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生病的(警惕)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7-8 11:12| 查看数: 44| 评论数: 0|



来源 | 老子道德经

作者 | 知白

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心起。”

人这一生,所有的病痛,都不是凭空而来。

身体上的病,多是习惯的累积,心里的病,多是情绪的堆积。

若总是忧思过度、言行无度、是非缠身,再好的身子骨,也会被慢慢拖垮。

健康的身体在于日常修为,戒掉不该有的念头,管住不该有的言行,远离不该沾的是非。

如此,身心清净,百病不侵。

01

戒掉了过多忧虑,生活才会敞亮

《黄帝内经》有言:“百病生于气。”

忧虑太多,气血淤滞,病自然找上门。

多少人,整日愁眉不展,未病先忧,结果小疾拖成大病。

其实,世间万事,想得通是天堂,想不通便是地狱,心宽一寸,病就退一丈。

晚清名臣曾国藩,早年在官场摸爬滚打,事事追求尽善尽美,却屡遭挫折。

他因战事失利两次投江自尽,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又因弹劾同僚被众人排挤,整日陷入自我怀疑与焦虑之中。

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耳鸣、眼疾、皮肤病轮番折磨着他。

然而,在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曾国藩开始学会了如何放下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他不再纠结于过往的失败,专注于眼前的事务,也不再过度担忧未来的变数。

他读书练字修身养性,以平和之心对待官场沉浮。

慢慢地,他的心境变得豁达,身体也逐渐好转。

最终,他成就了一番伟业,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老话说:“忧能伤人,愁能损寿。”

人这一生,最怕的是心病。

忧虑太多,伤的是自己;放得下,才能活得轻松。

日子再难,也别让愁绪压垮自己,世事再烦,也别让焦虑侵蚀健康。

凡事看淡些,少些计较,多些从容,心敞亮了,病自然少了。

身体是自己的,别让无谓的忧虑,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活得通透的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懂得释怀。

02

管住了闲嘴闲手,日子自会清净

《道德经》有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多招是非,事多惹烦恼。

人若管不住嘴,整日议论他人,生活便充满纷争;

若管不住手,处处插手闲事,日子便难得安宁。

懂得什么该说,什么该做,日子才会过得清净。

北宋文豪苏轼,因才华横溢遭人嫉妒。

他在朝堂之上,心直口快,对新政提出诸多批评,因此得罪了不少新党人士。

乌台诗案爆发时,那些平日里对他不满的人,抓住他诗中的只言片语,恶意曲解,将他投入大牢。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九死一生。

出狱后,他被贬黄州,生活困苦。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

后来,他学会了谨言慎行,不再随意评论他人,也不再因一时之气与人争执。

他在黄州开垦荒地,种田酿酒,日子活得潇洒又自由。

《菜根谭》有言:“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话多之人,福气易散;贪嘴之人,病痛易生。

修一张慎言的嘴,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

处世立言,最难得的不是伶牙俐齿,而是守心如瓶的定力。

该沉默的场合沉默,该斟酌的话语斟酌,该保守的秘密保守。

想清净就要学会为言语设防,让浮躁的谈吐有机会沉淀。

把谨言慎行刻入骨髓,少些口舌之快,方显智者本色。

03

屏蔽了他人恶语,人生走向自由

《增广贤文》说:“恶语伤人六月寒。”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听到一些恶意的言语。

有人因为这些恶语而郁郁寡欢,甚至自我怀疑;

而有人却能一笑置之,将这些言语当作过眼云烟。

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特殊时期遭受了无数的诋毁与谩骂。

他被拉去批斗,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各种恶语像刀子一样刺向他。

但季羡林没有被这些恶意打倒,他选择屏蔽外界的喧嚣,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

他白天劳动,晚上偷偷读书写作,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依然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后来,阴霾散去,季羡林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杨绛说:“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事事在意,句句入心,终会被负能量压垮。

与其和烂人烂事纠缠,不如转身离开。

人生苦短,不要让别人的恶语,消耗自己的福气。

心宽了,路就宽了;不计较了,福就来了。

人这一生,最大的愚蠢,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屏蔽负能量,让自己的心不受干扰,才能活出正能量。



《卫生宝鉴》有言:“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病痛不会无缘无故降临,福气也不会无缘无故消散。

戒掉忧虑,心便敞亮;管住言行,日子清净;屏蔽恶语,人生自由。

养好心态,守住口德,远离是非,便是最好的养生。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