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儿子拒绝中考,坚持打工才懂: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是养了一个“犟种”孩子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6-29 10:41| 查看数: 79| 评论数: 0|



打压和否定,会让孩子在内心筑起坚硬的壁垒。

学会有策略性地退让,孩子才愿意往前走一步,明白父母的苦心。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千语妈妈

来源 | 牛爸牛妈课堂(ID: niubamakt)



“我说了,我不去上学了!我要去打工,我以后不花你一分钱,你也休想再管我!”

儿子声嘶力竭地朝我怒吼,把我递给他的书包,狠狠地扔到角落。

我感觉非常无力,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让他听我的。

眼看距离中考只有最后半年了,哪怕去上职高我也认了,但他现在却铁了心要去打工,还大言不惭地说能养活自己。

他是在太犟了!

先不说他这个年龄不上学没人敢要,就想想一个小学文凭,后半生真的就只能靠苦力,怎样养活自己?

我劝他再坚持几年,但他完全听不进去,像疯了似的骂我:

“你天天就晓得说我懒,说我不如这个不如那个,给你丢脸了。既然你们看不起我,我不在这个家总行了吧!”

我承认这些话我确实对他说过,也许真的对他造成伤害,但还不是被他气得口不择言,谁叫他实在太犟了。

小学,儿子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好,每天放学让他写作业吧,他非要拖拖拉拉。

我跟他爸工作忙,有时加班晚些到家,结果他一个作业都没做,非得等我们回家,盯着他他才写作业。

他成绩不好,我给他报了补习班也只是走过场,老师说他上课不是扭来扭去,就是走神打晃,心思压根不在学习上。

更气人的是,周末看他写个作业,做着做着就搞小动作,一篇作文磨一天都写不到一段。

像这样令人愤怒的事多不胜数。

其实,要是他真不是学习那块料就算了,但所有老师都说他很聪明,就是习惯不好,心思不在学习上。

搞得我们放手又不甘心,总想再激他一把,让他努把力加把劲,为自己的人生拼一次。

可就是因为屡教不改,愤怒中难免说话没注意分寸,结果他就记仇了。

只要是我们说的话,他都要反其道行之。

给他说读书重要,他说考上大学还不是给别人打工。

给他说只要努力他成绩就能起来,他说他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

跟他说打工很苦很累,他说他就是喜欢吃苦……

每次跟他说话,就像鬼打墙似的,好话坏话都听不进去。

我一直好言相劝,让他好歹把职高上完,也能有门技术,再不济也比小学学历强,但他说这些“社会大学”会教他。

反正他就是铁了心的要去打工,为此他跟我们争执了很多次,我们不同意,他干脆就不上学了,整天躺在家里无所事事,除了黑白颠倒玩游戏,就是呼呼大睡。

看着他像滩难泥扶不上墙,我真的无比绝望。




实在没办法,我决定换个思路,以前我凭经验教育没用,那我干脆去学习,试试新方法或许能有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竟真的理清了儿子的犟种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问题行为是孩子证明力量的武器。”

儿子跟我对着干,并非他真的认为我说的不对,而是他觉得我说的这条路,他走不通。

从小学开始,儿子成绩就不好,在我眼里,他就是学习学习不好,习惯习惯不好,爱偷懒不肯吃苦的形象。

所以,我一直打压他否定他,跟外人交流,也不停地数落他的不足。

每次他都表现得满不在乎,我甚至认为他毫无自尊心。

可事实上,我的每句话他都听进去了,并且比任何人都相信我说的话。

他也曾努力过,但短时间的努力,换来的往往是不见气色的成绩,听到的是我批评他“还不够努力”的定论。

于是他陷入“习得性无助”:反复失败→认定努力无效→逃避学业场景。

可以说,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我不仅没保护他的自尊心,还一直扮演消耗他的能量,让他彻底不自信的元凶。

当他发现学业无果后,辍学打工成为他保护自尊的策略——与其被贴上“差生”标签,不如主动选择另一条路证明价值。

他并不是真的想去打工,不知道打工的艰辛,而是他渴望证明自己,脱离我口中“不行”的标签。

所以,要解决孩子的对抗和厌学,关键在于给孩子尊重,让他获得个人掌控感,同时,多些认可重构他的个人定义。

于是,我按照下面2步走,成功拯救了儿子。




1. 别带个人判断地跟孩子相处,适当尊重是缓解对抗的金钥匙

以前,我对孩子的每个行为都给出判定。

不好好学习,就是太懒吃不了苦。

学习成绩差,就是不够努力。

想出去打工,就是不求上进,不走正道。

……

当我习惯性评判孩子的行为,不仅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还让他觉得没有掌控力,催生他对抗的本能。

