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七旬老人两套房买卖亲情:有的人晚年凄凉,是一场迟到的报应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7-5 10:20| 查看数: 118|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pumpkin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再多的财富不及家庭幸福,再大的盛名不如家和人宁。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01

这几天,福州张先生的故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事情要从40年前开始说起,那年张先生和前妻因为离婚问题闹上了法庭。

儿子小林当时才3岁,法院判给了前妻抚养。

按理说,离婚归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总该给吧。

可前妻回应,当时法院判决每月50元,可张先生故意找理由推脱,甚至在法庭上扬言说“孩子不是他的”,拒绝支付抚养费。

前妻也很有骨气“你说不是亲生的,那我自己养”,索性给孩子改了姓,带回娘家做各种零工过活。

张先生得知孩子改姓后气愤不已,竟跑到学校对他拳脚相加。

成年后小林想参军,张先生又一次横加阻拦,甚至再次对他施暴。

后来的日子里,父子很少见面,即便是见面也多以冲突收场,关系剑拔弩张。

时间到了2019年,张先生不知怎的突然良心发现了。

说自己想拿出两套房产(一套在西湖边,一套在三叉街附近)加上毕生积蓄来弥补对儿子的伤害。



面对父亲“诚意满满”的补偿,小林却避之不及,连面都不愿意见。

为了打破僵局,张先生开始求助调解机构。

调解员赶到儿子工作地点,远远地儿子一瞥见他拔腿就跑,如同见了鬼魅。

调解员试图电话沟通,刚表明身份,便被挂断。

最后还是社区居委会出面,传达了前妻和儿子的态度:“童年的回忆只有伤害,金山银山也填不平心里空洞。”

简而言之一句话:希望做回陌生人,互不打扰。

张先生到现在还觉得纳闷,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他以为拿出房子和钱就能弥补过去四十多年的亲情缺失,可儿子的决绝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落在他的脸上。

风烛残年之际的悔悟有几分真心实意旁人掂量不出来,可晚年再婚后膝下无子的孤独明眼人都品得出这其中的算计。

亲情不是商品,也不是单纯靠血缘传递的,而是在相处的一点一滴中慢慢培养的。

当亲情裂痕深及骨髓,物质补偿终究只是迟到者的自我慰藉。

晚年无人可依的苦果,往往是年轻时自私自利埋下的种子。

02

张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让爱回家》节目组里一个老人的故事。

此人名叫姜元陈,是工作人员在深圳的街头偶遇到的。



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的他,如今在街头以拾荒要饭为生。

但这个落魄老人年轻时也是个风云人物。

他曾任香港圣龙发公司的董事长,鼎盛时期曾坐拥上亿资产、豪车数辆。

还曾作为优秀企业家,上过当地的电视节目。



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日子过得奢侈又挥霍。

钱多了,人自然也就飘了。

在风月场所流连时,她遇上了一位比他小十几岁的“灵魂伴侣”。

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对妻子和孩子更是不管不顾,成天在外花天酒地。

最后竟背叛家庭,抛妻弃子。

可没风流多久,后来他生意失败,资金链断裂,身边人纷纷作鸟兽散,“灵魂伴侣”也不见踪影。

这个叱咤了半生的老人,只能沦落街头,拾荒为生。



节目组联系上了姜元陈的前妻,陈述了他的凄凉现状。

几十年过去了,前妻依旧没能忘却往日的伤痛,她情绪激动地说:“他在20多年前就没有家了,他可怜,难道我不可怜吗?”

不只是他的妻子,还有姜元陈的子女,虽然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提起父亲这个人,依旧是避之不及,更别说接他回家了。

被抛弃的伤害,即便是时间也无法治愈,那些过往像刀子一样,扎在了他们心中,留下了无法弥合的伤口。

而这些刀子像回旋镖一样,20多年后,一一回到了姜元陈自己身上。

我常说,我们普通人最大的因果报应,其实是在家庭里。

一个人晚年光景如何,往往藏在他年轻时的作为里。

在该承担家庭责任时敷衍塞责,在该关怀家人时流连花花世界,那老来门庭冷落的孤寂,病榻前无人侍候的凄凉也是一种情理之中的必然。

03

前段时间,隐退多年的“京圈大拿”王朔一段采访,看得我唏嘘不已。

虽然依旧伶牙俐齿,依旧透着浑不吝的痞劲儿,但眼神儿里多了许多藏不住的落寞。

如今67岁的他独居在一套老房子里。

房子年代久远,平时空落落的,下雨时还会滴滴答答地漏雨。

以前意气风发时,身边好友哥们儿无数,如今却活成“孤家寡人”一般,只有一只小猫相伴。

一天24小时,他有10个小时都在刷短视频消遣时光。

“里面跳舞的、做饭的、唠嗑的,热闹得很,总能给冷清的屋子增添点儿热闹气氛。”

