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如果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你能量太低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7-2 10:24| 查看数: 102| 评论数: 0|



缺乏能量的父母,才会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好的教育,是影响,我们发光的时候,自然能照亮孩子。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青溪

来源 |青溪爸爸(ID:warmhearted2024)



俗话说:“眼里有光,看谁都是天使;心中有怨,看谁都是魔鬼。”

在我们嘴上说“爱孩子”的同时,心里却常常藏着失望与疲惫:

作业拖拉、爱顶嘴、不听话、沉迷游戏、不够懂事……

但你有没有想过:

是不是我们情绪低落时,看谁都不顺眼?

是不是我们压力太大时,连孩子一个呼吸声都觉得吵?

不是孩子先出问题,往往是我们自己早已“电量告急”。



你看孩子不顺眼

其实是你“能量耗尽”的信号

在心理学中有个经典概念叫做 “镜映效应”(Mirroring Effect):

我们会将自己的情绪与认知模式,不自觉地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当你焦虑、自责、疲惫时,孩子的行为就容易被你放大成“问题”:

  • 孩子磨蹭,是你内心焦虑的镜像反应;
  • 孩子哭闹,是你情绪压抑后的代偿出口。
  • 孩子顶嘴,是因为你内在有未被释放的愤怒。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指出:

“父母的情绪状态,决定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就像手机没电时运行缓慢,我们的“情绪电池”如果没有及时充电,哪怕孩子只是不小心打翻一杯水,也可能引爆内心的情绪。




父母在能量耗尽时

教育方式容易极端化

一位小学老师曾说:

有些孩子的眼神像极了成年人的疲惫,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家里生活得不轻松。

能量低的父母,常常失去了“看见孩子”的能力,只剩下情绪性的批评与控制:

  • 作业慢了,说他“没出息”;
  • 考试退步了,说他“白养了”;
  • 打碎杯子了,说他“手怎么那么贱”。

研究发现:家庭中否定型沟通占比超过70%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自我怀疑、缺乏价值感。

真正高质量的教育,从来不是用声音压制孩子,而是用能量感染孩子。

正如稻盛和夫说:

“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用自己的正念影响他人。家长也是一样。”

高能量的父母做得到:

1. 孩子犯错时,冷静回应;

2. 孩子焦虑时,积极引导;

3. 孩子挣扎时,给予支持。

而低能量的父母,看到的永远是缺点,听到的永远是噪音,记住的永远是失望。




你想改变孩子

先修复你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心理咨询师李中莹曾说过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情绪失衡的外化。”

  • 你焦虑,孩子无法安心;
  • 你抱怨,孩子学不会感恩;
  • 你匮乏,孩子也缺乏安全感。

比如:

一位长期失眠的妈妈,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情绪?

一位长期被工作压垮的爸爸,如何在亲子陪伴中保持耐心?

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先放弃从“改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们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最近是不是经常失眠、暴躁?

2. 是不是压抑情绪太久?

3. 有没有为自己留一点喘息的空间?

你现在的状态,孩子每天都在“复制”。

当你能量满格时,孩子调皮也是成长的活力;

当你内心空虚时,孩子再乖也会让你烦躁。




父母先修复好自己

孩子才会成长

比“育儿”更重要的,是“育己”。

我们先充好自己的电,才能为孩子发光。

给低能量父母的4个修复建议:

1. 允许自己不完美

疲惫时说“我需要休息”,不要强撑。

情绪来了就接纳,脆弱不是软弱,是人性。

2. 每天为自己做一件“小确幸”

一杯热茶、一段散步、一场静心读书,哪怕10分钟,也能调频你的内在能量。

3. 用“欣赏”代替“审判”看孩子

他不是来满足你期待的,而是来体验人生的。你的理解,是他最大的底气。

4. 适度求助,不要独自硬扛

和队友分担、向朋友倾诉、咨询专业心理师,都是智慧的选择。



心理学家荣格说:

“你无法唤醒一个孩子,除非你先唤醒你自己。”

我们总以为教育是改变孩子,其实教育是修炼自己。

孩子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情绪的晴雨表。

  • 你越松弛,孩子越安心;
  • 你越稳定,孩子越自律;
  • 你在发光,孩子自然追光。

所以,下次当你想对孩子发火时,先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太累了?”

“我是不是该停下来,先照顾一下自己?”

点个,与朋友们共勉,愿我们都能在照亮孩子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



*来源:青溪爸爸(ID:warmhearted2024),我是青溪爸爸,父母觉醒成长营创办人,正念教养的推行者。专注分享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的感悟和亲子育儿经验!已服务1000+家庭用觉醒式思维养育孩子,愿所有父母带着觉知育己育儿。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