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停止焦虑最好的办法,不是读书,不是运动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6-8 10:38| 查看数: 80| 评论数: 0|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

读黑塞的书,就像在暴风雨的深夜看见灯塔的光芒。

的确,一代代年轻人将黑塞奉为人生导师,追随着他的脚步走出迷茫。

但我们要知道,渡人者必先自渡。

其实,年轻时的黑塞也曾陷入深深的迷惘。

生性自由的他无法忍受所谓的“精英生活”,和当时的主流社会标准格格不入。

由于内心充满了激烈的冲突,他不得不去接受心理治疗。

在此期间,黑塞不断地与内心对话,最终治愈自己,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后来,他把这段心路历程写成了小说《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迷茫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的拦路虎。

做好这三件事,你一定能越活越清醒。



故事的主角辛克莱,出生于一个笃信宗教的精英家庭。

他很小就知道,自己的生活里存在着两个世界。

一个是自己所在的光明世界,这里得益于父母和学校的保护,生活安宁有序。

另一个则是家外面的黑暗世界,街道上挤满了野蛮的人,充斥着流言和暴力。

辛克莱每天上学都要从这条街上走过,一遇到那些辍学的坏孩子,生性胆小的他总会绕道而行。

可是,哪怕将自己保护得再好,外界的麻烦也总会找上你。



有天,一个名叫克罗莫的野孩子拦住了辛克莱。

为了显得自己不好欺负,辛克莱撒了个谎:“我可不是什么乖小孩,之前庄园里丢的东西,都是我偷的。”

谁知,狡猾的克罗莫立刻向他索要封口费。

辛克莱回到家后,竟害怕到大病一场。

他不敢向父母求助,生怕父母失望,同时也不敢反抗克罗莫。

于是,他不得不怀着罪孽的心态,偷偷摸摸地从家里拿钱。

无助的辛克莱逐渐成为了克罗莫的傀儡,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扔掉书本和钢笔,用酒精和香烟麻痹自己。

曾经的模范学生如今堕落至此,父母和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无论他们如何批评说教,辛克莱依旧深陷迷惘,缩在自己的壳里。

直到有一天,辛克莱在公园里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

女孩看上去温文尔雅、积极勇敢,辛克莱心中的理想品质都在此刻具象化了。

大受鼓舞的他决定直面困境,重建自己的光明世界。



辛克莱先是戒掉了恶习,随后重拾书本,回到原来的朋友圈。

当他主动向朋友吐露心灵困境时,朋友答道:

我们生来不应该害怕别人,如果你害怕某个人,那是因为你赋予了他强大的力量。

于是,辛克莱鼓起勇气,尝试反抗克罗莫。

神奇的是,一向凶狠的克罗莫居然再也没有找过他麻烦。

很赞同网上的一句话:

“留在港口的小船最安全,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

真实的世界总是充满风雨,让你无法掌握自己的航向。

可是,没见识过外界的黑暗,不足以谈内心的光明。

直面现实的考验,是唤醒自己的第一步。



辛克莱重返学校后,又变回了备受称赞的优等生。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偶遇了转校生德米安。

德米安的面庞看上去成熟而聪慧,顿时勾起了辛克莱的兴趣。

没想到,德米安突兀地发问道:“你喜欢老师讲的该隐吗?”

辛克莱被吓了一跳,该隐可是圣经里的恶魔,千百年来,谁敢说喜欢他呢?

正当辛克莱支支吾吾的时候,德米安用无可挑剔的逻辑,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该隐也许是因为强大到令人恐惧,才一直被塑造成反面形象。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种叛逆的宗教观一直在辛克莱的脑海中盘旋。

细细想来,德米安的观点有理有据,而父母和老师只是在传授一直以来的答案。

可从来如此,就一定对么?

辛克莱逐渐意识到,未经反省的观点是不可靠的,所有习以为常的事都必须重新加以审视。

此后,他常常和德米安探讨问题,直到两人分别考上理想的大学。

大学里艰深的课程并没有难倒辛克莱,他开始纠结今后的人生道路。

按照父母和师长的期待,像他这样的优等生,当然是成为律师或医生。

不仅受人尊敬,还工作清闲、收入颇丰。

生性自由的辛克莱,早已厌倦了父辈那恪守成规的精英生活,但他一时也找不到任何新方向。

为了排解苦恼,辛克莱时常在学校外散步。

这天,他循着一阵优雅的音乐声,走进了一家小酒馆。

音乐声出自于一位管风琴师之手,好奇的辛克莱上前与他攀谈。

原来,管风琴师的父亲是位受人敬仰的牧师,他期盼着天资聪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继承他的衣钵。

不过,管风琴师忍受不了乏味的修道院生活,酷爱音乐的他选择带着乐器四处流浪。

辛克莱听完之后大受鼓舞,人生从来就没有预设的轨道,只有选择放弃自由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

敢于质疑主流的人,才能发现新的道路。

不要用别人的脑子思考,凡事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

打破外界的规训,给自己的观念松绑,才能走向心灵的自由。



结识管风琴师后,辛克莱度过了一段充实而美妙的时光。

他们经常坐在壁炉边彻夜长谈,共同看着摇曳的灯火。

随着辛克莱的成长,两人之间的“蜜月期”也结束了。

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多,直至不可调和、分道扬镳。

突如其来的孤独感让辛克莱痛不欲生,他渴望有人指引方向,陪伴自己前行。

幸运的是,辛克莱在大街上彷徨时竟偶遇了德米安。

德米安还是一如既往的成熟而聪慧,他一眼看穿了辛克莱的困境。

接着,他建议道:

不要尝试逃到人群中去,一个人必须要学会直面孤独。



于是,辛克莱尝试着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接纳每一个出现的念头。

他读书,画画,散步,观察大自然。

如此沉淀了一段时间后,辛克莱的内核愈发笃定,果真不再畏惧孤独。

意外的是,一战突然爆发,辛克莱和德米安接连被征兵入伍,奔赴前线。

战场上死伤无数,幸存者们眼神空洞,祈祷着战争早日结束。

一天夜里,辛克莱听到数声炮响,随后便晕了过去。

从前的画面一一闪过,最终定格在了德米安的模样。

德米安笑着说:

小辛克莱,听着!我必须走了。

你可能还会需要我帮你,假如你呼唤我,我不会再这么急匆匆地来找你。

你必须要倾听心底的声音。

辛克莱一下子从幻梦中惊醒,他赶紧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德米安的身影。

“原来自己竟如此依赖德米安。”

想到这里,辛克莱恍然大悟:

一个人不能总依靠别人的指引,而是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战争一结束,辛克莱就踏上了流浪之旅,独自追寻他那心心念念的自由。

他与不同的人交流,看各处的风景,读自己想读的书。

在旅途中,辛克莱愈发成熟坚强,甚至在不经意间,他也成为了别人的“德米安”。

泰戈尔曾说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做自己的引路人。

毕竟,你的人生答卷需要你自己填上答案。



黑塞曾说过:

《德米安》是我内心深处的呐喊,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中找到自我。

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每一个在成长中挣扎的人的慰藉。

是的,每个人都会在迷茫中彷徨,渴望遇见自己的德米安。

但是,人生终究只能自渡,这就要求我们:

克服恐惧,挑战外界的困难;

质疑权威,构建自己的认知;

倾听内心,寻找独特的自我。

唯有跨过现实的荆棘,穿透心灵的迷雾,我们才能修得人生的圆满。

点个



,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 | 金白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