除了生活上有点拮据,他身体状况不太好,不仅有痛风不能吃肉,还有心脑血管的毛病。

谈到死亡的话题,他自嘲说自己只能死在这儿:“我女儿还跟我说,不要死在家里,说这样以后房子不好卖。”

虽然带着几分调侃,但泛红的眼圈没兜住眼角的酸楚。



想当年他是赤手可热的文坛新星,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王朔渐渐迷失在花花世界。

1996年他提着行李箱,决定离开温暖自己多年的家庭。

临走前,妻子在哭,女儿也将自己关在房间中哭。

王朔有些不忍,但还是决绝地离开了。

多年后,女儿结婚一众亲友应邀参加婚礼,作为父亲的王朔却黯然缺席。

50岁时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家里饭可吃的人真是太可怜了。我是自作自受,有家的时候把家折腾没了,现在又想吃家里的饭了。”

兜兜转转才发现酒桌上的山珍海味不如家里的粗茶淡饭可口,外面的花花世界不如家里的情真意切暖心。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亲情一旦破碎,真的很难再拼凑完整。

采访的最后王朔说:“如果死在家里就跟猫在一块了。”

这话听着轻松,其实透着一股子深深的孤独和悲哀。

嘴上说得再洒脱,心里总归还是有牵挂的。

人老了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感受,对亲情的渴望,这些真实的情感是藏不住的。

这些年遇到过很多人,也是如此。

年轻的时候风光无限,只想为自己而活,离婚的时候也不想要孩子,可是等到自己老了病了之后,心境完全不一样。

生命走到尽头,对疾病无可奈何时,就会想要拼命抓住自己的子女。

就像开头的老张,宁愿用两套房子和全部的积蓄换回儿子的心,他惦记的无非是生病时一份可靠的关照;

就像《欢乐颂》中安迪的父亲,年轻的时候不要她,可是老了之后,倾尽亿万财产也要让她认自己当父亲。

人往往是上了年纪才会明白: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的缺失。

人这一辈子,要攒钱,更要攒情。

前者能让你衣食无忧,后者才更能决定你晚年的生活质量。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老态龙钟不能自理时,你的家人是对你不离不弃还是不闻不问,取决于你之前几十年,在他们心里存储了多少爱,多少温暖。

到了晚年最大的悲哀,就是在虚弱无力又命不由己的时候,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04

电视剧《白鹿原》中有一个讽刺的片段:

绑匪同时绑架了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人,索要大笔赎金。

白嘉轩的老婆知道后,赶忙拿出所有积蓄想救出丈夫,而鹿子霖的老婆却犹豫再三。

这反差正好照应了他们平时对家庭的付出程度。

平日里,白嘉轩对老婆体贴备至,而鹿子霖从不把老婆放在眼里,甚至还在外面拈花惹草。

所以当危难来临,白嘉轩的妻子会不顾一切地救丈夫,而鹿子霖的妻子却选择保全自己。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因,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果,一切都是注定的因果。

听过一个“家庭账户”的概念:

意思是,家庭幸福就像银行储蓄。

你若用心经营,就是补充收入,你若冷漠忽视,就是增加开支。

你怎样经营你的家庭,就有怎样的晚年光景。

在顾家的年龄顾家,才能在暮年之际,拥有那份家人常伴、灯火可亲的温暖。

演员陈道明,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十年,始终不沾花边新闻,与妻子杜宪相守至今;

导演李安,即便奖项加身,却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太太能对自己笑一笑;

作家钱钟书,从不参与外界的应酬,一有时间就陪着妻女玩游戏、看书。

所以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赢得了家人的肯定。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践行者,我们都是很注重家庭的人。

这世上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唯有对家庭的投资一本万利。

请你记住,再多的财富不及家庭幸福,再大的盛名不如家和人宁。

好好经营你的家庭,善待自己的家人,扛起应有的责任,才是我们年轻时为自己存下的养老金。

点个推荐,与朋友们共勉。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