤政爱民”的皇帝永远地倒下了,享年36岁。

他前半生凄苦,后半生用自己的努力造福社会和人民,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君主。

在即位的十八年里,他独宠张皇后,更是开创了封建王朝一夫一妻制的典范。

而作为他的贤内助,张皇后在之后又辅佐了两任君王,继续为丈夫守护着大明的山河。

他们共同为大明朝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佳话。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