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老了,存款是留给孩子,还是给自己养老?过来人的回答很现实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7-12 11:09| 查看数: 65|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这两天看到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

这意味着医疗进步,人们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但同时,长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养老成本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各类疾病治疗、康复以及长期护理等费用都会逐渐累积。

另一方面,身处“三明治人生”的中年儿女正被房贷车贷、育儿养老两面夹击。

一份存款三代人花不得不成为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状况。

有人选择留给孩子,以缓解当下的经济困境。

也有人选择留给自己养老,为晚年生活买保险。

都说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无论是哪种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只是,也许只有到了垂暮之年,才能真正明白,亲情与金钱到底哪个重要。



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最讨厌父母说什么话的提问。

不少人都提到了这一句:

“等我老了,钱都是你们的。”

其中一位网友感慨父母这番话对自己已经不起作用了。

刚开始听的时候,她还会说“早说这些干嘛,哪有那么快”;

后来,她意识到这只是父母的试探和承诺,便顺着父母的想法说一些安慰人的话;

到现在,她只会在一旁笑笑不说话。

她知道,父母的这句话不是交代,而是变相希望子女做出“我不要钱,你身体好着呢健健康康的,我会照顾你”的承诺

金钱,在这里只是一种能够维系亲情的手段。

但即使儿女们对父母的“考验”百般嫌弃,也拦不住父母乐此不疲地使用这种方式去确认子女对自己的感情。

说来很残忍,老去之后,钱是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如果钱在自己手里,还能在家庭里保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地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医疗选择。

选条件更好的养老院,接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或者在想吃某些食物、想购买某些生活用品时,不用看子女的脸色。

生病时也能更有底气去寻求最好的治疗,不用因为心疼子女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

没钱,不仅要难倒英雄汉,还要考验人性。

电视剧《六姊妹》中,在母亲刘美心面前,身为老幺的何家喜就有两幅面孔。

当母亲有房子时,她以“女儿上学方便”为由,迁出女儿户口,搬过去和母亲同住,展现自己身为小女儿的贴心,事事为母亲着想。

“咱们今天都不说有没有这个房子的,就什么都没有,我都要给你养老的。

我就想跟你过,我就愿意跟你过,我就想跟你相依为命一辈子。”



被哄得心花怒放的刘美心,不顾其他女儿的阻拦,把房子过户给了小女儿。

可不曾想,没有了房子,她在小女儿面前也就没有了用处。

大年三十晚上,自己一个人过年。

伤了腿,又被何家喜嫌弃照顾麻烦,急于撇清责任。

网上一位东北妈妈一句话便戳穿了养老的残酷:

“手里有八十万的,活不过每个月给孩子八千块钱的。”

人性是复杂的,在利益面前,亲情也可能变得脆弱不堪。

当你手中有钱时,无论真心假意,举目皆是孝顺儿女;

但如果你手中没有一点钱,孩子是否会孝顺就只能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良心和人品。

所以说到底,不论有钱没钱,到老了,还是要“用钱”:

留存保障,缝补亲情。



根据去年下半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数据显示:

这20多年来,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的空巢老人占比明显增长。

家庭养老,是目前最主要的养老形式。

但在实际的养老生活中,能依靠谁依旧说不清楚。

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子女理应挑起照顾父母的担子。

不过,别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的压力让不少子女即便有心,也无力。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就经历了这样的危机。

在父亲晕倒后,屋漏偏逢连夜雨。

父亲突发脑溢血,急需做开颅手术,病床前的照顾离不开人。

胡曼黎工作上打击不断,因为一个早年的纠纷,她需要承担一笔数额400万的赔偿。



从此公司、医院连轴转,事情还没解决好,儿子那边又出了问题,因为生活和学习无人照料,过得一塌糊涂。

事情陷入这个境地,已经不是胡曼黎一个人能解决的了。

她只能变卖房子,将儿子送往前夫家暂住,把父亲安置在养老院。

只有这样,她才有足够的时间去重启生活。

胡曼黎的经历,是无数中年人的缩影。

他们要应对职场的竞争和压力,要保住自己赖以糊口的工作和收入。

要给孩子的教育做投资,要为父母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不至于为不可预见的因素打乱全部生活,然而每个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当多方面的压力同时袭来,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活到一定年纪便会发现,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和苦处,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看顾。



何况到如今,“养儿防老”可能也成了“养老防儿”,有钱不能让儿女知道。

为了钱闹得不可开交的比比皆是,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甚至对簿公堂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钱什么时候该给,给多少,各有想法。

可能分配不均导致一碗水端不平,也可能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隔阂。

也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觉得,是钱能养老,不是人能养老

把钱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障。



养老,需要多少钱?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却又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

毕竟,体面老去的标准在不同人心中各不相同,养老所需的费用也会因地域、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在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或农村地区,维持基本生活的开销或许只需要一两千块钱。

但考虑到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费用不可小觑。

要想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开销更是只多不少。

由此可见,要实现体面养老,所需的费用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规划养老资金。

可以通过储蓄、投资等方式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

不能全然依赖子女,也不能毫无规划地度过一生。



只有自己手中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在老年时真正实现体面老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攒多少钱,才能安心养老》一书中,指出在为养老储蓄前需要理清自己希望达成的“养老替代率”是多少。

所谓的“养老替代率”指的是退休后的月收入占退休前的月收入的比例。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如果能达到60%—70%的替代率,那意味着,退休以后的生活品质,能跟退休前保持差不多的水平。

除此之外,作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为日后养老存钱应当以自己的收入为标杆,每个月强制性地存下一笔钱。

预留出20%-25%的钱作为养老的准备。

这个数字参考自社保机制的参保比例——

拿出1/4左右的收入,留给退休后的自己。



第二,存下来的钱可以参考“三个账户”的机制,进行合理分配。

第一个账户是“风险准备金”,预防“因病致贫”,用来交商业医疗险,给医疗风险兜底。

第二个账户是“终身现金流”,其中一部分来自社保养老金。

第三个账户是“稳健资金池”,意味着要有一笔随时可支取的钱,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公募养老基金。

当然,抛开经济问题,养老也不是一个人的事。

需要形成好的关系网络,有稳定的人际关系。

比如与邻居保持良好往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有邻居帮忙照应;

和老友定期相聚,丰富精神生活,缓解老年生活的孤独感。

还可以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结识更多同龄人,拓展社交圈子。

最后,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也至关重要。

虽然不一定能依赖子女养老,但亲情的温暖依旧是好好老去的良方。



一次大冰直播连线时,一位中年男人向他咨询父母留给孩子什么最好,是留钱还是留房子。

大冰却说,相比于房子和金钱,中年人最应该做的是锻炼、体检。

“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去打拼,而不是等孩子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的时候,父母却生病躺下了,那时候,孩子是该拼事业呢,还是照顾父母呢?”

事实的确如此,当人老了,攒太多钱已经没有意义,不是花钱治病,就是攒钱等着生命倒计时。

辛苦攒下的财富,未必能给家庭带来和谐,有时候反倒成为矛盾的导火索,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

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更多时候是庸人自扰之。

这世上仍然有很多孝顺的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有钱没钱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说到底,人心都是肉长的,亲情的维系需要真心的付出和相互的理解。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最贵的是什么?

最贵的本钱,是健康;最贵的财富,是时间;

最贵的拥有,是知足;最贵的依靠,是亲情。”

养老,不只是物质的保障,更是爱与被爱的传承。

点个



吧,愿老去的路上,有钱,也有爱。

作者 | 微微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