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看清一个人,吃相比面相更准

发布者: I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6-19 10:40| 查看数: 123|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最近在网上看到心理医生阎加民,亲身示范“吃相识人术”,觉得挺有趣。

他认为,吃饭时舌头伸老长的人,一般很好吃,还有点贪心;

喜欢在饭里翻来翻去,找自己喜欢吃的,这种人就很自私;

吃饭声音巨大,喜欢吧唧嘴的人,自控力差、没什么心思;

一口菜嚼很久的人,心思缜密,非常稳重;

评论区很多网友表示认同,有人说:

一看一个准,礼仪是来自骨子里的,教养也发自内心。



也有网友表示:

最恨那种吃饭扒拉菜的,吃过一次饭以后,不会跟他吃第二次。



确实,心理学研究显示:

在餐桌上,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大大减弱。

吃饭时的细节,都在呈现最本真的状态。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他吃饭的样子就知道。



孟子说:

食色,性也。

对食物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作为饮食男女,即使是善于伪装的人,三杯小酒下肚,推杯换盏间,本性也会显露出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那种对食物挑三拣四的人,大都心胸狭隘,喜欢斤斤计较;

不挑食,习惯细嚼慢咽的人,大都性情温和;

而喜欢畅快大快朵颐的人,大都不拘小节,为人豁达。

想起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中的一个场景:

女主陈嘉玲的姑姑回来探亲,陈嘉玲一家热情接待,姑姑却处处挑剔。

家人特意买了西瓜,姑姑却说西瓜利尿,吃了要上厕所,不吃;

尝了一口炒好的菜,别人都觉得好吃,她却夸张地大喊“太咸了”,立马去找水喝;

看到炒菜放的猪油,又大闹着吃猪油不健康,要换橄榄油;

甚至多次询问,蔬菜有没有洗干净,洗了几次?

一顿饭,把她尖酸刻薄的性情,暴露无遗。



可能有人会说,区区一顿饭,就能看清一个人的性情,太片面了。

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人的行为都是他内心真实的心理活动,是其意识的支配。

事实上,一起进食的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对方的身心状态。

是松弛的,还是紧绷的?

能够松弛进食的人,一般没什么心机,性格也开朗直爽。

而紧绷着的人,要不就是虚伪,要不就是不自信,也可能饭桌上有他惧怕或是非常在意的人,这种人的性格一般来说就很谨慎。

在面对一道新菜时,还可以看看对方会不会大胆尝试。

味蕾开放的人,口味多,遇事有探索欲,一般也会很大度。



汪曾祺就说:

南淡北咸,西辣东甜,一个人口味多些,心胸大抵也宽阔一些。

所以啊,当你刚接触一个人时,不妨一起吃顿饭,来判断一下对方的性情。

至于值不值得深交,那就要看你与他是否性情相投。



网友@月食分享和吃货朋友一起吃饭的场景:

她说,她的朋友黄女士只要吃到好吃的,就会满眼放光,眉毛扬起,一边吃一边把厨师夸着,然后喊上其他人一起品尝。

即使有时遇上不合她口味的菜式,她也不会甩脸色。

而是在品尝之后,坦诚而有礼地告诉你:

唉,不喜欢,不是我的菜,还是这个好吃。

然后也不再纠结,而是兴味盎然地吃起其他的。

月食觉得,每次跟黄女士吃饭,就会胃口大开。

大家一起边吃边聊,分享对食物的感受,言谈举止间,觉得轻松惬意,莫名地解压。

有时月食遇上不开心的事,吃不下东西,也会被黄女士的情绪传染,不知不觉中吃下美食,心情大好。



不知你身边有没有像黄女士这样的朋友?

我有个朋友就跟她很相似,每次一起聚餐,她都能把一桌人照顾得妥妥帖帖。

谁喜欢吃臭豆腐,谁不吃辣椒,谁对虾仁过敏,谁在备孕不能喝酒,诸如此类,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一桌人吃饭,也总是她第一个发现,谁的汤汁撒了,需要纸巾;谁的杯子空了,需要添饮料酒水。

有时谁心情郁闷了,在饭桌上会发泄一下愁苦的情绪,她也总能倾听、接住,让人感觉非常温暖。

其实,餐桌上的一言一行,不仅仅凸显我们与食物的关系,更是一个人情商的展现。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说:

美食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在进食的过程中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幸福。

和情商高的人一起吃饭,能给人松弛愉悦的感受,让你大饱口福的同时,拥有满满的情绪价值。

即使有些纠结的想法,也会像食物一样,在和对方的谈话中,被慢慢咀嚼,消化。

这样的人,即使离开饭桌,遇事也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

跟他交朋友,你会因为时时处处被照顾到,而感觉幸福满满。



作家池莉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次笔会上,她结识了一位仰慕已久的名家,本来想会后与之再叙。

可没想到,吃自助餐时,那位名家不仅拿了一个大盘,把自己的盘子堆得满满的。

还一边咀嚼,一边口若悬河地与其他人聊天,吃相实在不佳。

离开时,名家盘子里还有很多菜没吃完,而他面前的餐桌更是杯盘狼藉,不堪入目。

见此,池莉也失去了与之再叙的兴趣。



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饭桌,从来都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特别是在社交场合。

《礼记》有言: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礼仪,都是从饮食礼仪开始的。

一个人在餐桌上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教养的体现。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在同一张餐桌上,有人把喜欢的菜转到自己面前,巴不得全部夹到自己碗里;

或者用筷子翻搅,丝毫不顾及同桌人的感受;

服务员来上菜,也只顾埋头吃,动也不动一下,一有什么不满意,还会把服务员臭骂一顿。

而有的人看到服务员递汤碗,会特意起身来接,发现服务员上菜时不好摆放,也会帮着挪动菜盘。

不同的表现,其实体现的是不同的修养。

小时候我常听老一辈人说:

吃饭时要端好饭碗,手不扶碗穷三代。

食不言,寝不语。嘴里包着食物就不要说话。

当时觉得是无稽之谈、穷讲究,现在想想,正是这些规矩,给了我最基本的礼仪启蒙。

等到长大后和同事朋友一起用餐时,才不至于难堪。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

善于观察的人,只需要跟你吃一顿饭,便能了解你父母的生活背景、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吃有吃相,坐有坐相。

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只需要看他席间的礼仪,便可窥见一二。

难怪有人会说:

吃相,是一个人最低调的自我介绍。

与有修养的人交朋友,内心也会觉得踏实一些。



美食家蔡澜曾说:

面相可能看不准,但逃不过吃相这一“照妖镜”,想了解一个人,跟对方吃一顿饭,便能窥见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深以为然。

一粥一饭、一碗一筷,虽是小事,却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情、情商和教养。

都说细节识人。

想要知道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不要去看他的面相,也不要去看他的星座,而是去看他对待一日三餐的模样。

愿你能学会用吃相去看清一个人,然后找到那些能吃到一起的人;

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将日子过得鲜活有趣。

作者 | 暄崧,追光而行,向阳而生。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