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42岁的同学聚会,一大半女性都不上班了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6-23 11:41| 查看数: 85|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最近,“妈妈岗”又上热搜了。

起因是湖北省出台一项新政策,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妈妈岗”。

为女性提供工时弹性的工作岗位,方便妈妈们兼顾赚钱和带娃。



这个消息一出,就引来了全网热议。

有些人拍手叫好,觉得解决了妈妈们找工作难的困境。

但有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妈妈岗是进一步将“育儿压力”全推给女性。

反而加重了职场歧视,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

这场争议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帖子。

一位42岁网友,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发现:

自己那些985、211毕业的女同学们,如今有三分之一已经不工作了。

三分之一做着工资低且没前途的摸鱼工作。

剩下的三分之一,虽然在工作上混得风生水起。

但背后,是多年来步步小心的努力——

从未因为照顾家庭、孩子,而耽误工作或中断职场生涯。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女人似乎总要在“做个好妈妈,还是努力拼事业”中做选择。

很难两全其美。

可好像不管怎么选,未来的路都注定不好走。



之前曾看到一个网友留言:

“没结婚时,面试被问有没有结婚计划;

结婚后,面试被问有没有生孩子的想法;

生完一胎,面试被问会不会生二胎,有没有人帮你带孩子,你想怎么兼顾家庭和工作。

可我老公面试的时候,从没人问他这些问题。”



这一小段话,精准道出了职场对女性的双重考核:

不止看你的工作能力,更看你是不是一位妈妈。

假如你是。

那么你的求职门槛将比同岗位其他竞争者高出很多。

网友@菲菲在生育前是名IT工程师。

后来为了专心带娃,做了3年的全职妈妈,直到孩子上幼儿园。

然而菲菲的重回职场之路却屡遭不顺。

不止一次,当她在面试时顺利完成所有技术方面的提问后,面试官都会继续揪着“3年全职妈妈”大做文章:

要么认定菲菲是因为能力不行,一直没找到工作,才被迫做的全职妈妈;

要么觉得她脱离职场太久,与社会脱节,技能生疏,很难完成新工作。

因此给到的最终面试结果,不是拒绝录用,就是降薪。

“明明和别人做着一样的工作,完成一样的绩效,却只能拿更低的薪水。

真太不公平了。”



对女性来说,“母亲的身份”在职场属于“扣分项”,会带来更多质疑:

“长期做全职妈妈,那工作能力是不是不行?”

“与社会脱节太久,适应新工作会不会很难?”

“家里有两个娃,那会不会没精力工作,需要频繁请假?”。

因此,想重回职场的女性,不仅在面试时阻碍重重。

就算得到了工作机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向老板证明:

我可以胜任工作,不会因为照顾家庭而耽误工作。



对此,网友@水晶就深知其苦。

在30岁生娃之前,她是一家外企广告公司的总监。

一人扛起了公司一大半的业务。

原本,她的晋升是板上钉钉的事。

为了拼工作,在生一胎时,她坚持工作到38周才休假。

且只休了4个月的产假,就快速返岗。

但当她回来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的晋升名额没了。

老板美其名曰:

“先安心做个妈妈,下一次就会轮到你。”

实则是担心:

她因为做了妈妈会耽误工作。



后来水晶跳槽了。

但在入职前,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综合考虑下,她放弃了新工作,专心待产。

可等到她生完二胎再返回职场时,已经35岁了。

属于“大龄员工”,很容易被裁员。

因此水晶在工作上变得异常小心:

即使生病发着高烧,也要在医院边输液边回工作消息;

哪怕是凌晨3点,也一定要回完客户消息,才能安心入睡;

总是抢着加班,不敢让工作出现一丝纰漏,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年轻同事替代。

“我必须步步小心,才能不让老板怀疑雇佣我的性价比。”



大概是看多了“前车之鉴”,不少未婚女性开始担心:

如果我结婚了,未来某一天会生娃,那么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会不会被公司隐蔽歧视,阻碍职场晋升?

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大家开始出“奇招”——

不领证,保持法律上的“未婚”。

网友@迪迪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久前,她和男友确定了要相守终身。

但他们并没有领证,只是在一个普通的周末,举办了一场小型婚礼。

婚礼上,迪迪没有邀请任何同事。

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她也像往常一样照常上班。

“我刚拿到新工作不久,害怕老板觉得我蹭婚假。

更怕他们顾虑我结婚后会生孩子,而不给我工作机会。”



迪迪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中国女性职场现状报告》显示:

62.5%的女性在求职时会被问婚育问题。

48%的女性会因为婚育问题影响职业前景。



换言之。

不论女性在工作上有多拼,成绩多好,一旦结婚怀孕,待遇就可能遭遇断崖式下降。

詹妮对此深有体会。

她原本是一家外企骨干,有事业野心,敢想敢拼,和领导的关系也不错,互相信任。

但从同事把她结婚的消息告诉部门领导后,一切都变了。

领导先是给詹妮发来了三连问:

你什么时候结的婚?

