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儿子从暴躁厌学变成安静努力,我发现:想要孩子优秀,一定要远离“精神内耗”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6-19 11:37| 查看数: 100| 评论数: 0|



现在的孩子,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点不比我们轻松。

只有父母帮孩子卸下心头的重担,他们在学习上才能够轻装上阵。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 fumuxue199)



儿子初三上学期的时候,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还有不到一年就要中考了,但成绩却在不断下滑。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学习动力明显降低,明明知道有很多任务等着完成,他却迟迟无法启动。

作业总是一拖再拖,弄到很晚才开始写。

等熬夜写完,已经过了12点,第二天早上呵欠连天,没有精神。

没学多久,就说自己很累,好像干了苦力一样疲惫不堪。

情绪也变得异常敏感,对我说的话,甚至同学的评价,都非常在意。

本来没什么大事,他却会不断纠结,胡思乱想,还都是负面的联想。

情绪受到影响,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

看着他与日俱增的厌学情绪,我实在坐不住了,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你是个男孩,要想正事,坚强自律。现在学习这么紧张,你看看你天天什么样?

你小学时候怎么能学好?现在怎么就不行,归根结底还是你不努力!

每天浑浑噩噩的,学习不上心,考试不着急,别一副活不起的样儿!让人看不起!

我觉得自己说的,句句在理。可儿子的反应,却超出了我的预料。

他噌的一下站起来,把书桌上的课本、卷子都扫落在地。

还用拳头用力的捶打桌子,发出巨大的声响,声嘶力竭的朝我大吼:

你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把嘴闭上,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你别逼我,我告诉你,我现在什么都做的出来!

儿子的暴躁怒骂,吓得我愣在原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为了不激化矛盾,我流着眼泪退出了房间。

可那之后的十多天,我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都是儿子当时那愤怒的表情,和喷火的眼睛!

我想不明白,过去那个听话好学的孩子,怎么变成今天这副模样?厌学、脾气大,让我感到无比陌生!儿子到底是怎么了??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和满心的焦虑,我看青春期教育心理学的书和文章,听直播,看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反思,我终于醒悟——陷在“精神内耗”中的孩子,永远也做不到安静努力!

在心理学上,精神内耗是指,一个人将压力或者心理冲突,积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发泄,从而造成自身敏感压抑,精神痛苦。

精神内耗的孩子,内心积累了大量无助、恐慌、纠结等负面情绪,不断拉扯。

这种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极大的消耗着孩子的精力。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阻碍正常的生活。

看似生活富足的孩子,为什么会精神内耗?

追根溯源,精神内耗的根,往往源自家长。

孩子是家庭和教育方式的产物,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沟通方式,都会影响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内耗。

比如,过高的期待。

在内卷的环境下,家长们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他们不自觉地拔高要求,希望孩子更快、更高、更好。

超速的目标,让孩子不停奔跑,却总也追赶不上父母的期待。

让孩子内心惶恐不安,安全感丧失,活在压抑而沉重的心境里。

比如,唠叨说教。

通过不停的唠叨,向孩子施加压力,达到自己管控的目标。

时间久了,孩子会在心里切断跟父母交流的通道,把自己封闭成一座孤岛。

遇到困难和问题,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求助,只能在内耗中消耗能量。

再比如,激发孩子的内疚感:

孩子没做到,就诉说自己为孩子牺牲了什么,妥协了多少。

孩子没考好,就讲述自己多么辛苦,赚钱多不容易。

虽然能成功激发孩子的内疚感,但这种道德绑架,也是一种情感暴力。

孩子的心理不断被冲击,会在没做好时不停自我否定、攻击,身心俱疲。

被负面情绪追随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安静放松,投入学习?

精神内耗,就这样渗透进了孩子的内心深处,让他们走向了黯淡迷茫的道路。

回想过去,我才发现,儿子在暴怒控诉之前,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我长久以来的控制和唠叨,都在修剪他的生命力。

在消极无助的日子里,他都在不断挣扎,跟自己的内耗做斗争。

最终,失去积极的动力,变得暴躁而厌学。

在反思和修正之后,我采用了三个有效的方法,成功帮儿子远离了“精神内耗”!




