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长期缺钱的人,有4个明显的迹象,藏都藏不住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6-6 09:58| 查看数: 60| 评论数: 0|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前些天看到有人分享,说在现在这个时代,你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富裕。

毕竟有人家财万贯,却愿意清粥小菜,很多人都不愿意显露自己外在的财富。

但却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贫穷。

因为当一个人真正缺钱的时候,他身上所散发的气质、眼神中所带有的呆滞、面色中所透露的疲惫,是想掩藏都掩藏不住的。

那些疲于为金钱而劳作的奔波,早已在日复一日中侵入一个人的皮肤,深入一个人的骨髓,影响着他的言行举止。



长期缺钱的人,大都少不了这4个迹象。

①过度节俭

这种人在花钱上过分节省,舍不得吃穿,舍不得扔掉坏了的物品和变质的食物。

他们外在的表现,是做什么都会斤斤计较,身边很难有真正交心的朋友。

②缺少储蓄

在这群人中,有人前期缺少规划,家庭突然有了大额支出,有人突遭变故,入不敷出。

他们会时刻紧绷,压力很大,很难真正放松下来。

③冲动消费

这类人往往年纪较小,或者刚出社会经受不起太多物质的诱惑,有人会为偶像疯狂消费,有人会为新品掏空钱包,他们主打一个做人要对自己好,花钱没有节制。

④频繁借贷

有的人为了补家里的窟窿,有的人纯粹为了买个好手机、好衣服,或者换个名牌包,这种人往往手里好几个信用卡轮换,拆东墙补西墙。

这四种看似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节俭与挥霍。

看似南辕北辙,却如同镜子的两面,照射出一个人长期缺钱的现状。



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中曾说:

长期困于金钱稀缺状态的人,“心智带宽”会被严重挤占,认知能力和自控力直线下降。

这就会导致,他们要么将自己浸入过度节俭的苦水里,将金钱视为必须攥在手中的救命稻草,很难做出理性的财务决策。

要么将金钱当作证明自我价值的途径,用过度的挥霍来寻找生活的乐趣,试图从不断的挥霍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但有时候,你以为是救赎的东西,恰恰也是将你拖入深渊的东西,大部分这样对待金钱的人,非但没有过得更好,反而越过越贫穷。



网上看到一个博主的帖子。

她说自己从小家境一般,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养成了省钱的心理。

在老一辈眼里,会省钱往往是一个人很好的品质,可放在现在,过度节省却很有可能毁了一个人的生活。

她自述自己平时非常节省,点外卖的时候,如果有配送费,哪怕自己再想吃这个东西,也一定会换一家没有配送费的。

开车出门的时候,会因为舍不得几块钱的停车费一直绕圈,只为能找到免费停车的地方。

日常买东西的时候,即便这个东西只花五块钱,她也会左右比价,四处找券,看看能不能省下一两毛。

深究她的心理会发现,她追求的不是喜不喜欢,而是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得”。

长期这样下去,她觉得自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身体也总是反复生病,日子过得很没意思。

是啊,节俭本身并无错处,但这种过度省钱的心理,看似省下了几块钱,实际上损伤的,却是生活和心理的各个方面。



我身边还有一个朋友,正好对应没有储蓄的人。

他曾跟我说过自己的困境,他是一个原本就没什么规划的人。

28岁那年贷款买房子结婚后,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

原本想过几年再要孩子的他,也没预料到,孩子来年就出生了,老婆因为要长期照顾幼儿,只能干一些零碎的杂工,得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再做打算。

原本收入就不算高的他,也因为有了这些压力,经济上变得很紧张,整个家庭都因此过得很艰难。

他说每个月到了还房贷的时候,自己都会难受好几天,看着好不容易挣到手的钱流水一样地花出去,内心别提有多痛苦了。

这样的情况,导致他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家里人稍微有点小感冒他就提心吊胆,生怕有人生病又得花钱。

公司稍微有点人事波动他就四处打听,生怕下一个裁员的机会落到自己身上。

先前毫无规划的他,整个人每天紧绷地生活,眉头总是紧皱着,肢体看上去总是很僵硬,也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



他们总是不敢花钱,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花出去的钱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不够大,结果,就是在这样的泥潭中越陷越久。

过度节俭者看似在对抗贫穷,实则被贫穷牢牢束缚。



说到过度挥霍,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身为奢侈品柜姐的她,虽然挣得多,但花的也比同等收入者多多了。

月薪一万五的她,敢刷信用卡买近万元的高跟鞋,敢去升舱游艇之旅,去住豪华的房间,吃一顿奢侈的饭。

她不断用这些纸醉金迷的生活和奢侈品橱窗里的商品定义着自己的价值,也在一次次的短暂欢愉过后,留下了更长久的焦虑。

因为这样的过度挥霍,她手里没有多少积蓄,除了将希望寄托于找个钻石王老五嫁了之外,找不到其他能提升自己途径的方式。

以至于最终辞职后,不得不暂时回家,逃避城市的诸多压力。



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有人会为了一双AJ鞋四处借钱,有人会为了一个新品包透支好几个月的存款。

而这样的挥霍大都不会像电视剧中的王漫妮那样,遇到自己的钻石王老五,甚至在感情破裂后还能出国留学。

现实中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好的结局,短暂的快乐过后,面临的却是负债累累的现状。

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在信用卡刷爆时拆东墙补西墙地借贷,只为不被拉入征信。

那些衣帽间里挂着的物品,并不能在真正跌入谷底的时候给他们太多支撑。

那些曾经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奢侈品,到了二手回购市场,往往也很难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作家连岳说过一句话: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延迟满足,是明白有些欲望的火苗需要掐灭,而非助燃。

债务一旦缠身,自由便成了奢侈品。

那些看似能解决问题的借贷,也不过是让一个人从一口深井,跳入另一口深井之中。



毛姆说过一句话:

金钱能带给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不求人。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并非赚不到钱,而是对金钱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往的层面。

不是过度节省让自己的生活过的苦哈哈的,就是过度挥霍让自己陷入债务缠身的困境之中。

而正确的对待金钱的方式,只有一条:该省省,该花花。重新构建起关于金钱的秩序。



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尝试:

1.学会记账

可以尝试着将每个月的收入做一个分区:生活必需的;可花可不花的;定期储蓄的。

每个月给自己一点可支配的空间,在身体健康,小孩成长上,有的钱该花还是得花。

2.区分“欲望”与“需求”

买比较贵的东西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商品是必须的吗?是目前的我能承担的吗?

买了它这个月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可以不用当下就做出购买的决定,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3.建立储蓄意识

将每个月用于“定期储蓄”这部分雷打不动地存起来,在没有出现大的事情前不要动用。

哪怕一个月只有三五百,别小瞧这笔钱,这是建立储蓄意识的方式,也是拥有大笔储蓄的起点。

4.投资认知

大部分人之所以没钱,不是因为赚的少,而是因为没有理财观念。

巴菲特曾说: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你自己。

没钱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看看提升认知的书,有钱的时候,拿出可承担的一笔钱试试理财的方式。

看过一句话:

长期缺钱不一定是口袋中没有存款,而是扭曲的金钱观在岁月中的投影。

当我们尝试跳出“过度紧缩”与“肆意挥霍”的束缚,尝试着在“该省省”与“该花花”中找到平衡。

或许,才能摆脱掉金钱的奴役,找回自己与生活相处的方式。

余生还长,愿我们都能在多赚钱的同时,找到自己的金钱观念,摆脱金钱匮乏的处境,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个



,祝我们都能早日实现这个愿望。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