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从今天起,出门多穿红色衣服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7-8 10:30| 查看数: 92|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言道: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意思是说,自小暑开始,盛夏正式拉开序幕。

相信大部分朋友们也感受到了,最近的天气真的热爆了。

还没到三伏天呢,我们就开始经历今年的最强高温了。

这两天,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区,从南往北,面积覆盖了超过200万平方公里。



甚至有不少地方,出现了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尤其是这两天,一出门就感觉浑身湿黏,走两步汗水直流。

即便是在开了冷气的空调地铁上,都能看到不少人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

有人形容说:

北方热如熔炉,南方闷似蒸屉。

更令人窒息的是,根据最新气象报道,这样的桑拿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闷热的夏日,人体散热变得困难,体温调节机制易出现失衡,也是中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

越是在这时候,越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这两天,不少打工人都破防了,以往的天气好像都没这么热过。

尤其是在北京,有南方人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闷热感觉。

“太闷了,每天出门走到地铁站都汗哒哒的。”

北京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进入“蒸煮模式”:

阴雨天气频繁,温度又高。

不少人出一趟门衣服馊了,饼干软了,就像被牛舔了一口。

因为连续40度的高温,有来北京旅游的小孩哥小孩姐,小脸被晒得通红,哭着说自己“以后再也不来北京了”。



其他地方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两天,山东高温就上了热搜。

有山东网友晒了自家的气温截图,说这次报道的全国最高气温中,前10名就被山东占了8个。

7月5号那一天,山东发布了71个高温预警,简直热到离谱了。

有人家的鸡被热晕了,给鸡吹风扇泼水保命。

路上的人感觉被烤化了,走到路上都感觉石子路烫脚。

一向喜欢往外跑的小狗,这次都被热得直吐舌头,要往空调房里跑。

在7月6日那天,青岛甚至创下了这7年以来的最高温度。

而这才仅仅只是七月初。



就连一向以“避暑胜地”著称的哈尔滨这次也撑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哈尔滨因为连年夏天温度较低,很多人家里连空调都用不上,一个电扇就能过夏了。

但今年,黑龙江的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逼近35度,首次出现了居民排队装空调的情况。



不少人的家里,都还是第一次安装空调。

有居民发帖说,自家空调排了6天,这才等来安装师傅。

楼下的空调店都忙晕了,以前四五点钟就关门,现在一开开到大半夜。

就连安装空调的师傅都不够用了,有居民说,自家的空调,是河南师傅赶来支援才给装上的。

不用想都知道,对于不少人来说,今年夏天注定是个难以忘怀的夏天。



那么,面对这样的暑热天气,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怎么防暑呢。

十点君总结了几个夏日防暑窍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可以穿红色衣服出门

前两天,中国新闻网发文提醒大家,越是到了夏天,越是建议出门时穿深色的衣服,尤其是红色的衣服。

很多人不解,以前都说要穿浅色衣服凉快,怎么这次又换了种说法。

对此,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南京市皮肤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张扬解释道:

这是因为外出时,如果紫外线较强,浅色衣物虽然受到的热辐射相对较少,也相对比较凉快;

但它对紫外线没什么太大作用,不适合长时间暴露在骄阳下。



而深色衣服中,红色衣物最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反而比浅色衣物更能减少热量侵袭。



穿上这类能有效吸收紫外线的衣服,就好似在人体表面撑起了一把防护伞。

在同等面料下,颜色越深的防晒效果越好。

红色优于黑色,黑色优于橘色。

二、避开10-16点的高温时段

最近虽然温度很高,但仔细看天气预报会发现,每天的温度都是有波动的。

早晚相对凉爽,午间相对高温。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要出门,尽量避开10-16点的高温气温。

因为这是太阳最肆无忌惮的时刻,非必要不出门,是对自己的关照。

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携带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装备。

三、做好头皮防晒

这些年,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防晒的重要性,不少人都会穿防晒衣、戴防晒帽,却唯独会忽视一个部位:头皮。

有医生科普说:头皮也是人体比较娇嫩的部分之一。

我们的头皮和脸部往往用的是一张皮肤,在做好面部、身体防晒的同时,也要做好头皮防晒。

建议大家可以戴透气的防晒帽或防紫外线伞,避免头皮灼伤之苦。

四、保证足够摄水量

越是到了夏季,越要记得少喝饮料多喝水。

之前看过一个病例,有患者夏天运动量较大,但饮水较少,有天感觉到自己腰腹部疼痛难忍,一查,才知道得了肾结石。

医生科普说,夏天是泌尿性结石高发的季节。

主要因为夏季本身出汗多,尿液很容易浓缩,如果饮水量不够,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很容易吸收形成结石,堵在输尿管。

所以,医生建议正常人每天至少保证1500-1700ml的水摄入,确保身体能储存足够的水分。



五、车内勿放隐患物

每逢夏日,都会出现各类汽车爆炸的事件,有交警提醒,面对高温炙烤,露天停车后,这几样东西千万不能放在车里。

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内含有气体,在温度较高的车里,很容易膨胀后发生爆炸。

打火机。

打火机大多数以液态丁烷作为燃料,用高压气体填充进去的,一旦被太阳直射,温度高达50℃时,会迅速膨胀,极易爆炸。

眼镜和矿泉水。

主要是因为凸透镜原理,像放大镜一样,会将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如果时间较长,很容易引发火灾。



同样的,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我们的身体情况。

每逢夏日,中暑人数都会急剧增加,尤其是今年的高温天气,中暑人数相较往年大幅增加。

有医生科普说,中暑也是分等级的。

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是这样排列的:

一、先兆中暑

顾名思义,出现了轻微中暑的症状。

身体会有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这时候测体温,可能还处于38℃以下,需要暂时休息一下了。

二、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就严重了不少,不少患者的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升至38℃以上;

同时身体也会出现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这时候,身体往往已经出现了循环功能紊乱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三、重度中暑,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个几乎每年夏天,十点君都会提及的病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中暑了,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造成短时间死亡的病症。

它主要是因为身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出现了调节功能失衡的情况,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蔓延到了全身脏器。

有医生形容说,就像是用沸水将人体脏器用水煮了一遍。

一旦医治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而丧命,死亡率高达70%-80%。

倘若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在这里,还要格外提醒大家:

如果身边有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身体消瘦的人群,本身对高温的耐受度低的人群,要尤其注意。

因为这类人群的身体水分储备少,身体调节没那么好,一热就容易出问题。

对于体弱的人群,从先兆中暑到热射病,可能也就短短半小时。



江西有位70多岁的老奶奶,原本身体就有点发烧,在家又舍不得开空调,送到医院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神志不清了。

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患上了热射病,原因正是早期中暑没有得到重视。

好在救治及时,这才得到了缓解。

所以,在炎炎夏日,千万不要小瞧中暑。

当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大量出汗、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时,不要逞强,一定要远离高温环境,及时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有专家介绍说:

今年之所以高温会提前,出现湿热天气,主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紧密相关。

目前整个副热带高压控制着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进而引导着夏季风北推;

季风携带的水汽和热量一起到来,也就形成了如今的高温高湿天气。

而从气候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高温高湿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这里,十点君特意要提醒大家:

越是这种天气,越要注意对自己身体的养护。

多喝水、适度锻炼、避免长期空调直吹、保持充足睡眠,及时注意自己和身边人身体的变化。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要降温解暑,严重时一定记得及时就医。

小暑已至,再过几天(7月20日),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了。

如果你有夏季防暑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也请点亮手机右下角的



,将文章转发给更多人,愿我们都能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夏日。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