1. 调低对孩子的期待,允许“平凡”的发生

不管多么佛系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都会不受控制的被分数裹挟,加入竞争的赛道。

因为好的学校就那些,别人努力了,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于是,父母的期待也会不断拔高,希望别人能做到的,自家孩子也通过努力去做到。

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天赋资质、成长节奏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擅长学习,一路都是学霸还毫不费力。

有的孩子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被书本以外的领域吸引。

有的孩子资质普通,但心地善良,人缘好,共情能力强。

把他们都集中在考试这一个赛道中,去分个高低,是不公平的。

所以,家长应当放宽对优秀的定义,也放低对孩子的期待。去看见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别强求他一定要怎样。

你会发现,当你降低了对孩子的期待,那些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就消失了。

心态变得平和而理性,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变化,从被期待的压力中放松下来。

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做符合内心和能力的事。心中的内耗,也会在慢慢减少。

2. 允许孩子任何情绪的出现,重建家庭“高能量场”

在成年人眼里,现在的孩子可谓生活在蜜罐里。

除了学习这件事之外,其他一切都由家长一手包办,生活富足而轻松。

所以,当孩子抗拒学习,抱怨学习压力大,为自己的失利找借口时,家长往往很难接受:

你每天不愁吃,不愁穿,不用背负生存压力,只需要做好学习这一件事,尽量考个好成绩。

怎么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到,还各种闹情绪,抱怨连天?

亲子矛盾就开始了。

当家长无法接住孩子的情绪,甚至排斥、压制时,孩子的负能量得不到理解和释放,只能积压在心里。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精神内耗。

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孩子情绪的表达。

①当孩子抱怨学习难时——

别急着说教:“我们上班更难,等你毕业了就知道现在有多幸福了!”

而是说:“我知道你其实很想学好,不着急,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②当孩子表达担心,怕自己考试失利时——

别立刻加码:“那你就更应该抓紧时间,逼自己做到,而不是提前给自己找理由。”

而是共情:“是呀,妈妈上学时候也很害怕考试,明知道应该放松心情,但就是做不到。太理解你的心情了!”

这种对孩子情绪的允许和接纳,更能安抚他们焦虑恐惧的内心。

当孩子的内心可以随意敞开,不必担心来自父母的审判和说教。他的负面情绪,就会像流水一样,流过他的身体,内心不再压抑。

内耗少了,才能把注意力回归到该做的事情上。



3. 帮孩子构建过程导向思维,拓展心智“带宽”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带宽”理论,意思是说:

每个人的心智容量都是有限的,如同电脑的内存。

如果内存装得太满,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对其他的事情。

孩子的内心也是一样,如果总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内心纠结而压抑。

这种糟糕的状态会让他们即使有心想投入学习,也无力做到。

所以,家长帮孩子构建过程导向思维,拓宽心智的带宽。

在日常相处中,积极肯定他的努力和改进,而不是结果。

不要吝啬鼓励,非要考好时才给孩子一个好脸色。

而是肯定他的进步和尝试,晚上写作业更认真了,主动拎垃圾下楼等等,都要即时表达自己的赞赏,给孩子提供正向反馈。

当孩子意识到,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更重要的是过程时,他就在慢慢建立过程导向思维。

从而有安全感去接受自己的短板,减少“无法达标”的心理内耗。

越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孩子越会建立起真实的自信。

我做出调整和改变后,儿子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他开始平静下来,不再用莫名的纠结来消耗自己。反而萌发出内在的生命力,愿意跟我交流沟通,也能做到安静努力。

有一次他告诉我:

以前总是被催促,被管控,我觉得压力特别大。很多情绪都压在心里,没办法排解。

一会儿发奋要好好努力,给你争气,让你刮目相看;一会儿又控制不住的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行,就是个垃圾。

这些漂浮不定的情绪,都快把我逼疯了,导致上课总会走神,根本无心学习。

但现在,我的改变和引导,让他慢慢走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斗争。崩溃的内心得到了修复,他不再被那些情绪困扰,也终于走出了精神内耗。

儿子的转变也说明,原来他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内心的负担太重;他也不是不在意我的看法,而是怕让我失望。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透过孩子的问题,去看见他们备受煎熬的心,陪伴一个真实的孩子,穿越青春期的狂风暴雨。

男孩派

,赞47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