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凡事准备好了才做的人,最终一事无成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11-13 21:18| 查看数: 28|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jinian

在岸边学一万小时游泳,都不如直接跳进河水里。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我认识一个朋友。

见我把洞见这个账号做得这么大,他不免心痒,便吆喝着自己也要开始写作。

我也不藏私,把这些年的方法论都倾囊相授。

每次见面时,我都会问他进展如何。

他总会找一大堆借口来搪塞我,要么是还在看书,要么就是自己还需要酝酿酝酿。

总之,就是一切还在准备中。

见状,我也不再管他,过了一段时间再见到他时,发现他早已放弃写作。

李一诺在书中写道:

“其实你永远不会准备好,我们要通过做事来准备,而不是通过准备来做事。”

非要等到万事俱备了再开始,只会让你在等待中耗尽力气。

先上车,再找方向,你才有机会得偿所愿。



01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行动瘫痪”。

说的就是那些越想要圆满,越不敢动的人。

当一个人过度追求完美时,往往会被自己的过度思考所束缚,最终错失良机。

每次看电视剧《蛮好的人生》,都会对薛晓舟的经历尤为感慨。

他手握家族遗产,拥有别人不可企及的创业资源。

按理来讲,他的起跑线要比别人领先许多,可他却一度沉迷于制定各种商业计划。

他的公司每年要更新十几版PPT,还会专门制作市场分析报告。

但每次合作项目,他总以数据模型不够精准、合伙人背景太差等理由推脱。

结果,竞争对手早早就交出产品,成为了行业黑马。

而他所在的家族企业,因为一直没有合作方,被迫清算破产。

后来,助理忍不住问他:“您到底在等什么?等市场给您发邀请函吗?”

薛晓舟低着头,喃喃道:“我在等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

其实,哪有什么万无一失,怕失败的人永远等不来成功。

如果一直都在准备的路上,就永远没有开始的时候。

这世上,从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答案都是在行动中不断试错找到的。

在豆瓣看到一个故事。

网友@洋子想申请公司更高的职位,于是发帖向广大网友求助。

网友们都很热情,不仅分享了自己晋升的方法,还发了很多资料给他参考。

洋子感谢了一番,当即表示自己接下来要好好研究。

过了一个月,有网友问其晋升情况,洋子却说自己还在准备中。

他说:“这个职位很抢手,我多准备一些肯定没错。”

可没过半个月,他就气恼地说领导宣布这次晋升名额给了一个资历远不如他的人。

原来对方一得知消息后,便立即准备好资料提交,最后成功抓住了机会。

布莱克说过:“那种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的人们,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一味准备,总是等待,根本换不来你想要的结果。

你想等万事俱备后再出发,可你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

你想事事如你所愿,但事情的发展方向往往不由你说了算。

在岸边学一万小时游泳,都不如直接跳进河水里。



02

美国保险业巨子克里蒙斯通,16岁那年第一次卖保险。

刚开始,他难免心生胆怯,打算做好了准备再上楼推销。

眼看时间过了大半,他依旧在楼下徘徊。

他索性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迈进大楼,逐门进行推销。

结果,有两个人买了保险。

通过不断改进话术,他最终创造了一天卖出10份的好成绩。

后来,靠卖保险起家后,有不少人上门请教。

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自己做了多少准备,却因为害怕失败而畏手畏脚。

每到这个时候,克里蒙斯通就会毫不留情地打断他们,说:

“想这些都没有用,先做起来。做了,可能有收获;不做,什么都没有。”

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你就输了。

不要高估时间的耐心,少犹豫、多行动,才有机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作家李尚龙还是英语老师的时候,跟同事芳姐关系要好。

两人正巧都想要从事写作这一行,便约定相互督促。

李尚龙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码字,积极给各大刊物投稿。

而芳姐说自己要做足准备后才开始,每天都忙着查资料看书。

几年后,李尚龙早已成为畅销书作家,芳姐还是一名普通老师。

人生哪有什么万事俱备,不过都是边走边学。

毕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抵达。

当你反复思量,过度准备,反而容易被别人抢占先机。

人生没有万全的准备,先出发了再说。

有时候,不是做好了准备,路才会出现,而是当你迈出了第一步,路才会在脚下延伸。



03

EDS创始人罗斯·佩罗说过:

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预备、发射、瞄准。

有人惊讶地问:难道你们不先瞄准?

罗斯·佩罗回答:哪有时间先瞄准?我们都是一边打一边瞄准。

你要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矫正认知,再用认知修正行动。

作家良大师曾组建过一个部门。

部门里新人很多,其中一个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其他员工在接到任务后,都束手束脚,准备大半天才着手写方案。

他却只是简单翻了下以往的方案,便迅速开始,遇到问题后再一点点调整。

最后,他做出的方案竟比同期的员工更为成熟完善。

后来,他主动辞职创业。

几年过去,同事还拿着死工资时,他早已拿到了重量级的B轮风投,在多地建立了研发中心。

任何一件事情,你只有先投入进去,然后不断改进,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粗糙的开始,胜过千万次完美的犹豫。

作家姜淑梅没上过几天学,认识的字屈指可数。

有一回,她给女儿写了封只有几个字的信,足足写了一个多月。

但她却在75岁那年,立下了一个大目标:要出一本书。

为了实现出书的目标,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写作。

遇到不会写的字,她就拿出字典开始查找。

几年下来,也写满了几个笔记本。

后来,她的故事,被一位编辑看到了。

经过编辑的指导,多次修改后,姜淑梅成功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仔细想想,正是这份执行力,才让她在高龄下得以实现目标。

导演饺子说过: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先走出来。

如果你想减肥,别顾着做计划,每天先运动半小时;

如果你想学一门技能,别等待时机,每天先抽出一个小时听课。

时间和机会从不等人,但行动的人永远在追它们。

谁先抓住,它就属于谁。





《整蛊专家》可谓是电影界的传奇。

这部电影只用了35天的创作时间,便拿下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五名。

而这份功劳非导演王晶莫属。

当时,老板突然给他电话,要他在春节前拍出一部新片,并给了他十个字:周星驰,刘德华,整蛊专家。

王晶没有丝毫犹豫,开始一边拍一边创作剧本。

没想到,最后电影上映后叫好又叫座。

说实话,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材料都准备齐了再下锅。

凡事不要纠结太多,先跑起来。

只要你还在路上,总有机会与最好的人生不期而遇。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洞见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