所以,即便不认可,我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他体验尝试的机会。有些道理,就是需要孩子碰的头破血流,才能刻骨铭心。

于是,我跟儿子真诚道歉,并支持他休学一年去工作。

他的计划是摆地摊,在他看来,只要支个烧烤摊,月入上万小菜一碟。

这次,我没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陪着他一起去采购推车、锅炉等等。

那段时间,他每天拿个表格写写画画,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他眼里全是兴奋,是我很久没看到的光彩夺目。

他像久旱逢甘露的麦子,在这场及时雨中重新生出希望,焕发生命力。

我突然明白,狭隘的认知一直在扼杀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条路一定不是让他偏离学习的路,而是助力他重回人生的路。

2. 成为孩子的臂膀,帮助他收获信心和勇气

现实是很残酷的,摆摊3天,不仅没有想象中好生意,还被城管赶,买的食材因为量太多,都变质只能扔掉了。

被打击的儿子笑容没了,兴奋劲也消失了,每天回家都沉默不语。

要是以前,我肯定又会阴阳怪气:“我给你说学习就是最简单的你不信,现在晓得赚钱多累了吧!”

试图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乖乖回学校。

但现在我明白,比起让他觉得在社会中走投无路,然后退而求其次靠学习逃避,更重要的是让他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去给他打气:

“虽然这几天不顺利,但你从无到有把摆摊的流程做出来了。

你不惧他人眼光,勇于行动的胆量,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当然,遇到困难肯定非常难过,你有需要老妈帮忙的就吱一声,遇山开道遇水架桥,把每个问题罗列出来,一个个想办法,肯定能攻克!”

我对儿子的认可和理解,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他重振旗鼓,开始在网上查摆摊的方法,比如进货量如何定,提升口味的方法,什么地段不会被城管驱赶等等……

他把这些都写在本子上,一点点调整。

每天下班,我就去给他帮忙。

看着他从一开始的慌乱,到后面的得心应手地接待顾客,发现他远比我想象的坚强优秀,可惜我一直用有色眼镜看他。

虽然他每天回家都在抱怨好累啊,但第二天他又早早爬起来,去进货备餐,为节省一两毛钱跟菜老板砍价,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

以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不行”、“我是废物”的负能量,逐渐被“我想想办法”、“这个很简单”、“我能搞定”的自信取代。

更神奇的是,当我学会看见他,不再指指点点,而是在他困难低落时陪着他,儿子反而跟我变得亲密了。

他会兴奋地跟我分享砍价心得,吐槽别人夸他能干时的害羞和喜悦,以及做得不好时的沮丧。

我们的心从未如此亲密。

我这才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允许他去犯错,从事情中学经验方法,这样他才能主动成长,积极向上。



3. 价值感才是孩子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勇气源泉

那段时间,除了陪伴儿子,我还非常注重儿子价值感的培养。

我会就他擅长的地方向他求教,让他发现自我优势,并积极总结经验方法,比如向他请教如何跟顾客打交道。

也会问一些问题,去激发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没有什么表格能更直观地记录收支。

每当他有进步,就及时反馈给他,于是他越来越自信。

一年时间,儿子一共赚了10239.4元。

我以为他就想这样下去,没想到休学期满时他主动提出返校。

我非常惊讶,但他却假装老成:

“虽然你不说,但我知道你是想我回学校的,我知道这是为我好,虽然我赚了钱,但也知道赚钱很难,这点钱根本不够我独立生活的花销。

以前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觉得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但现在我理解了,你是对的。跟你作对就是在害我自己。”

儿子男子汉般的发言让我泪流满面。

于是他顺利返校,虽然很不适应,每天回家都在抱怨跟不上、听得头晕,但我会理解他,支持他,去看到他的进步,跟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结果他学习反而更有动力,一年时间,他顺利考上高中。

如今,他在学习上有目标和动力,在外面感受过,他说再苦再累都要学出来,不用我提醒,他自己就把学习安排得明明白白。

更难得的是,我们的关系很和谐,我理解他,他尊重我。



经此一事,我才明白:

孩子青春期大脑的可塑性极强,看似“犟种”的选择往往是自我宣言。

教育不是一场必须立刻决出胜负的较量,而是一次等待顿悟的耕种。父母的耐心倾听与策略性退让,恰是帮助孩子看清现实而不失尊严的关键一步。

如龙应台所言:“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

而这份“选择权”的价值,需要他自己在试错与反思中真正领悟。



*来源:牛爸牛妈课堂(ID: niubamakt),擅长处理青春期叛逆、厌学拖拉、抑郁休学、缺乏内驱力等教育问题。我们的宗旨是,优秀父母养育优秀儿女,科学教养共促成长。家有6-18岁孩子的父母,敬请关注!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