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真正决定能否考上985的,并不是高中三年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5-5-23 11:22| 查看数: 115| 评论数: 0|



真正的优秀,是早早培养的学习习惯,是日积月累的坚持不懈怠。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作者 | 顾问型家长(小D爸)

来源 | 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ID:parentsGUIDE88)



高中三年,学习的知识占整个12年内容的70%以上。为高考做的准备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这是决定一切的阶段?

作为一名老师,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接触过无数优秀的孩子。

无论他们是在高三稳扎稳打,还是在最后阶段冲刺爆发,有一点极为一致——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早早就打下了扎实的底子。

这个底子,不是分数构成的,而是“功夫在诗外”的能力与方法。



小学阶段:构建“能力底座”

小学真正要做好的事,不是考多少分,而是把学习的基础能力夯实。

1. 学习的基础结构

阅读力:信息获取的速度、提炼和归纳能力,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学科学习的效率。

理解力: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联系?能否形成逻辑清晰的认知结构?

知识面:广博的知识背景是理解抽象概念的桥梁,越早建立,越能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而这三项能力,80%都可以通过一件事完成:广泛而深入的阅读

尤其是“非虚构类阅读”——科普、历史、人文,是认知深度的基石。

如果孩子读完书能讲给家长听,这种输入-输出的循环,更能促进他们理解力和表达力的成长。

2. 情绪管理力

孩子会不会因为一道题不会就自我否定?被批评后能否稳住情绪、继续尝试?

减少内耗,是长期学习的关键。

我接触过一些很“听话”的女孩,她们在课业执行上从不拖拉,却常常回避错题。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讨厌失败感、惧怕“错误”标签。

而这种内耗,会悄悄吞噬一个孩子的探索欲和坚持力。

3. 初始动力系统

孩子为什么学习?是好胜心?是兴趣?是责任感?还是不想让爱自己的人失望?

这些,都是内驱力的源头。

家长要做的,是识别出孩子的动力特质,并且不断去保护和放大它。

同时,要帮孩子建立起“成就感”的正向反馈机制。哪怕是一点点突破,也要被看到、被认可。

成人如果在单位、公司做得不开心,就会动“换工作”的念头。

而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并无退路。只有帮他找到动力之源,才能有信心、有恒心,持续地努力下去。




初中阶段:建立“方法系统”

我曾接手高一年级新班。上完一个章节,有意考查一下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己复习。

我注意到,约60%孩子能灵活利用思维导图、回顾错题本等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

在之后的测试中,这60%的孩子的平均分高出另外40%学生足足5分之多。

可见,当能力基础趋于稳定,决定差距的往往是策略。

初中阶段关键的任务是:形成一套可持续、高效的学习方法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一般是从初二开始,到高一结束。

比如,孩子需要逐渐明白:

  • 怎样做笔记才能当下学得好,后期复习更高效?
  • 怎么建立错题本才能真正避免再错?
  • 怎样规划记忆时间才能符合大脑的记忆节奏?(比如利用艾宾浩斯曲线)
  • 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每个学科的策略一样吗?
  • 哪些地方可以“偷懒”,哪些地方不能省?(真正聪明的学习,是战略性地节省精力)

这是一个庞大的方法系统,决定了学习的效率与效能。

如果这个阶段没能完成这个方法系统的构建,到高中再补,会非常吃力。




“高中逆袭”的孩子

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很多家长会说:“我见过不少孩子小学初中混混沌沌,高中突然发力,照样进了985。”

但这些“逆袭”,往往来自两种底层逻辑:

1. 极高天赋型

极强的理解力、记忆力、迁移力,他们能以远低于常人的时间成本完成学习任务。但这类孩子极少,不可复制。

他们的“逆袭”,不是能力的飞跃,不过是心智开始成熟而已。

2. 早期积累型,但没有在考试上特别“用力”

还有更多的孩子,其实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构建了良好的“能力底座”和“方法基础”,只是当时没有把这些能力专注到考试上。

比如:

  • 他们酷爱阅读,词汇储备惊人,只是没做过多少阅读题,不熟悉套路;
  • 他们喜欢观察、动手、拆解,喜欢“玩中学”,但是对备考复习马马虎虎;
  • 他们有情绪调节能力和超强自驱力,但没被真正激发目标感,还没有开窍。

等到高中,他们开始认真对待学习,这些能力一旦被调动,就迅速转化成优势。看起来是“后来者居上”,其实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所以,小学、初中,关键的不是成绩,而是很多能力与方法的积累,在那个阶段逐步完成。




写给家长:

不焦虑当下,也不单单押注未来

考上985,一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能有冲刺的资本,请记得:

  • 小学阶段,守住能力的底盘,别只盯成绩。
  • 初中阶段,帮助孩子搭建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系统。
  • 高中阶段,则是顺势而为,将前期积累转化为最终表现。

这是一场看似缓慢、实则坚实的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在该扎根的时候不急于结果。

最深的成长,是在看似平静中悄悄发生。

你今天种下的那一颗颗小小种子,未来都会在孩子身上,开出最独特的花。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转发给更多家长朋友。

一起拉长时间轴,培养孩子真正的学习力。



*来源:本文来源于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ID:parentsGUIDE88),作者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公立、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管理与咨询经历,家庭教育咨询专家。以教育者和父母双重角色为读者提供专业内容。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