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数百万憋屈的大人,被18岁女孩的勇气狠狠上了一课

发布者: scarecrow | 发布时间: 2025-7-15 11:14| 查看数: 73| 评论数: 0|

文/和小畏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打翻的可乐

最近,我刷到一个女孩分享自己捍卫权益的视频,故事非常简单,却有着接近300万的点赞。



女孩高考完后,一天和家人去吃麦当劳。

这时,坐在旁边的俩男生一直在推搡打闹,突然把可乐打翻了,而女孩的衣服和裤子都被淋湿了。

一男生立马捡起剩下的半截可乐去洗手间,另一男生则呆坐着位子上,尴尬得左顾右盼,也并没有道歉。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女孩的妈妈,说道:“没事没事,这能洗掉吗?”

男生立马接过话茬说:“能,能。”然后就转过头回去吃饭了。

女孩则是一脸的不悦,妈妈见状,说她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一开始,女孩只希望对方真诚地道个歉,而如今又是被对方无视,又是被妈妈指责,于是她决定要出一口气。

她拿起外套走过去,眼神坚定地看着俩男生说:

“你好二位,我的衣服和裤子因为你俩的过失弄脏了,我需要清洗,需要你们赔我30块钱干洗费,你们商量下到底是均摊还是怎么处理。”

女孩全程面带微笑,语气温和,态度强硬。

俩男生一脸尴尬,最后招架不住,给女孩转了钱,也终于道了歉。

女孩一转身,发现有几桌客人在偷偷地瞅着她。

而妈妈则是直接翻白眼,嫌弃她丢人,拎着外套直接出门走人了。

此时女孩饭还没吃完,就自己坐下来淡定地吃饭。

回顾起这次经历,她丝毫不后悔,甚至觉得很值得。

她这样总结道:“虽然我是胆小鬼,但我还是会为了自己,千千万万次。”




彻底地站在自己这一边

不难发现,女孩的应对方式,既没有撕破脸得罪对方,也没有忍气吞声委屈自己。

熟悉心理学的伙伴,应该很快会联想到一种状态:不含敌意的坚决

这是当我们受到冒犯时,最好的回应方式,它并不复杂,需要的是我们温和而坚定地向对方表达不满,提出需求。

不过我发现,许多人能够做到「不含敌意」地让事情过去,而能够「坚决」地捍卫自己的人却少之又少。

假如代入女孩的位置,不少人容易会产生顾虑:

因为这点事而不满,会不会显得我小气呢?

万一和对方吵起来,该怎么办呢?

对方是不小心的,事情也已经发生了,追究还有意义吗?

这时,人会表现得犹豫不决,或者在心里面对自己说:算了,我该大度一点、得体一点。

当这样想时,事情通常就会不了了之。

然而,等到回到家里,等到晚上睡不着时,等到某天再次受到委屈时,人会恍然再次想起这事,感到委屈,感到愤怒:

凭什么他们冒犯了我还能像没事人一样?

为什么一声「对不起」也没对我说?

凭什么每次都是我去理解我去忍?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那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并没有真正的过去!

我知道,许多人都经历过上述的心理历程,有的人甚至已经重复了无数遍。

这样的过程就像是慢性毒药一般,在侵蚀着人的内心。

这在无形中不断强化着「我的感受不重要」的消极观念,也在一次次退缩中一点点消磨人的勇气。

诚然,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并不容易,上文中的女孩所处的场景里,还遭到旁人的冷眼和父母的不理解。

而她最终依然坚定地去捍卫自己,勇气尤其可嘉。

一位网友如此评论鼓励道:几个人的白眼和否认,在百万人的点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说到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捍卫自己明明是好的,为什么身边总会有人会抗拒这么做,甚至见到别人这么做还会翻白眼?



来源:视觉中国



假大度,假体面,真羞耻

如果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便会发现,有许多人就像女孩的父母一样,认为女孩抓住事情不放,就是在找碴儿、在丢人。

当我们试图去捍卫自己时,在这类人眼中就成了幼稚、不懂事、不够大度体面,甚至会被翻白眼。

这时,我们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中——难道真是我太斤斤计较了吗?

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在于,那些劝你不再追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他们并非真正的大度,而是内心有着极强的羞耻感:

他们认为人被冒犯后有情绪是可耻的;自己需要一声道歉是矫情的;向别人表达不满和请求更是丢人的......

强烈的羞耻感会让他们习惯性忍气吞声,并美其名曰大度。

在关系中,他们会把这种羞耻感投射到别人身上,就像父母会以女孩的言行为耻一样。

当一个人内在充斥着强烈的羞耻感时,他的自我是极其脆弱的。

如果我们把人的自我比喻成一个小球,那么,充满羞耻感的自我就如同一个玻璃球,它缺乏弹性,害怕碰撞,容易破碎。

所以他们不敢发声,害怕对方不理解,害怕被人评头论足,害怕引起冲突。

归根结底,这是害怕与人发生碰撞,因为哪怕是轻微的碰撞,也会让他们这颗玻璃球碎掉,而自我破碎是一件很痛的事。

当然,他们往往无法觉知这是羞耻感在作祟,只会无意识地强调体面和大度。

看到这或许你会问:那世上会不会有的人是真的大度,真的不计较呢?

当然有,只是真正的大度从来不是通过怀疑和剥削自己来的,而是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自然而然活出来的。

同时,真正大度的人从不会阻挠别人捍卫自己,更不会翻白眼。



来源:视觉中国



越表达,越勇敢

那么,对于我们想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普通人而言,可以怎么做呢?

答案是:多接纳+多表达

前面提到,当一个人对自己充满羞耻,这颗自我的小球就会变得易碎,不敢碰撞。

相反,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接纳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那么,小球就会变得坚韧而有弹性,能够承受住冲击。

举个例子,当你试图捍卫自己权益,但又陷入犹豫时,不妨觉察一下——

此时,我是否正在以自己的情绪为耻?是否认为捍卫自己是错的?是否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如果是,那么告诉自己:

我应当为自己发声,这件事天经地义;

不必强求旁人都理解和支持,别人不理解,那是他们的事;

不必强求事情最后的结果,只要我发声了,就是成长了。

当我们能更接纳自己,便会更有力量去表达,而表达得越多,人的内核也会变得更加有力量。

在女孩的视频底下,有两条高赞的评论,正是对此的有力说明——




是的,当我们更多地去为自己发声,便会变得更有勇气,而话语也会愈发有分量。

因为,此时我们不再与自己对立,而是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



写在最后

在心理学中,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鼓励大家要表达不满、捍卫自己、去尽量发声。

诚然,有时候现实情况是复杂的,或许你如今还不够有力量,或许身边的环境还比较危险,无法做到为自己发声......

对此我想说:没有关系。

今天的文章也并非要求大家每次遇到事情都力争到底,而是希望你在受到冒犯时,不再去怀疑和否认自己,也不再为自己情绪和需求而羞耻。

就让这股信念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随着你更加接纳自己,它会在内在生根。

直到有一天破土而出,成为你与世界碰撞的底气。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