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湖南6岁女童被陌生男子拖入僻巷:这个动作,救了她

发布者: englishfa | 发布时间: 2025-6-7 09:54| 查看数: 70| 评论数: 0|

文/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这几天,湖南娄底一名6岁女童,被陌生男子不由分说拖进偏僻小巷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监控拍下的画面是:

街头,一个人高马大的中年男子,拦住一个身穿校服的6岁小女孩,谎称自己是小女孩同学的父亲,想带她去见她的同学。



小女孩信以为真,跟着中年男子经过一道铁门,然后拐进偏僻小巷。

刚拐进小巷,感觉不对劲的小女孩突然起了警觉,拒绝再跟中年男子往前走。

谁料,中年男子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小女孩拎起来拖着往前走。



小女孩马上意识到自己遇见“坏叔叔”了,哭着大声喊“爸爸,爸爸,爸爸”。

整个小巷口都充斥着女孩惊恐尖叫的声音。



这时,旁边一栋居民楼上一位大爷,听见了小女孩的哭喊声,赶紧下楼查看,并质问男子要干什么。

这时,中年男子才放下小女孩,并给大爷解释自己喝酒犯糊涂,还给大爷递烟发红包,想以贿赂堵住大爷的嘴。

但,咱大爷果然是咱大爷,主打一个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绝不含糊,选择果断报警。

小女孩被救,男子被抓。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这个故事和这个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全网都陷入这样一个追问:

如果没有咱大爷及时果断出手相救,湖南娄底这个6岁的小女孩,会怎样?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

由此出发,和家有孩子的朋友们,探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知险守勇——父母不是无处不在,所以家教才如此重要。

湖南娄底这起案件中,毫无疑问我们都要感谢咱大爷。

但我觉得咱大爷之所以伸手搭救,是小女孩在拐进小巷后,突然起了警觉,坚决不再跟着陌生男子一起走,并在被拖拽时,选择大声呼救。

获救的前提,是呼救。

是发出求救的信号,是拼尽全力让周围人知道你处于危险之中。

不难想象的是:

如果被拖进僻巷后,小女孩被中年男子恐吓和威胁,不敢发出呼救,那咱大爷再古道热肠、勇敢善良,他坐在楼上也很难发现异常。

小女孩“勇于呼救”的这个动作,救了她自己一命。



小女孩为什么敢在危急关头发出呼救呢?

要知道,不是所有小孩在遭遇坏人暗算时,都会奋力反抗。

我曾调查过被熟人多次性侵的孩子,他们选择沉默的原因是力量悬殊中迫于坏人的淫威,而心生恐惧。

一个勇于和坏人搏斗的孩子,她的生活里至少拥有一位合格的养育者。

这个养育者,肯定不止一次地告诉过她: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去偏僻地方,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要大声呼救。

这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教化,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关键时刻的勇气和力量。

这也是娄底那个6岁小女孩一开始在大意中,轻信了陌生男子,但又在随后的警觉中,大声求救的真相:

教育最深刻的意义之一是,纵然父母早就说过1000遍,孩子还是会在实践中犯错。

但父母日复一日地言施,会让孩子在第1001次犯错时,想到父母的恩养,进而在遭遇危险时拥有斗争的力量。

父母的教育,无法让孩子避开成长中所有的危险,但父母的教育,可以让孩子遇到危险时选择勇敢反抗还是沉默顺从。



来源:视觉中国

就像网上一个遭遇霸凌后果断求助父母的少年博主说的那样:

“我爸一小就和我说,恶人都是欺软怕硬,你硬起来,他们才会怂下去。”

在父母无法时刻守护的地方,我们要教诲孩子识别危险、果断反抗、机智求救。

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知险守勇”

知道危险和困难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所以父母才在一言一行、一日一夜中,反复传递给孩子勇气和路径。

这是比千万家产,更为宝贵的财富。



第二,知恶守善——对恶洞见越深的人,越配谈善良。

真正的善,一定是建立在“洞见恶”的基础上。

你能看见恶,对恶心怀警惕,远离作恶和害人,你才配谈善良和慈悲。

反之:

恶人之所以从来不反思自己,是他们从来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坏。

娄底事件中,大爷听见小女孩的呼救,马上意识到可能有坏人作妖,赶紧下楼制止并报了警——他及时洞见了恶,而后果断行了善。

现实生活中,那些平凡且善良的好人,都是如此——

他们宁愿身处危险,被人误解,甚至遭人报复,也要出手搭救无辜者的真相,是他们及时洞见了恶,害怕无辜者受伤害,想要避免最坏的结果,于是选择了挺身而出

就像今年4月份,同在娄底,一个陌生男子尾随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

小女孩情急之下躲进了便利店里,吓得不停抹眼泪。

便利店里几个好心男子果断上前为小女孩撑腰,吓跑了陌生男子。



我相信平凡烟火中那些对“恶”保持足够警觉的普通人们,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展露的善意。

他们是茫茫雪域里的一缕炊烟,也是暗暗长夜里的一盏橘灯,让人心安,给人希望。

由此延伸的另一个问题是:

如果你是家长,教育孩子心怀善良的同时,也不要忌讳和孩子谈谈人性的恶。

谈谈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就在我们熟悉的街道,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里,总有人潜伏在隐秘角落里,正谋划着如何作恶。

告诉你的小孩,不管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放学,还是一个人接听电话,都要先辨别恶后,再想着行善。

这就是“知恶守善”——分清善恶,才能把善良给值得的人。



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才一再阐述:

真正的善,必须直面每一滴眼泪的重量,是悲悯、宽恕和积极的爱。



6月3日,娄底公安局表态:

严查后,依法追究坏人的刑事责任。



让作恶者在严惩中坠落地狱,善良者才能在人间翩翩起舞。

那个幼小的女孩没有做错什么。

让我们一起携手,守护我们的善,给她和更多孩子一个安全的童年。

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