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资治通鉴》:沉湎于情绪价值将让人一无所有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6-4 10:55| 查看数: 106| 评论数: 0|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ID:ealiu_investment)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有一句话,“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在《资治通鉴》中,匈奴单于冒顿(modu)灭东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冒顿的老爹头曼单于跟晋献公、楚成王等有点类似,也是在年纪大的时候,宠幸的妃子生了个小儿子,于是就想要杀了冒顿立这个小儿子,便派冒顿去月氏当人质。可是冒顿一到月氏的领地,头曼就派兵攻打月氏,想要借刀杀人,冒顿也是勇猛加上运气好,偷了匹马跑了回来。头曼觉得这小子挺厉害的,于是给了他一万人的军队。

可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冒顿是恨死他老爹了,并且他确实有理由担心自己身家性命不保。

所以也跟楚成王儿子商臣一样,决定铤而走险一把。冒顿首先是花时间训练了一批忠诚的手下,史书上记载的是他用了非常残忍的手段,比如先让手下射鸟兽,把那些不动手的都杀了;然后让他们射自己的爱马、自己的妻子,也是同样的套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冒顿指向哪,这些士兵就朝那个地方射箭。

最后,在一次围猎的时候,冒顿指向了自己的老爹,手下毫不犹豫地放箭,头曼单于就这样死在了亲生儿子的阴谋下。然后冒顿还把自己的那个后妈和异母弟弟给杀了,并自立为新单于。这个时候大概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

因为冒顿得位不正,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人心不稳,而对手东胡部族听说冒顿杀了自己的老爹,想要趁乱搞点事情,于是就频繁让使者来刁难冒顿。

冒顿自立为单于。东胡闻冒顿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日;“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

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
东胡王愈益骄。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此弃地,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乎,勿与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威服诸国。

——《资治通鉴·汉纪三·汉太祖高皇帝六年》

东胡王刚开始是想要头曼的千里马,臣下们觉得这样很没面子,于是表示坚决不能给,冒顿估计心里也很恼火,但是强压着没发作,他表示“跟人家是邻居,何必吝惜一匹马呢”,大方地将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人又派使者过来,向冒顿讨要他的一名妃子,听了这个要求之后,冒顿的手下都十分生气,摩拳擦掌,请求发兵攻打东胡。冒顿则继续强压怒火,说道:“都是邻居嘛,何必因为一个女人伤了两国和气呢”,于是把自己喜欢的妃子送了过去。

经过了上面两个事情之后,东胡王越来越骄纵,也越来越轻视冒顿,觉得这家伙只是在搞内斗的时候凶狠,窝里横,在对外的时候就是个软蛋。又过了一段时间,东胡王再次派使者找到匈奴高层,想要讨要两国之间的一块未开发的土地。

经过了前两次事件,匈奴的官员中有些想要讨好冒顿的人也想依葫芦画瓢,觉得冒顿这次依然会选择退让,便说道“这个地方现在没啥用,给他们也行,不给他们也可以”,冒顿大怒,正愁没有战前立威的方式,说道“土地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怎么能够交给别人”,于是将那几个建议割让土地的大臣都处死,迅速发兵进攻东胡。

而东胡那边因为轻视冒顿,没有做特别的防备,很快就被冒顿歼灭,整个部落和领土都被匈奴吞并。这个时候正好是楚汉战争年间,各路力量无暇北顾,给予了匈奴充分扩张时机,冒顿东奔西走、南征北战,让匈奴实力迅速壮大,成为了中国北部最大的威胁,接着便有了韩王信的叛变,以及刘邦的白登之围。

冒顿给汉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作为跟刘项同一时期的枭雄,他具有项羽那样的勇猛,同时又有着狼一般的耐心,并且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当然,相对于刘邦项羽而言,冒顿则拥有着更多的野性,这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游牧生活比农耕生活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要捕猎的话,得懂得使用诱饵,还要长期的观察和等待。

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东胡王,另一个则是冒顿。东胡王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他是这个故事中的失败者,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十分深刻。

第一点是一味地索取是失去的前奏。世界上的资源就那么一点,索取得越多,如果啥都不愿意付出,那最后几乎不可避免就会失去。当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意味着维护这些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毕竟其他人也想要这些资源。

第二点是沉湎于情绪价值就是找死。东胡王前几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他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绪价值拉满。东胡王沉湎在这种情绪价值中,越发骄纵,也越发瞧不上冒顿,最后就把自己送上了末路。

情绪价值这玩意是没法单独存在的,总是依附于某个具体的东西,只是心情好但是却大大降低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那几乎就是一枚毒药,就像东胡王碰到的一样,他的虚荣心在前面两次索取的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有毛线用,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失去了防御意识,身死而家破国灭。提出情绪价值这个词的人真是个大聪明,除了误导人、让人夸大心理感受的作用、以及给割韭菜找借口之外没啥其他意义,当一个人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那就也意味着他没有任何价值了,当然,现实中可有许多人愿意为这个“情绪价值”和感觉爽而付费或者支付时间,这也是人类社会有趣的地方,非常擅长给溢价(割韭菜)找理由,然后很多人还容易被忽悠。

第三点则是务必透过事情的表面,思考内在的实质。东胡王也有点一根筋思维,他并没有去思考冒顿向他示弱的原因,也没有思考“事出反常必有鬼”,冒顿连自己的爹都敢杀,怎么可能真的会臣服于他。

后来刘邦也犯了跟东胡王类似的错误,被冒顿故意设的假象给迷惑了,接着就有了白登之围,被围了七天七夜。

冒顿跟项羽的年纪估计差不多大,但是却比项羽老练很多,刘邦、项羽、冒顿三人可以说验证了环境决定性格,刘邦出身市井,从小就沾染了各种痞气;项羽和冒顿都是贵族,但是处在不同的成长环境,项羽从小跟着叔父逃亡,变得生性多疑,而冒顿是游牧民族,狩猎给了他很多训练,有野性、懂得忍耐又擅长使陷阱,另外,由于老爹头曼的刺激,性格就变得更加凶狠。

在这个故事中,冒顿告诉我们“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道理,先通过满足东胡的要求、向东胡示弱,逐步让自己建立了胜机,提升了取胜的概率。

此外,面临重大决策时候,一定要有底线和原则,并区分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

在本文的故事中,千里马乃至是女人,以及他冒顿的颜面,相对于部族的安危而言,都只是次要的,但是土地是红线,绝对不能退让。任何退让都不能是无休止的,明智的人心中都很清楚自己的底线,当然,也要清楚对方的底线,突破底线的退让或者是突破底线的索取,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优秀的猎手都懂得等待的力量,就像狮子围猎,成功的围猎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了观察和等待上。这跟成功的股票投资是一样的套路。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