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备孕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

等詹妮真怀孕后,又有意无意地针对她。

例如,会在团建上向詹妮敬酒,但当她明确表示自己不能喝时。

领导会大声抱怨:

“怎么就你不能喝?”

又或者在詹妮孕晚期38周,实在无法坚持工作时,为她的工作找了外包。

但理由是:

“詹妮的工作不够努力。”

还在詹妮休完产假回公司后,特意叮嘱同事少给她工作。

理由是:

“生完孩子,人家身体不方便。”

詹妮的工作性质是“多劳多得”。

不给任务,就会直接影响她每月的薪水。

相当于公司在给她变相降薪。

最终,在哺乳期结束,孩子刚满1岁时,詹妮被公司裁员了。

理由是:

条件不匹配,公司单方面解除合约。



你们发现了吗?

职场上的很多歧视,其实发生地很隐蔽。

例如以保护怀孕为由,把女性调去低薪岗位,或者故意给她们完不成的任务。

这些暗戳戳打压、边缘化的行为,很难成为证据,让女性去寻求司法帮助。

最终只能变成哑巴亏。

可被截胡的工作机会、晋升机会,被迫空白的工作履历,终归像个“污点”。

可能持续影响女性未来的工资和职业发展。

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不少女性坚持“不婚”了。



尽管聊了很多“职场对女性的歧视”。

但这件事,归根结底只是公司和女性的立场不同,带来的矛盾:

公司追求利益,想用最小的成本,找到性价比最高的“牛马”。

女性要同时考虑工作和家庭,不可能为了工作全身心奉献。

双方各有“小算盘”,自然得互相“算计”。

然而在这场矛盾背后,有个更深层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思考:

在如今的社会观念下,“育儿”依然被默认为主要是女人的责任。

可几乎所有经历过的人都明白:

一个人不可能平衡工作与家庭。

需要有人一起分担。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摆脱职场歧视”。

而是创建一个“互助型家庭和社会”。

和你们分享一个成功的故事。

宝爸杨雨坤和妻子在结婚后不久,便有了娃。

当时两人原计划一起去美国读书。

申同一所大学,丈夫读博,妻子读硕。

两人一起带娃。

谁知,后来丈夫签证被拒。

最终只能重新申请一个奥地利的博士项目。

夫妻俩被迫异国。

我们的事业心都很强,从没想让任何人放弃事业,专门带娃。

同时,担心会影响孩子成长中的安全感,我们也坚持一定要自己带娃。

由于美国的托育机构费用高昂,妻子读硕士期间的时间也不够自由。

综合考虑后,夫妻俩决定:

暂时由丈夫在奥地利边带娃边读博。

因为奥地利有比较便宜的托育机构,医疗费用也较低。

还给男性育儿假和补贴。

读博期间,时间也相对自由。

可以分出精力照顾孩子。



然而,独自带娃的难度依然超出想象。

读博需要“大块时间和完整的专注”。

但带娃却是琐碎的、无休无止的。

像在冬天时,孩子容易频繁生病。

杨雨坤只能带着孩子居家办公。

但孩子很黏人,时刻需要爸爸的关注。

一旦杨雨坤在专心工作,没关注到孩子。

孩子就会开始大吼大叫。

或者跑来在爸爸的身上爬来爬去、拽爸爸的衣服领子。

工作和带娃太难平衡了。

独自带娃的1年多,感觉生活处处是困难。

好在后来,妻子克服诸多困难,终于申请到了奥地利的工作。

一家三口才迎来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新阶段。

《荼蘼》中有个观点:

“夫妻是一起的。

双方各自牺牲了一些事情,就不叫牺牲或妥协。

而是我们一起在为生活努力。”



这便是杨雨坤的故事带给我的感受。

夫妻俩共同决定生下孩子,并且不为了孩子,放弃事业。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综合考虑现实情况后,做出“爸爸先独自带娃,随后妈妈再来团聚”的选择。

最终,在丈夫+妻子+外界支持的三方努力下,达成目标。

无独有偶。

之前十点君的一个朋友结婚后,在家做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

她的丈夫会定期给她支付费用,不把照顾孩子当成妻子的“无偿劳动”。

后来孩子大了,朋友打算重回职场。

婆婆又托关系帮她找了份工作,顺利化解了“大龄女性的求职困境”。

你们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论是育儿还是工作,都不是女人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

得一起解决问题。

而不是放任女性独自承受育儿和职场的两头夹击。

你有遇到过职场歧视吗?又是如何“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呢?

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聊聊。

参考资料:

1、人物:《他只是做了一个爸爸该做的事》

2、南风窗:《不领证,保持未婚,女性职场新人设》

3、真实故事计划:《当一个全职宝妈重回职场》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