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当你看透人性,婚姻不再内耗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11-11 20:48| 查看数: 30|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婚姻中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你自身世界的丰饶。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罗翔老师曾说:我们要对人性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对婚姻有合理的期待。

我曾见过许多朋友,包括以前的自己,在婚姻中耗尽力气。

我们以为拼命付出能换回珍视,试图把对方塑造成理想模样,指望另一半成为永远的避风港。

直到撞过南墙,流过眼泪,才恍然醒悟:我们在婚姻中吃过的苦,大都源于对人性的误读。

01

  • 与其对他好,不如对他有用。

社会心理学家乌利尔·弗拉提出过一个观点:所有的人际交往,实际上都是一种交易。

婚姻关系也不例外。

可惜很多人看不透这一点。

她们总以为,拼命对他好,就能换来珍视。直到受尽委屈、伤痕累累才发现,没有价值的付出在对方眼里其实一文不值。

知乎一位匿名用户曾写下她的十年。

她曾是企业里最有潜力的市场主管,为了支持丈夫创业选择退守家庭。

十年时间,她练就了单手抱娃炒菜的本领,能精准地说出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高体重,记得公婆的血压和用药时间。

但她所有的“好”,在家人眼里都成了理所当然。

婆婆挑剔她菜做得咸了淡了,丈夫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直到有个深夜孩子发高烧,她一个人慌乱地送去医院,打电话给丈夫,电话那头却传来麻将碰撞声和一句冷漠的“你自己处理吧”。

那一刻,她所有的隐忍和操劳,都好像变成了一个笑话。

作家毕淑敏有句话说得扎心:

婚姻不是两个好人在一起就会有好结果,还需要不断为对方提供新的价值。

人性趋利,维系关系的平衡,不能靠一味地付出讨好,而是要让自己变得“有利可图”。

上世纪著名女企业家董竹君,年轻时嫁给身居要职的丈夫,起初也遵循传统,相夫教子。

为了配得上丈夫的身份,她刻苦学习礼仪文化,从言谈举止到持家处世都力求完美。

可她越付出,丈夫越忽视;她越隐忍,对方越专断。

最终她选择离开,租下一间简陋门面,开启创业之路。

她用心经营多年后把小餐馆做成上海滩知名品牌,成为商界瞩目的企业家。

至此,前夫对她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屑转为由衷敬佩。

哲学家阿兰·德波顿曾说:爱情的可贵,在于它让我们接触到另一个世界的同时,不放弃我们自己的世界。

婚姻中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你自身世界的丰饶。

人与人之间能走多远,不是感情深浅决定的,而是由价值和利益决定的。

当你停止成长,所有的付出都会变成理所当然;当你持续增值,你才会被人捧在手心。

这很现实,但也是赤裸裸的婚姻真相。



02

  • 与其改变,不如接纳。

荣格曾说:你连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婚姻中你越是想修正对方,关系里的束缚感就越重。

最后你得到的不是痛苦,就是内耗。

我有位朋友当初嫁给丈夫时,看中的就是他的老实本分。

可婚后,这份“老实”在她眼中却渐渐变成了“没出息”。

她总盼着丈夫能变得精明一点、上进一点,不停地推着他去社交、去学习、去改变。

可结果,她越来越失望,他越来越沉默。一个不停追,一个只想逃。

原本温暖的家,变成了两个人较劲的战场。

作家廖一梅曾说:在婚姻中,人们相互指责,互不相让,期待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远比一个人独自生活要艰难得多。

人性抗拒被塑造,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本性。

婚姻最难的部分,在于认清人性的这种规律——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彻底改变本性,两个人能不能走到最后,拼的是接纳对方的能力。

作家池莉曾在《熬至滴水成珠》中写过自己的婚姻感悟。

新婚时,丈夫在冬夜为她披衣的温柔,曾让她深信找到了灵魂的归宿。

可这个温柔的男人,却连一条毛巾都叠不齐整。

她曾无数次将丈夫叠得歪歪扭扭的毛巾拆开重叠,但第二天毛巾依旧被揉成一团。

她为此烦躁不已,反复抱怨。

她原先一直仰慕丈夫豪爽健谈,人缘关系好。

可当家里的电话总在深夜频繁响起时,那份欣赏又转化成了怒气。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一个平凡的清晨。

她看见丈夫在灶台前忙碌,衬衫扣子错位,头发也翘着。

他笨拙地将煎糊的蛋放进自己碗里,把那个完整、金黄的蛋,轻轻放在了她的碗里。

那一刻,她看见的不是一个需要被“修正”的丈夫,而是一个笨拙却真诚在爱的普通人。

她突然明白,把伴侣塑造成理想模样,就像想要改变河流的走向,除了让自己精疲力尽,别无他用。

好的婚姻,不是两个完美的人相遇,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互相包容。

真正长久的感情,不是爱上那个无所不能的人,而是在看清他的不完美后,依然愿意拥抱那个真实、平凡的他。



03

  • 与其依赖,不如自立。

年轻时,我们总对婚姻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期望那个人会成为自己一生的避风港。

经历多了才懂得,人性易变,感情难测。

你可以依赖人一阵子,却无法依赖他一辈子。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的米琪·麦瑟尔,曾以为嫁个成功的丈夫,住进漂亮的公寓,养育两个可爱的孩子,便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于是婚后,她把自己的价值,全然寄托在丈夫身上。

她不仅是丈夫的妻子,更成了他的首席运营官、形象顾问和脱口秀编剧。

她每天严格测量自己的腰围、腿围,甚至在丈夫入睡后偷偷卸妆,在天亮前化好全妆再回到床上,只为维持在丈夫眼中的“完美”形象。

她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与他绑定:他的成功,被她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成就。

所以,当丈夫乔尔在某个深夜,懦弱而残忍地告诉她“我出轨了,我要离开”时,她的世界轰然坍塌。

人性是善变的,指望一个人成为你永远的依靠,难免落得怨怼与失望。

人生海海,终究要独自去渡风雨、闯难关,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的第一段婚姻短暂而失败。

她不仅遭遇家暴,还在产后抑郁中被丈夫赶出家门,最终沦为依靠救济金度日的单身母亲。

婚姻的破碎没有成为她的终点,反而逼她走上了独自面对世界的道路。

在爱丁堡那间没有暖气的咖啡馆里,她一边哄着睡篮中的女儿,一边奋笔疾书,将脑海中的魔法世界一点点变为现实。

她依靠自己的坚韧与才华,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创作。

后来她再婚时,她早不再是需要依附他人的女孩,而是能主宰自己人生的独立女性。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终会明白:

真正能终结内耗的,不是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而是学会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当你真正能够自足、自立,你才不会在关系中慌慌张张地寻求依靠。

而那个时候,你也才能真正遇见,那个同样完整、愿意与你并肩同行的人。



作家水木然曾说:很多人说自己婚姻不幸,其实冤枉了婚姻。

如果你缺乏对人性最根本的了解,那么嫁给谁都会重复同样痛苦的剧情。

婚姻这场修行,最终的圆满不是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是在柴米油盐的磨砺中,看透人性,停止内耗,与自己和解。

愿我们都能在关系中保持清醒,在付出中不失自我,修炼成更完整、从容的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洞见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